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雷国元  丁翠萍  杨家轩 《环境科学》2011,32(9):2716-2723
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高效产絮凝剂菌株T-3,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研究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如pH值、温度、碳源、氮源对产絮凝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碳源、氮源有较普遍的适应性;初始pH值为9,培养温度为25℃时,产絮凝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高效产絮凝剂Pseudomonas alcaligenes培养条件优化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筛选出的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产碱假单胞菌PS-25为试验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到最佳培养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20.0g/L)、氮源为黄豆饼粉(4.0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5%(V/V)、通气量为160r/min。在最佳培养条件下,PS-25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5.77%,且对多种实际废水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中对浊度的去除率均在91%以上,对色度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54.25%~90.33%。  相似文献   

3.
高效产絮凝剂荧光假单胞菌C-2培养条件优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筛选出的一株高效产絮凝剂荧光假单胞菌C-2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饼粉。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20.0g/L),氮源为黄豆饼粉(4.0g/L),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0,通气量为160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3.52%。最佳培养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用于多种实际废水的净化,其中对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COD的去除率为52.67%~85.22%。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筛选能够利用廉价的乳品废水作为部分替代碳源的高效耐碱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试验采用常规筛选方法,用盐碱地土壤平板划线。从平板上挑取粘性大的菌落接到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摇振荡培养72 h后用高岭土悬浊液测定微生物产生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最终选出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群。将培养基中的商业碳源变换为其他不同类型的商业碳源以及不同浓度的乳品废水,用控制变量法优化其它他产絮条件,最终得出复合菌群的最佳产絮条件:乳品废水的浓度为900 mg/L、最佳乙醇添加比为2%、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阳离子为Na_2SO_4、最佳初始p H值为11、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佳摇床速度为160 r/min,以及最佳接种量为2%。在最佳产絮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可达94.68%。  相似文献   

5.
从实验室保藏菌种中筛选到1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利用其发酵液进行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对4 g/L、pH为7的高岭土悬浊液有很好的絮凝效果;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5.5,液体震荡培养96 h后絮凝率最高可达92.6%。  相似文献   

6.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N/C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的筛选及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活性污泥及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絮凝剂的霉菌-黑曲霉,该菌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的絮凝活性可达90%以上,黑曲霉的培养实验表明,其适宜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或蔗糖,氮源为豆芽汁或马铃薯汁;适宜的初始pH值为6.0;生长与分泌絮凝剂的合适温度范围为30-34℃;受培养温度的影响,絮凝效果最好的时间在50-60h。絮凝实验表明,用培养液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有明显的絮凝效果,当废水pH左右时,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碳氮源对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产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源和氮源是产氢光合细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与光合细菌菌株产氢能力相关。以从花园土壤中富集分离出来的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研究对象,在血清瓶中于30℃下采用厌氧培养方式间歇培养8天,分别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源组合及其浓度变化对光合细菌产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源种类对光合细菌产氢能力有显著影响,与氮源相比,碳源对产氢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草酸铵。最佳碳氮源组合为葡萄糖和谷氨酸钠组合,葡萄糖和谷氨酸钠浓度分别为3g/L和1g/L时,产氢量和最大产氢速率分别达41.35mLH2/(L-培养基)和0.328mLH2/(L-培养基·h)。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产氢光合细菌生长的营养生理奠定了基础,对大规模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江西南昌赣江底泥中初筛分离出3株产絮凝剂的微生物菌株,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A2。经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将菌株A2鉴定为杆状细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2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最佳絮凝生长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pH值为7.5,温度为32℃左右。在最佳絮凝条件下,1%絮凝剂投加量对4%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88.7%。菌株A2具有较好的生物絮凝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碳氮比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MBF)研究策略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微生物絮凝剂正处于理论研究与产业化交织阶段,文章较全面地综述了本领域研究策略和最新技术进展。研究策略体现出特异、高效、价廉、复合和联用等方向;总结了特异、高效产絮单菌株的筛选、廉价替代培养基的选用、产絮条件的优化等改善MBF应用的技术途径,并着重就近年来与微生物絮凝剂复合或联用的强化技术进行了探讨,包括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MBF与传统絮凝剂的复配、MBF与纳米材料的联用、絮凝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Microbial floccula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IntroductionAlotofvariedflocculantshavebeenusedinwastewatertreatment,dredgingdownstreamprocessingandsomeindustrialfieldincl...  相似文献   

13.
以含Fe3+、Cd2+的模拟废水为例,利用细菌絮凝剂和沸石两种吸附剂,分析了两种吸附剂单独及联合使用对模拟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处理高浓度含Fe3+废水时细菌絮凝剂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处理高浓度含Cd2+废水时,沸石处理效果明显,两种吸附剂联合处理废水可弥补各自吸附特性的不足,细菌絮凝剂能促进天然沸石颗粒物沉降。  相似文献   

14.
王博  付宁  马放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8):83-85,101
文章对无机絮凝剂、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三种絮凝剂进行了比较,提出研究和开发絮凝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的微生物絮凝剂就成为必然,并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培养、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和纯化、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组成分析和合成途径的探索;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对畜产废水有机物的去除、对废水中COD、BOD的去除、对印染废水脱色的应用、对工业废水重金属离子的脱除,最后,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絮凝剂的周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 ,从活性污泥中共分离出 32株菌株。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JM- 1”、“DF-1”、“PT- 1”液体培养基中 ,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 ,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 ,由此获得 8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其中有 1株絮凝活性较高 ,初步鉴定为酵母菌 ,代号为“Dfjm- 1”,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Dtjm-1”。本文研究了“Dfjm- 1”在不同培养时间的生长情况、培养液中 p H值变化情况及絮凝活性变化情况 ,得出絮凝活性与菌生长量呈正相关关系 ,絮凝剂“Dtjm - 1”在菌生长稳定后期达到稳定活性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MF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 MF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过程及其在畜产废水、建筑材料加工废水等方面的应用 ,同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北方气温的变化特点,用活性污泥生物膜分离、筛选出DG1、DN1、H8、H13菌株,在低温条件下培养絮凝率分别达到87.35%、81.33%、83.79%、78.44%,为今后开展低温污水处理及絮凝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絮凝(混凝)技术是一种既经济、简便又最普遍使用的处理方法。目前,研制高效无毒的絮凝剂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介绍微生物絮凝剂在环境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国内外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现状,论述其在印染废水、啤酒废水、味精废水和淀粉废水中的应用,并提出今后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絮凝效果,初步研究了从废弃菌渣中提取絮凝物质的工艺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碱洗温度、碱洗时间、加碱量、酸洗时间和加酸量都对其有很大影响,对从废弃菌渣提取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效果实验,证实它对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于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可以达到40~68%,脱色率可以达到85%以上.对于印染废水,脱色率可以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20.
新型絮凝剂用于草浆造纸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一种先经改性后的高分子化合物合成一种新型的絮凝剂WD 1型。应用这种絮凝剂分别处理用稻草和麦杆制浆的造纸废水。废水经一次絮凝,COD可由大于2000mg/L,除至300mg/L以下,取得满意的结果。研究了絮凝剂的用量、温度、废水的pH、陈放时间等对去除废水中COD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