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 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4.
正《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  相似文献   

5.
<正>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污染治理技术、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监测、环境影  相似文献   

6.
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对科研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更好地协调科研项目的相关环节,提高各个环节的连续性,确保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应用,科研项目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型科研项目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大型环境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本科生科研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广泛开展。综合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国外主要把研究重点放在本科生科研的影响因素方面,而国内则主要放在激励机制研究方面。激励机制主要包括5大理论:需要层次理论、XY理论、双因素理论、Z理论、认知激励理论。当前,国内本科生科研激励机制主要为:开设较为高级的专业课、完成一篇论文、可以识别的模型、荣誉项目的有效管理、资金支持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科研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科研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工作任务。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一项神圣任务,也是评判高校实力、竞争力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科学的科研管理是确保科研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只有不断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创建激励机制来刺激和带动高校科研的进展,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分析了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中的问题以及创新激励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原《云南环境科学》)创刊于1982年,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环保科技期刊。本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学术性论文、环境科研报告及介绍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的文章。主要栏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适合所有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也可供规划、农、林、水、土、卫生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参阅。  相似文献   

10.
杜敏  程向红 《贵州环保科技》2004,10(1):40-42,44
以某地方环科所的网站设计为例,结合最新网络技术进展,对小型环境科研咨询网站的栏目与架构、开发设计、推广与维护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生态产品需求成为环保工作的主要矛盾.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牢固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在对未来环境形势和环保科技创新需求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提出了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发展的4个重点任务:面向国民经济绿色发展主战场,全面提升环保科技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强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引领环境质量改善;研发关键技术,突破环境治理技术瓶颈;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提出了完善环保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5点建议:实施平台化、国际化、产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助推现代环境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快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和补强科技创新链条;完善管理决策支撑机制,解决科研与管理脱节的问题;统筹全国环境科研力量,创新重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人才创新活力,为环保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态阈值是促使生态系统属性发生突变的环境变量的值,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外生态学界掀起研究热潮.通过详细总结国外生态阈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成果实践应用状况,反映出生态阈值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系统转变过程、制定生态标准以及实施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支撑意义;强调生态阈值研究应以正确把握时间和空间尺度、理解系统要素相互作用机制及阈值检测数学模型的生态学意义为前提;由于背景干扰和人为压力增加了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迄今只有少量的带有阈值的标准和制度尝试性应用于国外资源环境管理实践领域.结合当前国内生态环境管理标准制定的科技支撑需求,建议谨慎将国内外阈值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内管理实践,同时针对国内重点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生态阈值研究,以夯实"三线一单"资源环境管理制度科学基石,提升生态学研究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科学院自1949年建院之初至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之前的1997年这段时间内,中科院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从1949年至1997年,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经历了思想萌芽、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稳定发展等四个发展阶段.从1998年开始,中科院的环境科技工作进入创新跨越阶段,更加注重环境污染形成机理、生态毒理等方面的原始创新和清洁生产前沿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集成.  相似文献   

14.
周琴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9):554-556
随着环保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环保科研机构后勤部门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上独立核算,已成为今后生存与发展的趋势,环保科研机构后勤部门的生产活动是以提供服务为主,且在满足内部需要的基础上再面向社会、文章针对环保科研机构后勤部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具有的特点,运用企业管理的人本原理,系统原理,经济效益原理以及激励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从思想认识,管理方法,经营理念等方面着手,提出企业化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环境行政处罚是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给予犯有环境违法行为但又不够刑事处罚的公民或法人的制裁,是环境行政责任的一种追究形式。环境行政处罚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实现环境行政处罚业务的综合信息管理,通过流程化的业务管理,全面、真实记录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建立较为完整的行政处罚数据库,在满足日常管理自动化的同时,通过数据交换实现环境违法信息资源的联网共享,为加强企业的环境违法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从信息系统研究角度出发,对中国环境行政处罚业务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适合新形势下环境行政处罚管理要求的业务目标,探讨了环境行政处罚业务流程,详细分析了环境行政处罚的核心业务。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壤质量研究领域的科学文献,结果显示国际土壤质量研究热点从有机质及其组分对管理措施的响应、微生物指标敏感性、土壤质量定义到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框架的完善,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性不断加强。目前,土壤质量的监测及其对土壤修复、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未来研究热点。主要研究趋势有:1)发展中国家将在土壤质量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2)土壤质量对土壤修复、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应对措施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3)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土壤质量研究的主题,不同国家及地区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监测、修复研究,制定法律,保障土壤管理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管理制度和管理政策体系整体趋向精细化工的大背景下,结合环保科研的科学性和现行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与环保相关职能和政策体系设置的可操作性二者的共同需求,以典型水环境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为例,在界定污染因子范围的基础上,基于产排污强度、产排污总量、产排污浓度、污染物治理达标成本和污染物毒性等相关定量指标,提出一整套兼顾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且便于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的"两高一资"行业定量化判定标准体系,并以石化、纺织和轻工等行业中的典型"高污染"产品为例对此套判定标准进行了验证,证实了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科学地开展行业环保工作、有针对性地发挥相关政策在促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方面政策实效提供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和连接点。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环境中能够检出的有毒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多,基于制定环境标准来控制有毒污染物的传统方法正在受到挑战,而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加强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认识区域具有潜在风险的有毒污染物环境暴露与环境效应的关系,探讨风险评价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已显得尤为紧迫.综述和讨论了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深入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东山地属于环境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域之一,选择本溪市南芬区东部为典型研究区域,以卫星遥感、地面环境调查为主要手段,开展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环境地质灾害调查,为建立环境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scientific and social conflict pervades invasive species management, but there is a need for empirical work that can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se conflicts and how they can be addressed. We examined the tensions and conflicts facing invasive Asian carp management in Minnesota by conducting 16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tate and federal agency officials, academics, and stakeholders. Interviewees discussed the tensions and conflicts they saw impacting management, their implications, and what could be done to address them. We found three key areas of conflict and tension in Asian carp management: 1) scientific uncertainty concerning the impacts of Asian carp and the efficacy and non-target effects of possible management actions; 2) social uncertainty concerning both the lack of societal agreement on how to respond to Asian carp and the need to avoid acting from apathy and/or fear; and 3) the desired approach to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 whether it is informed by “political need” or “biological reality”. Our study of these tensions and conflicts reveals their importance to Asian carp management and to invasive species management, more broadly. 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possible ways to address these areas of tension and conflict, including the potential of deliberative,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to risk-related decision making and the need to productively engage with apathy and f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