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文档     
广西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1月1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强调:人口、资源、环境是关系经济、社会的大问题,不仅对长远发展有影响,对目前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确保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曹伯纯说,一定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要求,要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整顿矿山资源开发秩序,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要继续抓好天然林和…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论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国情和开展环境教育的特点、方式。  相似文献   

3.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态势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因而将长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尖锐矛盾。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生态基础薄弱,如果不把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纳人经济发展之中统筹考虑,经济增长就难以持续,也难以为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在这种形势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发展的自…  相似文献   

4.
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庞大、人均拥有资源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等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目标,决定了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永续利用以至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高…  相似文献   

5.
关于可持续发展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思考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段延寿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态势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因而将长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工矿城市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工矿城市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工矿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保持城市的发展,然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工矿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工矿城市要对传统产业进行科学规划,要走清洁生产的发展路子,还要搞好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但如何结合国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历史分析,得出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通过对环境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对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探索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广大科研人员面临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面对新的形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环境与发展这对矛盾得到完美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了还大自然以“碧水、蓝天、绿色”,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生态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重点之一,根据西部地区的地域特征,气候特征及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本文通过对西部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发展现是以工业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志,并表现为GNP、对高速增长目标的追求。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只重视资源开发、维持简单的扩大再生产,忽视资源、环境、自然的调节补偿还原功能,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补偿不足。因此,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本文在论述环境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资源环境开发补偿不足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环境地球化学的客观要求,进而探讨环境地球化学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在区域环境质量、环境…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环境问题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江流域因生态经济失调,导致资源环境质量下降,水域污染加重,酸雨扩大,灾害增多,自然资源衰退。制订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与资源环境法,依靠科技进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美国西部开发的教训看我国西部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问题严惩,且运离目前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从这一点上看,与当初美国西部开发有许多相近处。我们可以吸取美国当初的教训,少走弯路,在开发我国西部资源的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环境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从我国环境资源的人均占有、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浪费和后备资源储备匮乏等现状分析,我国比其它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走环境资源集约化的道路;以产值、速度为导向的粗放经营是我国经济增长滞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世纪之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6月5日,省委书记李建国在《陕西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发表标题为《在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中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的长篇署名文章。李建国指出,加强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强调环境保护更具有重大的意义。环境保护是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项基本内容,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科技含量、低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乃至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观念、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境风…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经济正进入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关键时期,保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08北京奥运会将"绿色奥运"作为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是我国向世界人民做出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郑重承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更是将可持续发展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6.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超源  李浒 《环境保护》1998,(12):28-30,47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给出区域的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太怕定量分析结果,本文探讨了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给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讨论了多目标评价的具体并对评价的可能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环境意识,对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丘国堂 《城市环境》2002,16(2):6-7,48
就传统价值理论和传统的价值观的内容、实质及政策作论述,它们制约着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提出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和环境资源价值观,阐述环境资源价值的依据,内容及量化方法和标准,如何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价值观,及建立新的体现环境资源价值观的环境资源管理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从我国环境资源的人均占有、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利用浪费和后备资源储备匮乏等现状分析,我国比其它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走环境资源集约化的道路;以产值、数量、速度为导向的粗放经营是我国经济增长滞缓、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世纪之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工业生态和循环经济的理论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生态城市的标志,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