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西合浦海草床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3年7月对广西合浦海草床进行了现场调查,并对海草床周围利益相关者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对海草所在的海域依赖程度比较高;合浦海草床目前所面临的威胁主要以人为破坏因素为主:挖沙虫、挖螺、耙螺,围网捕渔、电鱼虾,插桩养蚝,底拖网作业等;海草床退化的因果链分析结果表明,为增加经济收入是产生这些人为破坏因素的主要原因.最后综合分析了该区域海草保护与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的海草分布在港湾及潟湖沿岸,有2科8属13~14种,长期监测到2科8属10种,分别为海菖蒲、泰来草、单脉二药草、卵叶喜盐草、圆叶丝粉草、针叶草、齿叶丝粉草、小喜盐草、羽叶二药草及贝克喜盐草。近年来,受陆源污染、海洋工程、非法渔业以及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海南岛周边海草在种类、分布面积、密度及生物量等方面均出现下降,出现海草床由成片分布退化为斑块状分布再退化成零星分布现象。为遏制海草持续退化、维持海草床稳定以及促进海南岛的海草床保护与恢复,本研究提出海南岛的海草床保护与恢复应以保护及自然恢复为主,辅以人工修复,并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及修复效果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3.
海草床是近岸海域生产力极高的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洋水生生物的产卵场和育幼场。本文以山东荣成天鹅湖鳗草海草床及其邻近裸沙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周年调查,监测并分析了两个区域光照、水温、悬浮颗粒物、颗粒有机物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海草床对环境水温和光照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其中,春季和秋季时海草床的水温高于裸沙区的天数,约占春、秋季时间周期的58.7%,夏季时海草床的水温低于裸沙区的天数,约占夏季周期的94.2%;春季和夏季时海草床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裸沙区,平均是裸沙区的60.3%;海草床对光照与水温的调节作用受植株密度和株高的显著影响,海草床的日温距平值(DTA)和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与植株密度和株高均呈现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海草床具有明显的遮荫效果和夏季降温、春秋季升温等生态作用,从而为生物资源养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近10a变化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4~2013年对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对近10 a来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海草种类、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常监测到的种类为2科3亚科6属8种海草,分别为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泰莱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神草(Cymodocea rotunda)、齿叶海神草(Cymodocea serrulata)、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针叶藻(Syringodium isoetifolium)、小喜盐草(Halophila minor)、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海草床整体平均覆盖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58.60%下降到2013年21.12%;平均密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1756株/m2下降到2013年223株/m2;平均生物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主要为植株高大,个体平均生物量较高的海菖蒲分布稳定,而植株矮小,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种类随着人类活动、陆源污染、海洋工程以及台风影响分布面积逐渐减少,生境退化。本文希望通过对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近10 a来海草床变化趋势探讨,掌握海南岛东部沿海海草床基本情况,并提高公众对海草保护意识,为海南岛海草床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西合浦海草示范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床对沿海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我国海草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示范区生态补偿为例,在海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利益相关者分析,确定了利益受损方和受益方;同时对合浦海草床生态价值和利益受损者实际损失进行了评估,调查了利益受损渔民的接受赔偿意愿.结果表明,对从事挖沙虫、挖螺渔民的补偿强度为3443元/户·a较为合适.建议采取资金补偿、智力补偿和政策补偿等多种补偿方式相结合,以保证合浦海草示范区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通过“碳减排”和“碳增汇”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途径。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长期可持续的碳汇功能,因而,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增汇途径之一。本文探究了中国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典型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碳库规模及其经济价值,并对浙江省霓屿红树林湿地和上海市鹦鹉洲盐沼湿地两个海岸带滨海湿地恢复区的碳汇能力开展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海岸带生态修复扩增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面向碳中和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及蓝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2016和2017年对广东流沙湾海草床进行现场调查,获得了海水、海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大型底栖海藻的数据资料。结果表明流沙湾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平均生物量为3.74 g/m2,总面积为26.9 hm2,呈斑块状分布。利用水质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各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将调查区域划分为渔排和捕鱼网影响区(Ⅰ区)、贝类养殖区(Ⅱ区)和非养殖区(Ⅲ区)3种生境类型,主成分综合得分表明Ⅰ区污染最严重。比较Ⅰ区和Ⅱ区两种不同养殖方式下的生境类型,Ⅰ区的海草生物量、底栖动物生物量、浮游植物丰度、溶解氧、活性磷酸盐和盐度低于Ⅱ区,大型底栖海藻生物量、氨氮、无机氮、N/P比值和COD高于Ⅱ区。流沙湾海草床的分布面积和生物量较2002年出现了严重退化,网箱渔排和捕鱼网的生产方式、小个体贝类的大量繁殖以及低盐度的近岸河流输入降低了海草生物量。海草生物量与其他指标的关系体现了贝类养殖对海草的生存有积极作用,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有利于海草的生长。本文还从提高公共意识、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实施常态监测三个方面提出了流沙湾海草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坦桑尼亚的海岸带(图1)有多种生物栖息地,其中包括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沙坝、湿地和沙滩.除了承担海岸带所有功能中的基本连接作用外,这些海岸带栖息地还提供了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坦桑尼亚的海岸带(图1)有多种生物栖息地,其中包括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沙坝、湿地和沙滩.除了承担海岸带所有功能中的基本连接作用外,这些海岸带栖息地还提供了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南新村湾海草床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环境中营养负荷梯度设置3条断面,探讨表层沉积物中影响有机碳(SOC)转化的主要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营养负荷的响应。结果表明:SOC含量随营养盐含量上升而增加,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沉积物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范围分别为0.10~0.24 mg/g/2 h、0.14~0.73 mg/g/2 h、0.24~0.69 mg/g/24 h和0.03~0.36 mg/g/72 h,平均值分别为0.17 mg/g/2 h、0.36 mg/g/2 h、0.43 mg/g/24 h和0.19 mg/g/72 h。在同一断面,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沉积物酶活性大多高于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与其它类型滨海湿地比较,热带海草床中这4种酶的活性较低。根据与环境中营养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这4种酶活性大多呈现随着营养负荷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因此,营养负荷增加可能会提高海草床表层沉积物的酶活性,加快其SOC的转化速率,改变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能会弱化海草床沉积物的碳存储,影响其重要的蓝碳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8年1月~11月间对铁山港湾海草生态区进行的4个季节全面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资料,首次探讨了该生态区水体自净能力与水动力特征及生物、化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海区之所以具有较强的水体自净能力,其一与该海区具有强潮型的往复流水动力特征有关,在水体自净过程中起主导控制作用;其二与海区具有适宜的水温、快速的复氧能力、富足的溶解氧(DO)水平、最适合好氧微生物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有关,明显偏低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和丰富的总氮(TN)储量是有机物获得快速降解、营养盐获得快速再生、化学净化能力较强的重要体现;其三与生物链作用所体现的生化过程影响有关,DO含量与生物因子多呈显著以上负相关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三种形态N与生物因子在不同季节显示的相关性以事实佐证了这一点;而富足的TN储量、显著偏低的溶解无机氮(DIN)含量与繁盛的浮游动植物生物量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出现的特征,正是研究海区具有较强生物净化能力的综合体现。与化学净化能力相比,生物净化能力显示出更强的优势,具有海草生态区的水体自净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铁山港海草生态区2008年1月~2008年11月冬、春、夏、秋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首次探讨了无机态N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海区无机态N具有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的特征,其中春、夏、秋季以陆源输入影响为主,冬季以海区自身N的补充影响为主;DIN的组成变化受水温影响较明显,水温较高的春夏季主要以NO3-N为主,分别占DIN的57.91%和73.00%,秋冬季则以NH4-N为主,分别占DIN的78.23%和50.59%。相关分析显示,无机态N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夏秋季出现显著性较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形态N之间的相关性,则集中体现在春夏季节NO3-N与NO2-N、NO2-N与NH4-N之间显著以上的正相关影响上,而且三种形态N同时成为DIN含量的控制因子;秋冬季节所有形态N之间均无相关性出现,只有秋季的NH4-N成为DIN含量的主控因子;但所有季节NO3-N与NH4-N之间均无相关性的出现,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浮游植物优先吸收NH4-N并与之构成直接循环已成为海草生态区无机态N循环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就2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Cu污染对海草生理生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包括Cu在海草中的积累特性及其影响因素,Cu对海草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海草耐Cu胁迫机制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1)加强在Cu或与其他重金属多重胁迫下,Cu在海草细胞中的亚细胞分布研究,以及Cu在海草亚细胞组分中的化学形态的研究;(2)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探究Cu对海草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3)对Cu在海草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上的传递规律进行研究;(4)加强海草耐Cu机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截线样条法调查了海南文昌椰林湾海域珊瑚礁分布状况,并利用健康指数评估了研究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区内围填海建设可能是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以椰林湾研究区内的南海度假村、东郊两个围填海区为例,对比分析了围填建设前后几年研究区内珊瑚礁分布数值(种类、覆盖率等)变化、水质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珊瑚礁对围填海建设有明显的生态响应,据此明确了围填海建设是对椰林湾区域珊瑚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及存在威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4~2009年对海南岛周遍海域的海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海草资源丰富,共有6属10种,面积约55 km2,优势种为泰莱藻;海南岛海草分布于近岸海域的珊瑚坪内侧或泻湖沿岸,主要位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上部4m水深范围;海草生物量范围为71.24~727.24 g/m2,平均为410.26 g/m2;海草密度范围为4 131.20~550.40株/m2,平均为1 753.39株/m2。海南岛海草主要受陆源污染、海洋工程、渔业活动、非法渔业等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新村湾海草床优势种之一的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7月、10月和2006年1月,分3个季度对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海菖蒲不同组织的TN、TP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其对营养负荷的响应。结果表明:(1)新村湾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现出网箱养殖区中间过渡区对照区的显著趋势。(2)海菖蒲根、茎和叶在3个季度中的TN含量范围分别为:0.576%~1.544%、0.803%~2.480%和1.796%~3.200%;TP含量分别为:0.053%~0.175%、0.073%~0.197%和0.183%~0.413%。(3)海菖蒲不同组织TN、TP含量,均显示叶茎根的显著趋势;海菖蒲不同组织TN含量呈现秋、冬季夏季的趋势,TP含量随季节变化趋势各有不同。(4)海菖蒲根和叶的TN含量,有由网箱养殖区向对照区递减的趋势,与其所在样区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I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菖蒲TP含量,普遍显示出网箱养殖区比中间过渡区和对照区显著大的趋势,但与海水和间隙水PO4-P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关系。(5)N/P计算结果表明,新村湾海菖蒲的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海草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10 a来国外关于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海草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概况和进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1)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海草各种环境因子胁迫(如光照、温度、盐度、藻类竞争、除草剂、重金属和毒性有机物等)测试下的应用;(2)海草叶片荧光特性的差异性对叶绿素荧光技术应用的影响以及荧光参数应用层面的拓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了包括4个大类、13个亚类的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体系,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考法等生态经济评估方法,对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定量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2.62×108元,平均单位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67.49×104元/km2,是湛江近海单位海域面积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31倍。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服务价值最大,占80.11%;其次为文化服务价值,占15.67%;调节服务价值最小,仅占4.22%。食品供给服务是当前湛江湾生态系统最突出功能,比重占总价值的79.23%,凸显其作为湛江重要水产养殖基地作用。与福建罗源湾和山东桑沟湾相比,湛江湾水产养殖污染对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的威胁更大。评估结果同时揭示出湛江湾污染物处理功能价值非常有限,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湾排放是湛江生态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主要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社会的不断关注。本文基于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利用近几年的数据资料,筛选出该海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筛选结果来看,近年来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所受的环境压力较大,生态系统出现了组织结构变简单、活力降低、出现病态症状等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本文从流域整治、污染减排、减少扰动、生态建设、加强管理等方面提出保护和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拓分析与组合赋权法的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GIS和RS技术,结合数字影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环境监测数据,运用PSR模型分别从陆源压力、环境状态和生物响应3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构建乐清湾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利用可拓分析和组合赋权法对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乐清湾全湾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别呈极差和中等状态,夏季优于春季,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春季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内湾、中湾和外湾分别为极差、优秀和极差,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中湾最好,内湾次之,外湾最差的趋势;夏季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内湾、中湾和外湾分别为中等、优秀和中等,健康水平明显优于春季,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中湾优于外湾,内湾最差的趋势.人口密度、单位面积COD排放量、自然岸线保持率、有机污染指数、营养水平指数、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春季初级生产力是制约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善乐清湾生态系统健康,应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控制海水养殖强度,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发展海洋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