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曝气-电解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强化生态浮床对重污染河道水体的净化能力,采用曝气-电解生态浮床联合技术增强生态浮床的净化功能.试验考察了电流密度、曝气量和处理时间对模拟的高氮磷重污染水体的净化潜力,分析了电解反应对填料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浮床水生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NH3-N浓度为10 mg·L-1,PO43--P浓度为0.8 mg·L-1,电流密度为0.74 mA·cm-2,水力停留时间为3 d的条件下,相比于电解生态浮床和传统的生态浮床,曝气-电解生态浮床有利于水体中NH3-N的去除(p<0.001),其NH3-N浓度下降至(0.92±0.24)mg·L-1,而电解生态浮床处理的水体NH3-N浓度为(6.85±0.17)mg·L-1,传统生态浮床处理水体中NH3-N浓度高达(8.09±0.40)mg·L-1,曝气促进了水体中NH3-N向NO2--N和NO3--N的转化.电解有利于水体中PO43--P的去除,电解生态浮床处理水体中的PO43--P浓度下降至(0.43±0.02)mg·L-1,曝气-电解生态浮床处理的水体中PO43--P下降至(0.46±0.02)mg·L-1,可见,电解促进了PO43--P的去除.从对I.pseudacorus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可知,曝气有利于减弱电解反应对I.pseudacorus的损伤;对基质生物膜的16S rDNA分析可知,电解反应增加了浮床基质中自养反硝化微生物数量.因此,曝气-电解生态浮床是一种有效的净化重污染水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羟基磷酸钙(HAP)诱导结晶对低磷污水中PO43--P的回收效果,以污水厂尾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方解石为晶种,首先全面对比了HAP诱导结晶与均相结晶的PO43--P去除效果,然后通过改变晶种粒径和投加量,研究了晶种对PO43--P回收的影响,并探讨了结晶反应条件对PO43--P回收和产物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HAP诱导结晶除磷效果要优于均相结晶,当结晶体系pH不超过9.0且残余Ca2+为100 mg·L-1时,前者可将PO43--P浓度降至0.5 mg·L-1左右,后者则为5.0 mg·L-1左右.构晶离子的扩散过程是HAP诱导结晶的控速步骤,减小晶种粒径和增加晶种投加量有利于构晶离子的扩散,可提高结晶反应速率,进而提高HAP诱导结晶对低磷污水的适应性,使PO43--P回收率得到提高.对PO43--P浓度为1.0 mg·L-1的模拟废水,晶种投加量为10 g·L-1、粒径为45 μm、Ca2+投加量为50 mg·L-1和pH=9时,在10 min的反应时间内HAP诱导结晶可获得80%以上的PO43--P回收率,出水PO43--P和pH满足GB 3838—2002的Ⅱ类标准(0.1 mg·L-1).实验条件下,HAP诱导结晶产物晶型主要为HAP及其前驱物无定形态羟基磷酸钙(ACP),产物结晶度随着pH的提高和晶种粒径的减小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清淤是治理湖泊内源污染、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白洋淀示范工程区清淤前后沉积物的上覆水与间隙水中氮磷的含量与扩散通量进行了研究,评估清淤示范工程对白洋淀内源氮磷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清淤前,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的表层间隙水中氨氮(NH4+-N)浓度分别为0.31~8.93、0.25~5.64 mg·L-1,磷酸盐(PO43-)浓度分别为0.03~1.61、0.01~0.07 mg·L-1,由于表层间隙水中NH4+-N、PO43-浓度较高,导致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扩散通量较高.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水界面NH4+-N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3.17、2.72 mg·m-2·d-1,PO43-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071、0.018 mg·m-2·d-1,表明NH4+-N与PO43-的潜在内源释放风险很高.清淤后,示范区表层间隙水中NH4+-N与PO43-浓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表层间隙水中NH4+-N浓度分别为0.19~5.50、0.43~4.33 mg·L-1,PO43-浓度分别为0~0.07、0~0.03 mg·L-1.南刘庄和采蒲台示范区沉积物-水界面NH4+-N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752、0.747 mg·m-2·d-1,PO43-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011、0.003 mg·m-2·d-1,可见清淤后NH4+-N与PO43-的潜在释放风险显著降低.由此充分说明,清淤工程有效地控制了白洋淀沉积物的内源氮磷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4.
采用厌氧发酵和冷冻微波联合处理剩余污泥并回收氮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从剩余污泥中高品位回收鸟粪石(MAP,MgNH4PO4·6H2O),本研究考察了厌氧发酵、冷冻+微波两种污泥预处理方式促进污泥中氮、磷的释放及回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厌氧发酵在温度30℃、pH=12、发酵时间4 d时,PO43--P和HN4+-N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224.50 mg·L-1(即7.24 mmol·L-1)和278.17 mg·L-1(即19.87 mmol·L-1),PO43--P物质的量浓度远小于HN4+-N物质的量浓度.冷冻+微波联合预处理在冷冻温度-20℃、冷冻时间48 h、微波初始pH=3、微波时间9 min时,PO43--P和HN4+-N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1011.84 mg·L-1(即32.64 mmol·L-1)和220.82 mg·L-1(即15.77 mmol·L-1),PO43--P物质的量浓度高于HN4+-N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污泥上清液中的氮、磷含量,将厌氧发酵与冷冻+微波两种污泥预处理后的上清液按体积比1:9进行混合,使Mg:N:P物质的量比为1.6:1.4:1时,PO43--P的最高回收率为99.11%,HN4+-N的最高回收率为73.46%.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回收的沉淀物主要为鸟粪石晶体.将两种污泥预处理后的上清液进行混合,有效地解决了污泥上清液中由于氮、磷比例失衡所导致的回收率下降的问题,从而实现以鸟粪石的形式高效回收剩余污泥中的氮、磷.  相似文献   

5.
在水-土环境中,单一物质引起的污染很少,绝大多数污染是多种污染物质共存所造成的.利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研究了氨氮与镉单一和复合作用对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浓度在4.0 mg·L-1时,对轮叶黑藻有较强的胁迫作用,表现为光合作用的产氧量与呼吸作用的耗氧量均下降,而此浓度对穗花狐尾藻没有表现出胁迫作用;当镉处理浓度为0.2 mg·L-1时,镉对2种沉水植物都表现出明显的胁迫效应,且对轮叶黑藻的胁迫作用更强;当镉与氨氮复合作用时,对轮叶黑藻产生联合毒害作用,但对穗花狐尾藻毒害作用较轻,可能原因是穗花狐尾藻所含的粗纤维比轮叶黑藻少,细胞壁上能结合重金属的位点较少,所以吸附的镉相应减少,毒性较小.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湖泊水生植物修复时,相对于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更适合作为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6.
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水体中钙和磷形成CaCO3-P共沉淀,将水体磷迁移到基质,避免植物腐烂后的二次污染.但沉水植物形成CaCO3-P共沉淀的能力依赖植物种类和环境条件.本研究以菹草和粉绿狐尾藻为研究对象,设置无机添加磷质量浓度(0、0.2和2mg·L-1)和光照强度[66 μmol·(m2·s)-1和110 μmol·(m2·s)-1]两个变量,测定其培养一周后植物相对生长速率、植株总磷、植株灰分磷和钙磷的含量,以比较不同植物富集水体磷的实际能力和植物腐败后对水体磷增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菹草在各种培养条件下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粉绿狐尾藻,在外源性磷质量浓度为2mg·L-1和光照强度为66 μmol·(m2·s)-1时,相对生长速率达到最大;②无机磷添加显著影响了两种植物的灰分总磷(菹草95.681%和粉绿狐尾藻85.432%),2种沉水植物灰分磷中Ca-P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高磷水平;③菹草的干重磷在各种处理下都低于粉绿狐尾藻,但是灰分总磷和Ca-P在高磷水平大于粉绿狐尾藻.结果表明,菹草、粉绿狐尾藻在生长期间均能有效吸收磷,但2mg·L-1质量浓度下菹草对水体磷的实际去除能力大于粉绿狐尾藻.  相似文献   

7.
采用SBR-A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SBR中考察缺氧/好氧时间比及温度对部分亚硝化(partial nitritation,PN)的作用,ASBR中研究COD/NO2--N(C/N)对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协同反硝化脱氮除碳的影响.①控制温度为25℃,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单周期交替3次时,NO2--N积累率(NiAR)于第22 d为98.06%,比亚硝态氮产生速率(SNiPR,以N/VSS计)为0.28g·(g·d)-1,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TN和COD分别为12.29 mg·L-1和110.36mg·L-1.②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下,温度为15℃时,丝状菌大量繁殖,污泥活性和沉降性变差;温度为30℃时,NH4+-N转化为NO2--N比例为86.83%,造成出水NH4+-N浓度过低,不能为厌氧氨氧化提供合适基质浓度;温度为25℃时,出水NH4+-N和NO2--N浓度分别为31.58 mg·L-1和35.04mg·L-1,匹配厌氧氨氧化基质比.③组合工艺脱氮性能良好,出水TN、NH4+-N和COD浓度分别稳定在13.13、4.83和69.96mg·L-1,去除率分别为83.10%、93.64%和75.11%.调节ASBR进水C/N为2.5、2.0和1.5时,C/N为2.0时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除碳性能最佳,出水NH4+-N、NO2--N、NO3--N和COD分别为0.09、0.25、1.04和32.73mg·L-1.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初始浓度诺氟沙星对地下水反硝化过程中NO3--N和NO2--N降解的影响,选取以乙酸钠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驯化的反硝化细菌进行厌氧反硝化批实验研究,从反硝化细菌生长特性和反硝化酶活性等方面揭示诺氟沙星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浓度为10 μg·L-1和100 μg·L-1的诺氟沙星对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及NO3--N降解均有抑制作用,100 μg·L-1诺氟沙星对NO3--N降解的抑制程度更大,抑制率为77.3%;且100 μg·L-1诺氟沙星减少了NO2--N积累,最大积累量降低了67.9%.诺氟沙星初始浓度大于10 μg·L-1时抑制了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在此过程中,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强.反硝化酶活性与NO3--N及NO2--N降解规律相符.因此,诺氟沙星对反硝化酶活性的控制作用是其影响反硝化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京市沙河水库目前水体自净能力弱、水质较差等问题,研究以大型溞-沉水植物组合系统为核心的库区水体与底泥净化方法.通过前期投放大型溞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生长提供先决条件,然后利用3种沉水植物(即金鱼藻、狐尾藻和黑藻=1:1:1)去除湖库污染水体中污染物,本文重点考察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组合系统对沙河水库水体、底泥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分别为30%和50%时,3种植物均长势良好,而在种植密度为80%时,金鱼藻和狐尾藻生长受到胁迫,但黑藻仍能继续增长,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当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为50%时,各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系统稳定后COD、TN、NH4+-N、NO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5.4%、42.8%、66.0%、46.4%和85.9%.底泥有机质、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5.8%、33.3%和19.6%.  相似文献   

10.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Acinetobacter junii WZ17脱氮效果良好,为确定其脱氮特性及动力学过程,利用“样条插值法”研究了菌株生长阶段,并采用Logistic模型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菌株生长及氮素去除过程进行拟合,结合反硝化过程中间产物,分析菌株脱氮途径.结果显示,菌株WZ17以NH4+-N、NO3--N和NO2--N唯一氮源时,生长适应期分别为2.89、3.13和3.13 h,最大去除速率分别为8.47、5.76和5.18 mg·L-1·h-1,生长和底物去除过程分别符合Logistic模型(R2>0.9)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R2>0.9).硝化过程中,NO3--N和NO2--N的积累量仅为0.13和0.14 mg·L-1,反硝化过程中,NO2--N的积累量为1.55 mg·L-1.“样条插值法”的运用可以准确地划分菌株WZ17的生长阶段,菌株WZ17对NH4+-N、NO3--N和NO2--N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反硝化途径为NO3--N→NO2--N→NxOy.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培养法,设置3个氮浓度20、100、200 mg·L-1和3个NH_4~+/NO_3~-比1∶0、0.5∶0.5、0∶1,研究污水氮浓度和NH_4~+/NO_3~-比对粉绿狐尾藻去氮能力和植物体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绿狐尾藻的生物量在第1周增长最快,其中氮浓度20 mg·L-1、100 mg·L-1时,生物量以NH_4~+/NO_3~-=1∶0处理最大;氮浓度200 mg·L-1时,以NH_4~+/NO_3~-=0.5∶0.5处理最大.粉绿狐尾藻在第1周对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去除速率最高,且随氮浓度升高而增加;氮浓度20 mg·L-1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无显著差异,氮浓度100 mg·L-1、200 mg·L-1时硝态氮的去除率高于铵态氮.粉绿狐尾藻氮积累量及对水体和底泥氮去除的贡献率均随氮浓度升高而增加,其氮含量和积累量均以第1周增长最快,氮浓度20 mg·L-1时氮积累贡献率以NH_4~+/NO_3~-=0∶1最大,氮浓度100 mg·L-1、200 mg·L-1时以NH_4~+/NO_3~-=0.5∶0.5最大.粉绿狐尾藻体内蛋白质、氨基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均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蛋白质氨基态氮硝态氮;NH_4~+/NO_3~-为1∶0和0.5∶0.5时蛋白质含量较高,NH_4~+/NO_3~-=1∶0时氨基态氮含量最高,NH_4~+/NO_3~-=0∶1时硝态氮含量最高.由此说明,在试验范围内,粉绿狐尾藻的去氮能力随污水氮浓度升高而提高,可以用于高氮浓度污水修复;粉绿狐尾藻喜铵态氮,但在100 mg·L-1以上的高氮浓度下以硝铵等比时生长和去除氮能力最强;粉绿狐尾藻体内氮组分受硝铵比调节,蛋白氮比例最高,铵态氮和硝态氮则分别随污水NH+4和NO-3比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地形和植被会改变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进而影响土壤中硝态氮(NO_3~--N)的分布,并可能导致对水体污染的差异.在黄土高塬沟壑区黑河流域选取3个样点,采集刺槐林和草地在不同坡位(上、中和下坡位)的6 m深土样,分析了坡位和植被对NO_3~--N迁移的影响,并初步评估了其对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不同坡位及植被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均没有出现累积,在表层土壤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2种植被下NO_3~--N达到稳定时的深度约为200 cm,稳定浓度均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但在同一坡位的稳定浓度均有草地高于刺槐林的特点,说明坡位及植被覆盖类型均会影响NO_3~--N在土壤中的分布.整个流域地表水NO-3含量枯水期及汛期分别为(6.90±2.10)mg·L~(-1)和(5.84±2.86)mg·L~(-1),而坡地表层土壤(0~20 cm)中可移动态NO_3~-为(29.55±6.59)mg·L~(-1),明显大于地表水中的浓度,很有可能随径流流失造成地表水氮素污染.地下水枯水期和汛期的NO_3~-含量分别为(24.61±23.72)mg·L~(-1)和(15.70±10.78)mg·L~(-1),而坡地深层土壤(200 cm)中NO-3为(0.78±0.16)mg·L~(-1),由于浓度较低,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买文可  彭永臻  吉建涛 《环境科学》2019,40(7):3162-3168
短程生物脱氮工艺在废水处理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反硝化过程是实现氮去除的关键步骤,而关于废水中常见重金属离子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选取A/O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短程生物脱氮特性的污泥,通过批次试验及SBR长期试验分别探究了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的短期及长期影响.短期试验结果表明,Cu~(2+)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过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污泥反硝化活性的半抑制浓度EC50为4. 79 mg·L-1.在长期影响试验中逐渐提高污泥对Cu~(2+)的耐受浓度,当Cu~(2+)浓度为0. 5 mg·L-1和1 mg·L-1时,污泥反硝化活性降低后均能够通过驯化恢复至原有水平;而Cu~(2+)浓度升高至3 mg·L-1后污泥反硝化性能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NO_2~--N去除率降低至10%以下,反硝化系统遭到严重抑制.但是,停止投加Cu~(2+)后污泥反硝化活性在第14 d恢复至原有水平.同时,在Cu~(2+)的长期影响过程中,EPS含量增多,对微生物抵御Cu~(2+)的毒害起到重要保护作用,促使污泥粒径增大,污泥沉降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姜应和  李瑶  张莹  张翔凌 《环境科学》2017,38(5):1898-1903
为了将污水厂尾水作为再生水进行利用,常常需要对尾水进行深度脱氮,针对尾水的水质特征,在深度脱氮时常常需投加碳源.试验采用树皮作为填料,兼作脱氮的缓释碳源,进行树皮填料人工湿地深度脱氮模型试验,研究进水NO_3~--N负荷对反硝化和树皮释放碳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皮填料人工湿地可稳定脱氮;反硝化速率遵循Monod关系式,随进水NO_3~--N负荷增大而递增,饱和常数KS=19.10 mg·L~(-1);硝氮去除率随进水NO_3~--N负荷增大而减小;在树皮填料人工湿地运行早期,树皮释碳总量、树皮释碳速率随进水NO_3~--N负荷增大而递增,与进水NO_3~--N均呈线性正相关;树皮静态释碳速率为0.2 mg·(g·d)-1,与腐朽木等中空松散的植物碳源相比,碳源缓释性能较好,释碳周期较长,是良好的缓释碳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生物光电化学池(MPEC)去除污染物是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方法.本实验在制备获得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PANI/TiO_2-NTs)复合光电极的基础上,构建了由PANI/TiO_2-NTs光阳极和生物阴极组成的MPEC系统,并对其去除硝酸盐氮(NO~-_3-N)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ANI负载时间为80 s时,PANI/TiO_2-NTs电极光电性能最佳,相比于TiO_2-NTs电极光电流密度增大约一倍,PANI的修饰有效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构建的MPEC系统能在无外加电压的条件下利用光能驱动实现自养反硝化脱氮,NO~-_3-N的生物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光响应电流密度越大,系统反硝化脱氮性能越好,NO~-_3-N初始浓度为25 mg·L~(-1)时,当光响应电流密度从0.17 mA·cm~(-2)增加至0.67 mA·cm~(-2),平均反硝化速率从0.83 mg·(L·h)~(-1)增大到2.83 mg·(L·h)~(-1).对生物阴极微生物膜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发现Pseudomonas所占比例最大(27.37%)为优势菌属.分析认为PANI/TiO_2-NTs光阳极产生的光生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Pseudomonas、Alishewanella和Flavobacterium等具有自养反硝化能力和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电极上的电子作为唯一的电子供体进行自养反硝化脱氮.  相似文献   

16.
真空紫外-亚硫酸盐法降解PFOS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慧丽  王宏杰  董文艺 《环境科学》2017,38(4):1477-1482
通过试验,考察了亚硫酸盐浓度、pH值、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初始质量浓度及共存物质对真空紫外-亚硫酸盐法降解PFOS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活性物种水合电子的量,PFOS降解率及脱氟率均随之提高,亚硫酸盐浓度从1 mmol·L~(-1)增加至20 mmol·L~(-1)时,PFOS降解率及脱氟率分别从45%及40%提高至97%及63%;随着原水pH值的升高,水合电子的生成量也随之增加,PFOS的降解率及脱氟率均提高,且脱氟率对pH值的变化更敏感;PFOS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降低了PFOS的降解率及脱氟率,但PFOS的绝对降解量却大幅提高,当PFOS初始质量浓度从1 mg·L~(-1)提高至50 mg·L~(-1)时,PFOS在4 h内的降解量提高了约50倍,这主要是由于高污染物浓度条件下水合电子的利用率较高;Cl~-或HCO_3~-的存在对PFOS降解率影响较小,但对脱氟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试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PFOS脱氟率随Cl~-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HCO_3~-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腐殖酸的存在屏蔽了部分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而且可以捕获体系的活性物种,从而降低了降解率及脱氟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根系特征的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磷(P)的影响,本研究以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根系发达)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无固定根)为材料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结果显示,狐尾藻和金鱼藻均能显著降低沉积物中的总磷(TP)、无机磷(IP)、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含量,去除率分别为9.0%和7.8%(TP)、9.8%和8.8%(IP)、15.7%和8.7%(NaOH-P).狐尾藻对沉积物NaOH-P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金鱼藻.狐尾藻组中沉积物NaOH-P减少引起IP降低,进而造成TP降低.与初始状态相比,狐尾藻和金鱼藻处理下的上覆水溶解氧(DO)分别增加1.61 mg·L-1和1.72 mg·L-1,但pH和TP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沉水植物在减少沉积物P、抑制上覆水TP上升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沉积物NaOH-P含量高的浅水湖泊中,根系发达的狐尾藻的生态修复功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硫酸盐/氨的厌氧生物转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张丽  黄勇  袁怡  李祥  刘福鑫 《环境科学》2013,34(11):4356-4361
采用厌氧上流式生物膜反应器,通过控制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进水n(NH+4-N)/n(SO2-4-S)和HCO-3浓度研究了无机营养条件下硫酸盐/氨的厌氧生物转化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中NH+4和SO2-4发生了同步去除,最大NH+4-N和SO2-4-S去除速率分别为47.6 mg·(L·d)-1和16.9 mg·(L·d)-1,稳定去除率最高分别超过了80%和43%;反应过程中有NO-3-N的明显生成,出水NO-3-N浓度最大时为77.6 mg·L-1,整个过程中,未检测到S2-的生成,有单质硫附着在生物污泥表面;由于控制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n(NH+4-N)/n(SO2-4-S)转化比,表明NH+4和SO2-4的厌氧生物反应并不是简单地接续反应,反应器中存在更为复杂的反应过程和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19.
磺胺二甲基嘧啶在过硫酸盐存在下的辐照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磺胺二甲基嘧啶(SMT)在不同条件下的辐照降解进行了研究.SMT(20 mg·L~(-1),约0.072 mmol·L~(-1))在外加过硫酸根浓度为0、1、2、4、10和20 mmol·L~(-1)条件下分别进行辐照,发现伽马辐照可有效去除水中的SMT,并可极大地促进溶液TOC的去除,过硫酸盐与伽马辐照联合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在本研究中,各条件下的辐照降解反应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外加过硫酸盐的条件下,溶液的矿化度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当吸收剂量为1 k Gy时,其矿化度由3.5%提高到22.8%,当吸收剂量为5 k Gy时,矿化度由14.1%提高到70.1%.在辐解后的溶液中,利用IC检测到硫酸根离子(SO_4~(2-))、甲酸根离子(HCOO~-)和乙酸根离子(CH_3COO~-)3种离子的存在,一部分中间产物通过GC-MS检测得到,常见的含氮离子(NO_2~-、NO_3~-和NH_4~++)并未在溶液中检测到.同时,本研究还深入探讨了SMT辐照降解机理和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吕亮  尤雯  张敏  吴鹏  沈耀良 《环境科学》2018,39(3):1309-1315
基于ABR工艺与MBR工艺的耦合联动,以低C/N比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构建生物相分离、液相循环和功能联动的ABR-MBR新型组合工艺,以实现稳定、高效、节能的多功能生物除污(去碳-脱氮-除磷)为目标,通过优化水力停留时间(HRT)以获得ABR优质碳源提供与MBR短程硝化实现的最佳组合,并进行了硝化液回流比为100%、200%、300%和400%时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ABR-MBR耦合工艺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将溶解氧(DO)维持在低浓度(0.3~1.0 mg·L-1)下及HRT维持在较短(HRTMBR=3 h)情况下在MBR中实现了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60%以上;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ABR中反硝化除磷效能先升高后下降,以300%时反硝化除磷效果为最佳,此时亦处于MBR短程硝化阶段,实现了短程反硝化除磷(主要以NO-2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且短程反硝化除磷在系统除磷中占据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