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吴坚 《环境保护科学》1992,18(2):55-59,72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Cu、Cd对紫贻贝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u、Cd浓度的增加,紫贻贝胚胎和幼虫的死亡率、畸形率随之增加,生长率下降.研究发现,低浓度Cu、Cd对紫贻贝早期发育具有亚致死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紫贻贝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暴露的方式,研究了全氟辛酸(PFOA)在紫贻贝体内的富集特征、器官分布与消除规律.结果表明,紫贻贝可快速富集PFOA,整贝在不同浓度PFOA暴露下,于4~6d达到平衡态,半衰期为0.34~0.44d(约8~10h),生物富集系数(BCFs)为5.10~9.55mL/g.PFOA在紫贻贝鳃和内脏团中的富集作用大于外套膜、性腺和闭壳肌.紫贻贝中PFOA的含量在净化6~9d后趋于空白组水平,主要代谢途径可能为鳃的作用.紫贻贝对PFOA的富集作用与暴露浓度相关,浓度越低,吸收系数和生物富集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3.
在繁多的海洋底栖生物中,以蛤蜊、牡蛎、贻贝等双壳软体动物(Bivalve mollu-scs)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富集能力最强。上述动物在海洋中分布广泛,活动性小,生活海域相对固定,能较好的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海洋双壳软体动物普遍具有可食性,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通过监测该种动物对重金属污染物富集程度,不仅可了解海洋重金属污染情况,而且可掌握海洋污染对沿海居民健康潜在的危害。因而,双壳软体动物被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试为较理想的海样重金属富集指示生物。国内,将贻贝作为海洋污染鉴测使用的“标准物质”,已于1989年通过了部级鉴定。  相似文献   

4.
以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为试验生物,研究了 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贻贝组织中的分布、生物蓄积和消除动态,并探究BDE-47对贻贝的毒性作用.结果发现:紫贻贝对BDE-47有较强的生物蓄积能力和一定的消除能力,且蓄积具有组织特异性和浓度依赖性,消化腺和鳃是B...  相似文献   

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对紫贻贝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波  俞志明  宋秀贤  周斌 《环境科学》2007,28(1):165-169
以青岛胶州湾现场调查数据为依据,选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污染物,以近海底栖生物紫贻贝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长期暴露后紫贻贝生化指标(SOD,CAT,GSH,GPx,GST,iNOS,AKP)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72 d不同浓度暴露后,SDBS实验组紫贻贝体内的SOD、CAT和iNOS活性均有显著下降(除CAT 0.1 mg/L组外),GSH、GST和GPx在3.0 mg/L SDS和SDBS组较各自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SDBS对紫贻贝生化指标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大于SDS. 统计分析显示,SDBS暴露组下GST与GPx呈显著正相关关系,iNOS与SOD也表现出一定正相关,但GSH与CAT、GSH与SOD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结果发现后闭壳肌中iNOS可能是一个具有应用前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暴露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热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已受到重视。本研究选择了胶州湾的几种海洋经济生物做温升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仔虾可耐受提高8℃以下的升温,毛蚶耐受5℃以下升温,紫贻贝耐受7℃以下升温。单胞藻在水温升高3℃繁殖速度有所增加,水温升高8℃,其繁殖量极大减退,影响到鱼、贝等海洋动物的饵料。  相似文献   

7.
用紫贻贝(Mytilus edulis)鲨鱼肌肉标准试样(RS—0011)和两种底质作样品,研究其在保存、干燥、灰化和解冻、浸洗等前处理中,对测定这些试样的金属含量带来的影响。另外,采用非破坏性中子照射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发射光谱法,定量分析了紫贻贝肉粉末试样中(汞、硒、锌、钴、铁、银、溴、钠、砷)九种元素的含量。紫贻贝用聚乙烯袋包装,在-20℃下冷冻保存80天,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紫贻贝(Mytilus edulis)对无机汞~(203)HgCl_2的累积和结合.实验结果表明:紫贻贝累积汞速度很快,能力很强.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表明:所有的~(203)Hg几乎都以生物大分子存在(M.W.>1000).其中大部分~(203)Hg的分子量大于50000,小部分分子量在1000—50000之间.本文还讨论了汞的累积机制,并研究了Zn~(2+)对于~(203)Hg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贻贝中石油烃总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人们评价海洋环境中的石油污染,不仅探讨水体中石油污染程度,也同时研究海洋生物,海洋底匝的石油影响。海洋生物是海洋污染的直接受害者.生物群对污染物的反应是直接的.敏感的。这些污染物,通过食用海产品危害人类健康。据E.D.戈德堡主编《海洋污染监测指南》介绍,海洋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有三:(1)许多被监测的生物作为食物对人类有直接重要性,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能够对人类缝康产生危害。(2)由于大多数污染物质被海洋生物浓缩,所以海洋生物可以用作污染物质空间和时间分布的指示物。(3)生物界可能是污染物的重要储存场所和传递介质。所以海洋生物监测在确定世界范围内污染物的质量平衡方面  相似文献   

10.
嵊泗列岛养殖区的赤潮麻痹性贝毒检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两年赤潮生物调查和赤潮麻痹性贝毒小鼠测定,结果显示1990和1991年嵊泗列岛养殖区其出现6次以上赤潮;水产品含麻痹性贝毒极低,小于0.875×10-3Mu/q组织,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菱形裸甲藻(Gymnodinium rhomboides)可能是有毒 赤潮生物,该藻密度达106个L以上,经一潮汐周期污染的紫贻贝含毒量可使试验小鼠出现呼吸急促,后肢瘫痪现象。该区潜在发生有毒赤潮的危险,6~9月应进行监测。建议用小鼠生物测定法和紫贻贝作材料进行赤潮麻痹性贝毒监测。  相似文献   

11.
以贻贝为指示生物监测厦门港水域汞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贻贝营定居生活,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它已被应用于海洋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调查与监测.1976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曾提出一项“贻贝监测”计划,主张以贻贝为指示生物监测全球规模海  相似文献   

12.
几种大型底栖生物对Cd,Zn,Cu的积累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在一系列低浓度Cd,Zn,Cu的海水中,对几种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长约5个月的积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紫贻贝、魁蚶、褶牡蛎》、菲律宾蛤和刺海参对Cd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且其体内Cd浓度与环境海水Cd浓度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比较好地指示海水Cd污染。褶牡蛎对Zn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其体内Zn浓度与环境海水Zn浓度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紫贻贝对Zn的积累能力较褶牡蛎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调节;其他实验生物积累Zn能力很小。研究还表明,紫贻贝、魁蚶、菲律宾蛤、褶牡蛎和栉孔扇贝只有在Cu浓度低于0.02mg/L的海水中,存活才超过50天,其中紫贻贝与褶牡蛎对Cu有一定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半透膜渗透吸附装置(SPMD)的海洋有机氯农药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半透膜渗透吸附装置(SPMD)是国际上新兴的海洋污染监恻技术,即用甘油三油酸酯模仿贻贝体内脂肪吸附海永中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和艾氏剂等。结果显示吸附性能良好,可替代天然贻贝、蛤、蚝、蛏、螺进行污染监测,并可克服因生物种类、性别、生长期不同引起的差异和不可对比性,也可克服生物体内生化降解作用,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麻痹性贝毒在紫贻贝(Mytilus edulis)体内的降解情况,于2009年4月中旬在大连市大窑湾海域采集640只紫贻贝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人工解毒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第0 d时紫贻贝闭壳肌中的麻痹性贝毒以neo-STX为主,占总毒素含量的96.59%;性腺中只检测到GTX1一种组分,含量为43.17μgSTXeq/100 g;而紫贻贝的内脏团中的麻痹性贝毒含量最高,为162.68μgSTXeq/100 g,组成成分也复杂,共检出7种组分;外套膜和鳃中未检测到任何形式的麻痹性贝毒组分。在降解试验过程中,紫贻贝闭壳肌内的麻痹性贝毒的含量变化较小,但出现GTX3新组分;内脏团中的麻痹性贝毒变化较复杂,降解速度较快,实验第30 d时,仅检出一种组分neo-STX,含量为48.37μgSTXeq/100 g,共降解70.98%;而性腺中的GTX1在实验第3 d以后再未检出。  相似文献   

15.
环保知识     
海洋环境保护指进行海洋污染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状况,研究海洋污染,海洋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展防治海洋污染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等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1982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16.
浙江南麂海域双壳贝类的腹泻性贝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在我国浙江南麂海域的分布,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在浙江南麂海域的主要水产养殖区设立了六个采样点,以厚壳贻贝、条纹隔贻贝、紫贻贝、虾夷扇贝、太平洋牡蛎、野生牡蛎为对象逐月采样,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南麂海域DSP检出率和超标率都较高,分别达到了63.3%和56.7%;DSP检出率和超标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DSP地理分布范围较广,几乎包括了整个南麂海域;易于积累DSP的主要贝类为养殖的虾夷扇贝和紫贻贝,野生的牡蛎、条纹隔贻贝和厚壳贻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污染监测工作的产生及发展过程,阐述了全国海洋污染监测网的工作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海洋污染监测技术和保证海洋污染监测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美国科德角运河2号燃料油溢油后短期急性曝油的紫贻贝在自然条件下对石油烃化合物的吸收、保留和释放。曝油1-2d后,紫贻贝软组织中石油烃化合物的浓度是背景值的10~200倍。第3d至第29d内石油烃化合物浓度迅速降低,正构烷烃、低分子量芳香烃降低速率最快。溢油110d后,各种石油烃化合物浓度达到背景值水平。化合物的分子量及其相应的水溶性,与分子类型和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的代谢和降解作用,是紫贻贝释放石油烃化合物的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紫贻贝(Mytilus edulis)对无机汞203HgCl2的累积和结合.实验结果表明:紫贻贝累积汞速度很快,能力很强.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表明:所有的203Hg几乎都以生物大分子存在(M.W.>1000).其中大部分203Hg的分子量大于50000,小部分分子量在1000—50000之间.本文还讨论了汞的累积机制,并研究了Zn2+对于203Hg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需要付出巨大社会代价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斯卡格拉克海峡东部,富营养化的降低计划通过氮输入量的减少逐步实现,但目前还不清楚如何去减少氮的输入量.其中一个可能的方法是养殖紫贻贝等滤食性生物,这种贻贝能够在生产海产品、饲料和农业肥料的同时也能够除去氮,从而将营养盐由海洋再循环到了陆地上.在瑞典西海岸的古尔马峡湾,我们对贻贝养殖可能对氮循环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该峡湾口地区氮的净输送量(溶解氮和颗粒状氮的总和)下降了20%.现有的商业贻贝养殖场已经免费提供了这种服务,但它对社会带来的利益将会远远大于这些.我们建议,不应该向贻贝饲养人支付劳动报酬,而应引入营养交换体制以提高沿海水域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通过养殖贻贝来替代在吕瑟希尔社区的污水处理厂中消减氮含量的选择方案.生体毒素的聚积已被确定为瑞典的商业贻贝养殖进一步扩大方面的最大障碍,但这一问题似乎可以通过新技术和管理战略得以解决.在现有和可能的规定和支付费用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能会实现双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