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海宽 《山东环境》2001,(4):49-49,47
小学教育是各种教育的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的雏形时期 ,这就要求必须将教育渗透于小学各学科中 ,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深感责任之重大。《社会》是小学教学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世界 ,认识社会 ,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首当其冲地成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点学科。小学六册的《社会》教材 ,囊括了自然科学、地理、历史等多科知识 ,作为进行环境教育的基地是最合适不过了。为了适应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 ,其设置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只有…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基地是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对环境教育基地基本概念的简述,结合环境教育基地的不同分类和特点,就环境教育基地在建设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探讨了小学环境教育的方法,论述了以校园为基地开展环境教育、主体参与社会实践养成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注重学科渗透提高环境教育实效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韩静 《沿海环境》2003,(3):27-27
环境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式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正是所谓“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说,也许这一方式更容易接受,对学生的影响也更深入。德国环境教育中的渗透式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校园的环境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我们在德国参观了十几所学校,他们的校园设施和装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校园的外墙不是华丽的装饰材料,而是学生绘制的一幅热带雨林的壁画,其间还钉了几个钻了许多孔洞的短木柱来招引蜜蜂等昆虫…  相似文献   

5.
曾旅天 《环境》2000,(11):22-22
在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开展教育环境与形象设计的研究,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在理论上,这一研究填补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教育科学特别是素质教育的理论构成。在实践上,研究这一课题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和发现校园环境影响教育活动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机制,全面探索和寻求调控优化教学环境的策略与方法,进而为创建、优化中小学育人环境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为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丰富和深化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日前,上海首家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在崇明岛揭牌。为了在全市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全面开展培养环境保护理念、绿色观念、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环境教育,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生态环境基地教育,上海市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经过一年的精心建设,在崇明前卫生态村建成了上海市首家生态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前,环境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为人类所共知。十余年来,江苏教院附中环境教育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一是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之熏陶人、影响人、教育人,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通过互动性活动培养学生们自觉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三是努力构建环境教育校本模式,融环境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在立足校内环境教育的同时,江苏教院附中还先后参与实施了“GLOBE”计划和“中国中小学绿色行动计划”,通过进行跨地域师生环保交流活动,使广大师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一个以学生带动其所在家庭,又由其家庭带动所在的社区,进而达到辐射整个社会的环境教育模式已日臻成熟,在这些环环相扣的环保行动中有效地推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从而实现了整个社会保护环境的联动。(华明友)  相似文献   

8.
刘敏 《环境》2000,(12):21-21
近年来,各校开展环境教育、争创绿色学校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路,打一个漂亮的环境教育的持久战,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情景中去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从事语言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我感到在语言活动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9.
湛江     
《环境》2014,(7)
正6月5日,湛江市环保局组织近千名小学生到省环境教育基地——南亚植物园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共学环保知识,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活动中,在植物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亲手制作了环保防虫诱虫瓶,通过诱虫瓶捕杀害虫,保护珍稀植物。  相似文献   

10.
文章较为详实地梳理了哈尔滨农村地区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目前农村环境教育基地建设规模有限,主要体现在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上.基地建设的综合实践性不强,表现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科技成果含金量不高,转化难度较大,没有形成经济效益.资金短缺、基地建设的设计者的环境意识局限、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落后和基地的管理机制缺失等因素是问题产生不可回避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江苏省有在校中小学生1000多万人,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基础工作,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学校教育在学生环境意识形成过程中起着正面作用和主导作用,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依赖于教师环境意识的高低和环境知识的多少,因此,环境教育的开展关键是师资。摸清江苏省中学环境教育和师资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采取措施,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对江苏省中学环境教育和师资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1990,(7):25-26
一、活动简况为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我校在北京市环保局、西城区教育局、西城区科协,西城区环保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从1986年到1989年我校组织大型环境教育活动41次,小型环境教育活动80多次;学生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学低碳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立足于中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开展校园低碳教育进行探讨,以便通过教育手段灌输低碳发展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低碳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自觉践行低碳行动。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生态与环境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俭健 《环境导报》2003,(14):33-33
确立幼儿环境教育目标———初步认识周围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并了解一些环境因素与人们的关系。———初步了解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萌发保护环境的情感。———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初浅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关心周围环境的积极态度,尊重、珍惜成人的劳动,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生态环境教育内容很丰富,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环境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在确定环境教育内容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3~6岁的幼儿是以直观…  相似文献   

15.
杨绍球 《环境导报》2003,(21):46-46
新课程改革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指向,展现出新的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实践思考。 重视环境教育的自主构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有意义的“生活世界”。开展环境教育实践,就应更多倡导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构建,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学习状态。 一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儿童天性好动,他们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对事物的感知是否符合事实。儿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建立有效的感性认识。我们强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育过程的实践环节,实实在在让  相似文献   

16.
近三年来 ,南川市隆化二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 ,扎实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环境教育的组织领导 ,努力培养青少年儿童从小关心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推动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 面向教师 ,强化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环保素质在环境教育教学中 ,第一因素是教师。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特别是建立一支接受过专门环境教育的教师队伍 ,对于开展环境教育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环境意识提高了 ,才能把环境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 ,才能给学生正确讲解环境保…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轻视了历史教育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没有发挥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其实,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崇高的道德人格、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的质朴精神等。总之,通过历史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理解今天,展望未来,懂得历史及现实社会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使学生以古人为鉴,自觉做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王春华 《城市环境》2002,16(3):47-48
文章叙述了渗透环境教育与创建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及开展青少年环境教育的各种活动。进而说明环境教育形成合力对环境意识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进程中以开展环境教育和环境实践为载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地提升,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有利于优良环境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与传承,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夯实了思想道德和环境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丽红 《环境》2002,(9):35-35
《21世纪议程》建议“学校应让学童参与地方和区域的环境卫生研究,其中包括安全的饮用水、卫生和食物及生态系统等,并使他们参与有关的活动。”因此,环境教育应从学校向社区辐射,结合社区进行的环境教育。一、开展社区调查,辨别环境问题开展社区调查是辨别社区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基础。开展社区调查,教师首先应将学生按居住地分组,与学生商讨并选择社区作为环境探究的地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对社区的需要、资源进行评估。方法可以是在社区内进行观察或是访问社区领导。内容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