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海市污水二期干线是上海市一条重要的排污干线,其安全运行对保障市区的排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污水二期干线管网系统的数学水力集成模型,对污水二期干线的水力状态进行模拟,预测在超强暴雨条件下污水二期干线的排水风险,提出污水二期干线的排水安全保障方案,为上海市区的防洪保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其他     
X199.303 200501152 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水力负荷/龚琴红…(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24(3).-275—279 环图X-58 在5种水力负荷条件下,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对2种垂直流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085,0.106,0.141,0.212m3/(m2·d)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城镇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在保障城镇水安全方面的作用尤为关键。针对新冠病毒在城镇水厂的潜在传播途径,从闭环流动和开环辐射视角判别了风险环节和关键位置。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城镇水厂可采取的保障措施,并对其可靠性和功效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水行业卫生安全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污水无序排放问题,浙江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立排水户—预处理系统—输送管网—污水处理厂—排污(水)口及再生水回用全过程系统治水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理论体系。该理论将不同尺度的排水单元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全面排查、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动态管理、系统评估的步骤开展污水源头分类和系统治理,构建污水产生—预处理—输送—处理—排放—回用的优化方法,实现污水排放、收集、输送、处理、再生等环节的系统重塑,推动浙江省水环境质量改善。本文建议进一步建立完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理论体系、行业体系和制度体系,为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上海市区污水治理战略方案研究中选定污水的最终出路长江口排放。污水量为每天300万吨。污水的最终排放口的研究,涉及的因素很多,除了研究长江口水流条件,可能稀释容纳的能力而外,还有航道的许可,河床的稳定,排放设施的安全,如潮浪的冲击,流砂的淤埋等等。本文仅从污水的稀释扩散来论证长江口排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连续运行条件下,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低浓度的生活污水,考察了其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生活污水中的COD、TN、TP,适合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在0.1、0.2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较容易出现死水区;当0.3 m3/(m2·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水流呈推流状态,有效容积和水力效率得到提高,去除率分别为90.3%、86.6%和96.7%。试验表明,适当增加水力负荷,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7.
对无锡市XZ片区污水系统实施了在线流量监测,详细介绍了监测数据核查修正的过程,分析了污水泵站、系统干管以及典型小区的污水排放规律,以期加深对系统污水管网排水特性的认识,掌握系统的旱天、雨天运行规律。结果表明:XZ片区污水系统存在显著的雨水混接现象;下游基本都处于过载状态,管网负荷偏大且坡度平缓,管网水力状态主要受泵站启闭状态影响,表现出相似的水深-流速变化规律;干管流速不超过0.3 m/s,易发生淤积。监测结果为污水系统的管理和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实施流域水资源有效保护,从技术管理层面分析流域水资源共享过程中标准体系的构成与作用。对现阶段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水标准中涵盖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对称性分析,指出标准体系中存在的技术风险以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排存在的管理风险。以松花江流域中某化工厂排水为实例进行有机污染物成份检测,发现了标准体系对污染物监控存在的疏漏。提出从人体健康角度完善排水和水环境质量标准,从流域水资源共享角度对排水和给水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从水资源安全保障角度建立流域有机污染物优先控制名单。  相似文献   

9.
李琪  潘子润 《环境》2023,(6):58-59
<正>东莞市共有20万家工业企业,超过1.2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市污水处理厂每月处理污水量超过11万吨,面临着污水处理任务重、污水厂进水浓度偶发异常、污水管网存在错混接、外水入侵管网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水污染防治智慧监管项目(以下简称“智慧监管项目”),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污水进厂效率,保障进水安全。项目实施以来已实现对六大片区内重点排水户情况24小时全监控,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为保护三峡库区一泓清水,重庆市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为保护生态环境,重庆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大力推进生活污染治理工程并取得显著成绩。作为重庆市八大投资公司之一的重庆水务集团,着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积极探索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作出了贡献。日前,记者走进重庆市水务集团,专访了集团董事长武秀峰。  相似文献   

11.
解铭  郑涛  虞峰  沈林亚 《环境工程》2020,38(12):45-48,96
随着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日益完善,管道的破损缺陷修复将成为未来城市排水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之一。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作为地下设施环境友好技术,具有施工社会成本低、环境成本低及工期短等特点,逐渐被行业内采纳。结合上海市四平路排水管道修复实际工程案例,重点介绍非开挖修复技术中原位固化法及聚氨酯嵌补法在排水管道修复应用中的流程及该技术设计参数的选择,为同类型的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1年年底面向全球发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后评估》报告,全面总结了世博会在选址、规划、建设、运营和后续利用等全过程探索应用的低碳理念和宝贵实践,系统提出了"低碳世博"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为国内外发展中城市和其他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海绵城市水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特征与主要水环境问题,对海绵城市水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进行了讨论.目前考核指标有一定的指导性,但过于笼统,对实际监测评价工作的指导性不强.无论何种排水模式,雨水最终经排水系统进入受纳水体.从考核可量化、可操作、可比较出发,在现有监测网络不完善、监测方法难落实的情况下,针对已有设施,在其服务范围所处的排水系统,建议以年度单位降雨放江水量为绩效评价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灾后重建的流域生态管理学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洞庭湖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湖区调蓄能力下降,垸高田低,灾害频率上升。为抗御洪水,堤防越筑越高,造成洪水位抬高等副作用。对此,提出流域生态管理对策:①将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列为国家安全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②将非蓄洪性质的围垦调整为蓄洪性质的围垦,正常年份耕种,大洪水时用其蓄洪;将封闭式围垦种植改造成为半封闭型的养殖与留湖调蓄;③环境移民城镇安置,缓解人口对土地、湖泊的压力;④进行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⑤调整丘岗地利用结构与重建山区植被是减灾的治本措施。量大、面广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丘陵坡地  相似文献   

15.
Environmentalriskassessmentofthemiddleroute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ringsourceprojectinChina¥WangHuadong;WangFei(Institut...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体系,以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可靠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市场市近几年来在有害废物管理方面的一些主要举措,总结了有害废物总体规划的研究,对某些废物实行优先控制,采取区域性集中定点处理和社会化有偿服务,实行有害废物运输货单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做法,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情况,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有害废物管理经验的对比,提出了如何建立与改善有害废物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8.
雨洪适应性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底线约束与生态优先原则,是海绵城市规划中重要的评价标准。采用INVEST模型与GIS技术,进行了研究区的雨洪适应性评价、雨洪适应性的功能分区及安全水平分区。研究表明:(1)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三个方面进行雨洪适应性评价,并融合雨洪汇流路径与适应性等级,划分雨洪适应性功能分区,体现了雨洪适应系统的源间廊道与基本骨架视角。(2)雨洪安全格局是海绵设施空间形态上的表现,重构不同安全水平雨洪适应性空间,实现了“源—汇”平衡,形成城市雨洪安全系统。(3)雨洪适应性通过水文过程与空间格局耦合,体现了雨洪管控中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协调,对提升城市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自组织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丽虹  陈长虹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9):525-526,544
上海在“十五”期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煤炭洁净利用;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优化电源结构;扩大天然气利用,建设天然气管网系统;建立能源安全供应体系,加强能源储备,到2005年,经过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下降到55%以下, 天然气和外来电能将上升到10%左右,与2005年的基础情景比较,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后,上海将分别减少SO2和PM10排放量18万t和2.8万t,全市SO2和PM10排放总量可控制在45.7万t和12.4万t,与2000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