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对生态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以及研究方法估算了2004-2008年江苏省能源利用的总碳排放、总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与强度以及生态压力。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总碳排放从2004年的41793.07万t上升到2008年的64750.84万t,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总碳足迹由2004年的0.87hm^2/人上升到2008年的1.30hm^2/人,呈现上升的趋势;煤炭利用的碳足迹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与煤气所占比例较小;碳足迹产值从2004年的2.33万元/hm^2增加到2008年2.66万元/hm^2,碳足迹生态压力从2004年的193.77上升到2008年的307.64。  相似文献   

2.
灰色聚类法在闽江闽清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灰色类聚法对闽江闽清段河流2004-2008年水质指标中5个污染因子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以来闽江闽清段的水质良好,可以作为饮用水源;从2004年起水质逐年变好,但是2008年则状况不佳.该研究可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讯     
《环境工作通讯》2009,(1):11-14
2008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由中国环境报评出的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反映出2008年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取得的重要进展。国内十大环境新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组建;二、全国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趋势;三、国家投入3500亿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四、国务院批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4.
辽河口湿地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廖书林  郎印海  王延松 《环境科学》2011,32(4):1094-1100
于2008年10月、2009年5月和8月采集辽河口湿地3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FID技术定量分析其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含量.结果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为293.4~1936.9 ng·g-1,平均值为851.5 ng·g-1,其中油井区苇田PAHs含量最高(1717.5 ng·g-1),滩涂区最低(614.6 ng·g-1).2008年10月PAHs总量和中高环组分比重均高于2009年5月和8月.应用不同环数的相对丰度和比值法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烧是2008年10月的主要来源,石油污染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为2009年5月和8月的主要来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显示交通污染和燃煤混合来源为2008年10月PAHs的主要来源,贡献率为45.5%;石油和交通混合污染是2009年5月和8月PAHs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75.2%和42.2%.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8年度江苏省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每月一次的监测数据,分析15条主要入湖河流2008年度水质状况,并与2005年进行比较;计算2008年入湖河流污染物入湖总量,根据太湖水污染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每月对青木关地下河水的监测,利用~(15)N 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硝态氮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河出口S2硝态氮浓度(20.35 mg/L)比入口D1(3.20 mg/L)高6倍多.受农业生产施肥和降雨冲刷稀释效应的影响,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较低且比较稳定,2008年4月至7月较高但受降雨冲刷稀释影响变化较大,2008年8月至9月随降雨减少,土壤中残留的化肥造成地下河水硝态氮浓度偏高.根据NO_3~--δ~(15)N 值识别出了地下河硝态氮来源变化特征为:D1处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_3~--δ~(15)N 值为-0.857‰±2.01‰(n=9),其硝态氮来源为稻田中残留的化肥;2008年4月、6月中下旬NO_3~--δ~(15)N 值为2.50‰±0.29‰(n=3),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与土壤有机氮的混合;200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NO_3~--δ~(15)N 值分别为-3.74‰和0.52‰,其来源为稻田中施用的化肥.S2处硝态氮不仅来自上游的化肥,更主要的是来自中下游的耕地、林地土壤渗透水或侧向裂隙水带来的土壤有机氮与化肥,其中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以及2008年7月至10月NO_3~--δ~(15)N 值为4.77‰±0.73‰(n=9),其硝态氮主要来自于土壤有机氮;2008年4~6月NO_3~--δ~15N 值为3.16‰±0.39‰(n=5),其硝态氮来自于土壤有机氮与化肥的混合.  相似文献   

7.
电力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环境效益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分析电力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之间的定量关系,评估不同控制情景下的环境质量效益,应用CMAQ空气质量模型分别对2008年基准排放情景、2015年和2020年目标控制情景的硫、氮沉降及PM2.5污染状况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2015年和2020年我国陆地硫沉降总量将由2008年的678.87×104 t分别降至602.02×104和578.26×104 t,降幅分别为11.32%和14.82%,平均每减排1 t SO2可减少0.2~0.3 t硫沉降;2015年和2020年的陆地氮沉降总量将由2008年的1 064.67×104 t分别降至1 042.02×104和1 037.06×104 t,仅分别降低了2.13%和2.59%,但重度氮沉降区域明显缩小,2015年和2020年氮沉降强度大于5 g/m2的区域将比2008年分别降低17.12%和22.01%;2015年和2020年ρ(PM2.5)年均值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5 μg/m3)的国土面积分别仍将高达289.14×104和286.68×104 km2,与2008年(298.99×104 km2)相比,降幅分别为3.29%和4.12%,但重污染区域显著减少,并且ρ(PM2.5)年均值超过70 μg/m3的区域将比2008年减少9.31%和12.41%.   相似文献   

8.
世界风电不受金融危机影响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似乎影响甚微。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数据,截止到2008年12月底,全球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21亿千瓦;2008年,全球风电增长速度为28.8%,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700千瓦,同比增长36%(图1)。欧洲、北美和亚洲仍然是世界风电发展的三大主要市场,2008年三大区域新增装机分别是:8877、8881和8589兆瓦,  相似文献   

9.
<正>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原为义马矿务局,1997年12月改制为国有独资的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2月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15日,全国安全生产综合督查活动启动。安全生产综合督查的具体内容包括: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情况;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和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民航、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总裁多米尼克&#183;斯特劳斯-卡恩表示,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上涨如同金融市场危机一样,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将粮食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提并论。2008年6月3—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了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紧急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2.
基于1 km×1 km格网,论文综合运用景观指数、分散度、核密度、空间耦合关联等方法,研究河西走廊山丹县1998—2015年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异及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绿洲乡村聚落与水土资源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用地总面积扩张较快、空间分散化趋势明显,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乡村聚落景观指数在1998—2008年间相比2008—2015年间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于稳定;2)3个年份乡村聚落核密度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干道路、渠系等线状地物沿线密集,外围区域稀疏,并以线状地物为中心向外呈阶梯状递减;3)1998—2008年乡村聚落分散度呈增加趋势,2008年后趋于稳定,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由相对集中走向零星分散,聚落“散、空、乱”现象普遍;4)乡村聚落与耕地和渠系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存在显著的“耕地指向性”和“渠系指向性”;K指数1998年以“人多地少型”为主,2008和2015年转向“人少地多型”和“人地协调型”;L指数总体表现为“渠系偏多型”和“聚落-渠系协调型”。水土资源是约束和限制绿洲人口和聚落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水-土系统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和共生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系统能值分析及高效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能值分析法,在对耕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内涵及评价指标界定的基础上,对江苏省沿海区域2000-2008年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高效持续性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资源环境负载指数(A1)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9上升至2008年的1.573。在时间序列上,系统生产要素投入能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初级生产力稳定性较弱。②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经济效益,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存在集约不经济现象,且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差异性呈上升趋势。2008年土地集约度(B1)为1.85×1016sej/hm2,不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比例达61.13%,比2000年均有明显增长。而产出投入能效指数(B2)则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为1.036 4,比2000年降低了15.90%。③2000-2008年农民人均能值占有量保持逐年增长,2008年已达1.08×1016 sej/人,比2000年增长了92.81%,这说明农民生活水平(C1)越来越高。但从历年环比增长率分析,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2000-2008年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密度较不稳定,总体呈现倒V字型,2005年以来研究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密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并趋稳发展,粮食安全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1年-2008年的资料,对大连湾底栖生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底栖生物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为:Zn〉Cr〉Cu〉Cd〉As〉Pb〉Hg;2006年-2008年均值与"十五"期间比较,海域底栖生物体重金属含量均有所下降;底栖生物受重金属污染较轻,但Cd、Cr、Zn、Hg、Cu富集问题严重;生物体内Cd含量超过人体消费标准,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与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相对湿度(RH)和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于2008年12月11日~2009年8月27日和2008年7月14~2008年9月17日分别在广州和北京对能见度、RH、PM2.5和PM10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RH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在RH£70%和80%0.05mg/m3时,随着PM2.5降低,能见度变化不明显;当PM2.5<0.05 mg/m3时,随着PM2.5降低,能见度迅速改善.因此,在颗粒物治理的起始阶段,PM2.5下降对能见度的改善效果不很明显;但当PM2.5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能见度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沈阳细河水体黑臭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9-2008年监测数据,应用黑臭评价指数对沈阳细河水体进行黑臭评价。结果显示,细河水体黑臭指数,在1999-2003年间呈上升态势,2004年起逐年下降;1999-2006年,细河水体污染较重,呈严重黑臭状态,2007和2008两年,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呈微黑臭状态。  相似文献   

17.
张吉岗  杨红娟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1):4910-4920
基于2008~2017年省级统计数据,研究中国火电企业生产效率与影响因素.首先,运用Bootstrap方法修正的DEA模型研究火电企业静态效率;其次,结合全局参比Malmquist指数的可传递性研究火电企业动态效率;最后,运用Tobit模型研究火电企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基于稳健性考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效率评价实证结果显示:2008~2017年无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火电企业生产效率处于生产前沿面,也无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火电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高.2008~2013年全国火电企业生产效率比较平稳,2013~2016年呈下降趋势且省际差异逐步扩大,2017年有所回升.2008~2017年东中西三大地带火电企业效率和平稳性呈现东部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的格局.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设备性能、经济发展速度、市场竞争程度是火电企业生产效率的显著影响因素;政府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火电企业生产效率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8.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08,(1):69-70
我国将建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十一五”环保投资约占同期GDPI.35%;我国近海2007年发生赤潮83次;4000多企业抹黑“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我国将在2008年上半年发射首颗生态环境卫星;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8,(3):94
水,生命之源。人类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约0.26%;约1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每年有310万人因饮用不浩水患病而死亡。拯救生命之水,就是拯救人类自己。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六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0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涉水卫生”.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北方357个气象站1951—2014年的季(月)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三类气温季节突变与变暖停滞年份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各季节整体随纬度降低突变和变暖停滞年份变晚,突变至变暖停滞周期缩短。东北春、冬季突变和变暖停滞整体最早(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1993—2002年),华北次之,西北最晚(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前10 a、1996—2010年);夏、秋季突变华北最早(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东北次之,西北最晚(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 a),变暖停滞年份地区差异较小。平均最高气温未突变和平均最低气温未停滞站点较多,均主要分布在山地、高纬度地区和华北平原南部,其周边区域突变及停滞年份相对偏晚。同类气温突变和变暖停滞年份整体上分别按冬(1981—1990年)、春、秋、夏季(1994—2008年)和冬(1995—2008年)、秋、夏、春季(1998—2010年)顺序依次变晚,冬→春→秋→夏季突变至变暖停滞周期依次缩短。春、夏和冬季均为平均最低气温整体突变最早(1972—1999、1987—1999、1971—2000年),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最晚(1975—2008、1994—2008、1972—2006年),秋季与之不同。春、夏季整体按平均最低气温(1994—2008、1997—2008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为1997—2010年)停滞依次变晚,秋、冬季与之相反。各季节突变至变暖停滞周期整体按平均最低气温(9~18 a)、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5~12 a)依次缩短。夏季三类气温均在华北南部(低纬度)突变最早,与研究区整体规律相悖,该地区大部分站点未停滞,亦与突变早停滞也早的整体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