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为例,通过实地监测典型固废拆解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并利用问卷调查开展类比分析,对固废拆解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测算,完成了固废拆解行业污染物排放状况评估。结果表明,拆解行业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废渣中,有机污染物以废水排放为主。同时,拆解行业的Pb、Hg污染物形成了局部集中排放。研究结论为固废拆解行业的污染防治措施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青岛市城市机动车的发展现状和道路交通状况,采集典型交通状况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移动线源、面源的源强分析计算,得到了该区域内机动车排放网格数据,通过修正的排放因子计算了青岛市机动车主要尾气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目的是为机动车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数据。研究表明从排放源源强分析机动车道路污染状况和污染区域分布,不受扩散模式的影响,可以简单有效的评价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青岛市城市主干道以成为机动车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针对青岛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污染物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较详细的描述了兰州水污染现状,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及黄河入河排放口排放历史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近几年的兰州市区段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污染物来源、污染物的总量和污染物浓度,不同时期兰州市区段水质与不同断面水污染状况做了分析与对比。找出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并对造成黄河兰州段污染的原因做了归纳总结,指出黄河兰州段水污染问题需要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污染物的随意排放,调整产业结构等手段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1991~2007年昆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状况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1~2007年间昆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分析,对未来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91~2007年间昆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分析,对未来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预测,提出了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沈阳市具有代表性的几家煤矿企业废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的监测研究,由此核算该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各污染因子的污染当量数,并确定了生产单位产品时产生的废气排污费征收额度,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受到了高度关注.机动车排放因子是反映机动车排放状况的最基本参数,但实测排放因子代价较高、代表范围有限,基于国外排放模式估算的排放因子又与我国的实际排放状况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首先基于早高峰时段车流量和道路附近大气污染物浓度呈近线性增加、气象条件和背景污染物浓度相对稳定的特征,将时段内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主要归因为车流的增加,从而建立车流和污染物浓度增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无限线源高斯扩散模式,反推道路实际行驶机动车的平均排放因子.以北京市一条主干道为例,利用早高峰车流量、污染物浓度、气象观测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同COPERT4排放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和COPERT4排放模型预测的8月一氧化碳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2.0 g·km-1和1.2 g·km-1,12月分别为5.5 g·km-1和5.2 g·km-1.结果表明,本方法估算的机动车排放因子在数值大小及季节变化上均与COPERT4排放模型较为接近.所提方法通过消除背景浓度的干扰,为实时获取车队实际排放因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广西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质量状况及生态环境状况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分析广西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为广西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直沿用以锅炉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来评价的方法.由于锅炉燃烧的方式,锅炉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低温连续供热的理念地提出,都给锅炉排放污染物的评价带来新的考验.本文主要探讨,锅炉大气污染物的评价指标以污染物排放量还是以浓度为标准,更能体现锅炉运行的实际状况,更准确地反映污染源源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报讯 辽宁省大连市环保局近日发布《2011年清洁生产审核市控以上重点企业排污状况表》、《2011年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排污状况表》,公布了98家企业的名称、生产地址、主要产品名称、主要污染物名称和上年度的排放浓度、排放总量、排污去向等问题,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江西江段(上段)防洪干堤基础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连年来发生水患灾害,在全国属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在每年汛期(4~8月)为水患灾害发生的高峰期。长江中游江西江段是江西防洪的 主要地带,近年来由于该段防洪干堤经第一、第二期修堤工程,坝体稳固,虽然1998年、1999年长江大水没有造成溃堤,但潜在的水患地质灾害仍是非常严重。作者通过对野外实地进行调查,访问,对防洪干堤隐伏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论述江西省铜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对江西省铜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铜的找矿标志,明确了今后找铜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酸沉降对水陆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典型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和临界负荷值,笔者对赣、鄂、湘3省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的SO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待别是江西省的红壤,吸附SO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11.52mg/g士;其余依次为黄壤、棕红壤、黄褐壤和黄红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4,8.83,6.86和6.53mg/g土;红色石灰壤对SO的吸附能力最弱,最大吸附量仅3.55mg/g土,只及红壤的30.8%。可以预计,就地区而言,以红壤为主的江西省是我国对酿沉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JOPENS系统提供单纯型法、Hypo2000、HypoSAT等地震定位方法,对赣南台网记录的赣南境内、赣粤闽交界区、中国台湾地震分别进行定位、比较,并分别提出适合赣南台网的地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燕山—喜马拉雅运动以块断作用为主,形成了一系列断裂隆起带和断陷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红层发育齐全。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上白垩统紫红色含钙粗碎屑岩中,受盆缘断裂和中幼年河流控制,是晚第三纪以来新构造运动间歇性隆升,伴随着断裂切割、流水冲刷和风化剥蚀的产物。根据陆地卫星TM图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查明了全省共有丹霞地貌景观资源123处,其中新发现景点78处。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该省周边丘陵低山区,明显受不同级别河流的流域控制,具带状分布规律,可划分出9个景观集中分布区域。赣东、赣东南丹霞地貌景观最为密集,结合红色旅游和客家文化特色,该区具有强劲的丹霞地貌旅游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论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论述持续农业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函和意义的前提下,分析了江西目前存在的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江西农业持续发展的6条对策和措施,对江西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南方有关省市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和ULSE模型评价1995~2005年江西土壤侵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定量评价近10年江西省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采用USLE模型的月模式,耦合1995年的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2005年的Terra-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定量评价了江西省1995年和2005年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1)江西省土壤侵蚀主要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强烈侵蚀级别以上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鄱阳湖流域各子流域的上游;地形平坦的鄱阳湖平原和吉泰盆地,土壤侵蚀强度低;(2)江西省土壤侵蚀在1995~2005年间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年土壤侵蚀总量由1995年的1.494亿t下降为2005年的1.268亿t,全省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894.68t/(km2.a)下降为759.31t/(km2.a);中度以上侵蚀面积由1995年的16 945km2下降为2005年的13 833km2;(3)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降低,其中德兴县、玉山县、婺源县、上饶县、浮梁县、横峰县等赣东北5县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下降最为显著;但也有少量县(市区)的土壤侵蚀呈进一步扩大趋势,主要有井冈山市、永新县、莲花县、瑞昌县、广昌县和永丰县.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对于江西省工业园区环境信息的公开,提高环境信息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实现不同园区间环境业绩的比较,促进工业园区自主环保、积极引导和公众广泛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工业园区在全国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江西省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现状与趋势以及国内外导则编制研究情况,重点对导则主要技术内容和分类进行说明,分析了导则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万年地区变质岩地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赣东北万年地区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系,根据岩性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及沉积环境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及区域对比,认为其与赣北双桥山群存在显著的区别,并对其进行了重新厘定,建立了相应的地层层序。通过综合研究认为本区出露的浅变质岩系之沉积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弧后盆地。其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晚期。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格局及碳平衡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成为我国当前工作重点. 江西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导致碳排放量增加. 鉴于此,基于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探究江西省2000—2018年的碳排放空间格局特征,通过基尼系数、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内的碳排放空间差异以及碳收支情况,同时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进行碳平衡分区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结果表明:①江西省2000—2018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从1 215.687×104 t增至4 907.425×104 t,总体表现为净碳源,碳减排压力较大. ②江西省碳排放空间格局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北部和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明显大于南部和东部地区,其碳排放总量与各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 ③江西省历年的碳补偿率均低于34%且逐年递减,碳补偿率、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三者均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北部地区的碳补偿率低于南部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经济贡献率和生态承载系数高于西部地区. ④基于碳平衡分析,根据净碳排放量、生态承载系数等指标将江西省各地级市划分为4个碳排放发展功能区域,即碳汇功能区、低碳经济区、碳强度控制区、高碳优化区. 研究期内碳汇功能区数量变化较大,逐渐转为低碳经济区;碳强度控制区和高碳优化区数量基本无变化. 研究显示,江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差异显著,协同减排的困难较大,为此根据碳平衡分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促进区域协同减排,推动全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缓解因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