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了《能源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成立"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我国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加速进入"信用"监管时代。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家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号。此后,我国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将进入权责明晰、组织有序的系统推进阶段,能源企业信用状况量化工作将有章可循,信用"有价"应用有望在  相似文献   

2.
所谓环境基金信用组织,是指通过存貯、贷款、汇总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管理环境保护基金的环境保护专业信用机构。它在管理和使用环境保护投资方面具有其它机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仅就建立国家环境基金信用组织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建立环境基金信用组织,是提高环境投资效益的紧迫需要近年来,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资金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我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实践进行了综述,对当前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存在的内涵与外延有所不足、环境信用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信用评价结果对企业的约束性不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开展以环境绩效持续改进为特征的环境信用评价、建设环境信用评价的社会联动机制、强化环境信用的经济约束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建设完善的可操作性强且适合重庆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是健全重庆市市场经济体制、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需要,是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诚信重庆"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指出了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周期长、公众参与度不够、评价结果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并从建立评价指标与管理成效响应关系、提高评价过程透明度、加大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完善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魏琦  王春波 《环境保护》2013,(16):73-75
信用型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环境经济政策,既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又能发挥企业治污和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实现治污成本的最小化。本文介绍了信用型排污权交易原理,分析了智利排放补偿计划的运行机制,并对其交易效率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绿色发展的关键是建立系统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重点分析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环境经济政策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提出要着力抓好十大重点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夯实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三项配套政策机制,为实施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广州市企业环境信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国内环境信用管理趋势基础上,研究提出广州市健全环境信用管理体系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扩大评价对象范围、创新完善评价方法、建设信用管理系统、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健全信用管理法制及开发信用管理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完善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和提升管理能力提出明确的指导方向和实施纲领。本文系统解读了该指导意见出台的政策背景、内涵意义及其与未来即将作为企业环境管理核心的许可证制度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影响,提出未来企业融入信用管理体系的应对措施,以期引导企业以诚信守法的信用管理手段践行环保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9.
联动化企业环境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是建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推动联动化企业环境信用奖惩机制是推进生态环境管理改革,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境责任和义务的重要保障。从云南省联动化企业环境信用奖惩机制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出发,提出完善云南省联动化企业环境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沂蒙山区农户生计变迁及其住宅形态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山东省沂水县3个村(核桃园、高桥、唐家庄子)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对比分析法,剖析沂蒙山区农户生计变迁与其住宅形态功能转型的关系,为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新村建设提供决策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前,研究区农户以农业生计为主,修建“平房+庭院”形态住宅,利用庭院种植蔬菜;2)改革开放后,农户生计逐渐多样化和非农化。禽畜养殖成为农户重要的生计来源,农户在住宅内搭建猪圈养猪,在庭院内饲养家禽。高桥农户就地发展非农经济,修建两层楼房,将一层的空间用于非农经营;3)21世纪以来,农户生计进一步非农化和分化。核桃园农户以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将庭院硬化晾晒粮食,改造猪圈为储物间储存粮食和农机具;高桥农户为了扩大非农经营空间修(改)建三层楼房,将一二层用于非农经营;唐家庄子农户到县城非农就业,为改善居住环境修建两层楼房,住宅中用于生产的空间消失。可见:农村住宅形态和功能转型是与农户生计方式变迁相适应的,农村居民点整治中新村建设模式应充分考虑农户生计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不仅损害着农民的利益,威胁着农民的生命财产与经济来源,而且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生态农业,完善农村环境法制体系,做好环境规划,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能源建设滞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效而稳定的持续农业的发展。本文从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出发,论述了农村能源建设是实现持续农业的重要前提,对农村整体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类型地域,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竞争和矛盾,土地利用变化迅速的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发现1987-200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持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用地和淡水水域面积减少。矩阵转移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由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农用地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变化与非农业人口、总GDP,第二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房地产投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农用地面积变化与非农人口、总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实际利用外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集美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国内农村垃圾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垃圾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农村垃圾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环境的重要因素,正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有关农村垃圾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对这些成果进行一个较全面的回顾与概括,同时指出在当前的研究中所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以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指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农用化学物资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和乡镇企业的污染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带来的生态破坏。为此,应该从环保宣传入手,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带动家长影响社会,倡导科学使用农用化学物资,实施规模化养殖,鼓励农村废物综合利用,实行资源无害化处理,强化乡镇企业的环境监管,注重发展生态农业,从而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论述了建立环保信用档案的重要性、必要性;构筑诚信理念,加强诚信建设的紧迫性;鲜明地提出了构建环保信用档案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结合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区域综合.生态城市因其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着种种困难.近郊生态农业具有促进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近郊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城市生态建设与近郊生态农业发展都以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为目标.在近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建设生态城市,也能够为生态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共同建设,二者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影响了我国经济水平较低、环境管控力度较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对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剖析,探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垃圾堆积、污水处理不当、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不达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存在形成病毒传播扩散途径的风险.而交通运输限制虽然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但也致使农村人居整治工作延滞.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扩散在短期内限制了农民行为活动,降低了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情.据此,建议应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完善整治工程技术,从而在有效管控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同时,更好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疫情过后恢复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