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泊-流域基本概念及其管理问题综合阐述、对土地生态管理及其理念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土地生态管理对"湖泊-流域"管理的启示。从协调人与自然、不同利益者之间的冲突出发,结合"人-地-水"协调关系问题的处理、"点-线-面"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对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理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4个基本目标:①生态系统可持续;②土地利用可持续;③生态经济可持续;④流域管理可持续。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基本要素、主要内容、系统框架、管理模型和机制等,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驱动力和间接驱动力,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社会经济等评价的基础上,以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和间接优化调控机制为核心,提出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并讨论了湖泊-流域土地生态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土地问题,直接威胁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实现循环社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需要在土地资源领域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本文拟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分析循环经济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思路引入到土地利用中,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为了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加强土地可持续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具体论述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内涵以及涉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同时也将积极探讨加强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对策,不断提高我国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58,自引:10,他引:258  
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系统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阐述了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主导因素也不同,从田块-农场-流域或景观-区域或国家-全球,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约束因素分别是农业技术-微观经济-生态因子-宏观经济和社会因子-宏观生态因子,依据这一特点,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的指标体系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是进行科学投资决策、正确选择整理项目的基础。根据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现状,在深入分析与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相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生态和组织管理等多种因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我国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和优度评价法,设立了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评估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给出了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评估方法,并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备选项目库的项目进行实例验证。模型输出的结果与项目评审专家组对各项目可行性的实际评估结论完全吻合。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立项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农地塌陷收益损失、土地搬迁安置费、废弃物占用土地收益损失和土地复垦费的矿区土地成本及水的开发利用价值、污废水处理费和地面沉隆经济损失的矿区水成本的方面,给出了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评估方法,且对某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进行了实际评估。  相似文献   

7.
环境评估工作是环境管理的组成部分,环境评估中心的建立是环保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评估工作应向环境、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方向转移、向环保各方面纵深发展、向开放式、社会化、多方位咨询服务方向拓展。因此,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机构建设,规范工作职责,为环境管理提供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海洋经济规划评估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在保障海洋经济规划与海洋开发活动的循序渐进实施、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在总结海洋经济规划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了海洋经济规划评估方法的研究,从规划实施结果、效果、效率三方面进行探讨,设计构建了海洋经济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天津市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后评估进行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该海洋经济评估技术方法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中的昌吉市为例,从资源保护性、生态支持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四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物元模型评价了昌吉市2005-2014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昌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经历了下降—回升—上升的三个阶段,其中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有所下降,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在上升,反映出生态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昌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采煤土地塌陷损耗分析与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煤炭开采对土地的破坏极为严重,通过分析山西采煤土地塌陷破坏趋势,采煤引发土地塌陷的机理与特征,利用恢复费用法、市场价值法、调查评价法等评估方法,对采煤土地塌陷经济损耗进行了定量评估,这对定量地确定某一局部区域的煤炭资源环境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洞庭湖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区调蓄能力下降,垸高田低,灾害频率上升。为抗御洪水,堤防越筑越高,造成洪水位抬高等副作用。对此,提出流域生态管理对策:①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列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将非蓄洪性质的围垦调整为蓄洪性质的围垦,正常年份耕种,大洪水时用其蓄洪;将封闭式围垦种植改造成为半封闭型的养殖与留湖调蓄;③环境移民城镇安置,缓解人口对土地、湖泊的压力;④进行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⑤调整丘岗地利用结构与重建山区植被是减灾的治本措施。量大、面广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丘陵坡地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种种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现象日益扩张,水土流失、沙漠化、干旱、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利用历史资料,从黄土高原2000a左右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壤侵蚀的不断加剧、人口的无限制增长以及近几十年来黄河的频繁断流等几个方面出发,说明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在这些重要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包括加强人口控制、加快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节约利用水资源以及提高利用效率等。该研究的目的并非消极悲观,而是正确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历史,树立国民的环境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实现黄土高原的生态安全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0,自引:9,他引:80  
在定性分析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现状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目标基础上,重点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选择3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模糊隶属函数和线性加权函数进行综合测算,评判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水平;引进“障碍度”概念进行定量的障碍诊断,并针对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在提高我国土地生产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同时土地生产能力受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长期以来旱涝盐碱自然灾害连续不断,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建设成为提高土地承载能力的主导因素。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强化水资源管理,大规模开展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使我国土地生产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走上新台阶,是确保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对食物需求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我国1998年抗洪救灾的事实出发,探讨了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分析了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带来的严重影响;据此,确立保护生态环境是根治洪涝灾害的战略措施,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次研究从地貌发育的角度揭示了贵州省石漠化景观及其等级的空间分布与下垫面的物质组成和气候(降雨量)的空间变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与现今人类活动强度(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不存在关联性。具体体现为:(1)贵州溶蚀为主地貌类型区和纯碳酸盐岩分布区基本一致,区内的峰丛(林)地貌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1200mm的威宁-毕节-贵阳-凯里一线以南的溶蚀为主地貌类型区,随着降水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塔状峰丘增多;溶丘,峰丛(林)不发育地貌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1100mm的威宁-毕节以北的黔西北溶蚀为主地貌类型区和毕节-贵阳-凯里一线以北的溶蚀侵蚀地貌类型区,(2)贵州石漠化程度与喀斯特地貌类型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较好,与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不好。峰丛(林)地貌发育的威宁-毕节-贵阳-凯里一线以南的溶蚀为主地貌区,黔中地区人口密度为300~400/km2,该区一些县的石漠化,远不如黔西南地区人口密度为200~300/km2或黔南地区人口密度为100~200/km2的严重。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全面破坏是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主要驱动力,除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等少数地区,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原始森林无论是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还是低的地区,历史时期均已遭受全面的破坏。喀斯特坡地次生植被的恢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坡地的岩土组成,现代石漠化严重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受下垫面地面物质组成的控制,也就是"石山"的多寡。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短缺对北京农业的不利影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北京市农业水资源短缺状况十分严峻。针对水资源短缺对北京农业经济、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北京市目前的用水政策会进一步加剧农业用水的紧张趋势。进而提出了诸如发展利用和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设施、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适度发展污水灌溉、建设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加速推广雨洪利用技术、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加强农村水资源的宏观和微观管理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土地资源特点及其合理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藏土地辽阔,但其宜农土地少而分布集中;宜牧土地数量大,但质量差异大;宜林土地质高量大;高寒干旱及难利用土地较广。这些特点决定了西藏农林牧生产的结构、规模和布局。目前土地开发水平低、商品性生产落后,部分土地有所退化,经济与生态效益均不高。因此,今后应加强科学管理、增加投入,深度开发与保护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水平;改良草地与建设人工草地,采育结合;保护森林等乃是促进西藏农业经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战略方针和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土地开发潜力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土地辽阔 ,地势高寒 ,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很不平衡 ,开发潜力不一。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产水平 ;加强草场建设 ,提高畜产商品率 ;禁伐和保护天然林,积极发展经济果木与林下资源的生产 ,乃是高原土地合理开发 ,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林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杉木人工林群落的单一性及杉木生物学特性等有关,而传统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传统的营林措施则加剧了林地地力衰退。根据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现状,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营林措施干扰强度,特别是炼山措施的采取;同时开展有关林地可持续模式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搞好杉木人工林规划和发展,这对南方杉木产区林地可持续经营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