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井涌水量是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地表水、裂隙水、岩溶水等的水量。矿井涌水量的计算有利于煤矿单位确定矿井排水设备和制定防治水方案。矿井涌水量的预测工作十分重要,准确的矿井有水量能够有效的防止矿井水害的发生,减少煤矿的开采成本,保障煤矿能够安全生产。本文以某矿井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应用大井法预测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2.
矿井水害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种防治矿井水害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矿井瞬变电磁法,矿井直流电法,矿井瑞利波法,矿井反射波法等。依据各方法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它们的优点,最大程度的分析矿井水的存在位置和赋存状态,积极的预防和治理矿井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害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废弃矿井数量众多,为消除废弃矿井存在的安全与环境隐患,急需全面掌握现有废弃矿井危害情况。本文介绍了AHP法在废弃矿井危害评价中的应用,系统阐述了采用AHP法的评价方法与模型,为废弃矿井治理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以江西省废弃矿井为例,简述了江西省废弃矿井危害现状,进行了危害成因分析。选取了废弃矿井类型、矿井周边1 km2范围内的常住居民人数、井口稳定状态和井内安全因素等4个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及危害等级划分进行了权重计算,评定了全省废弃矿井危害等级,有利于全面部署和推进废弃矿井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决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和矿井延深,我局各矿排出的矿井水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局六个矿井每天排出的水量约2.3万吨左右,矿井水排出后大部分直接排入溪河,有些矿井水直接用于灌溉农田。为模清全局各矿矿井水水质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矿井水处理方法,从1987年8月份起对各矿矿井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同时还在坑柄矿进行水质处理试验。针对各矿井水质情况和试点经验,捍出矿井水处理最佳方法,现分别简述如下:一、矿井水水质情况经过近一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各矿矿井水井水悬浮物含量均在350mg/L以下,但矿的PH值却随季节有变化,见表1。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煤矿矿井废水的特点,提出应合理建设矿井废水处理设施,科学回用矿井水资源,并通过实例介绍矿井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煤矿矿井废水的特点,提出应合理建设矿井废水处理设施,科学回用矿井水资源,并通过实例介绍矿井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唐山市矿井疏干水量约1.5×108m3,大部分作为废水外排,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而且也污染了水环境.本文介绍了唐山市矿井水资源的状况,提出综合利用矿井水资源的必要性,对矿井疏干水补给来源、涌水量、水质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估算了矿井疏干水可利用量和利用效益,提出了实现矿井疏干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措施.矿井水循环利用有利于解决中国矿区水污染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炭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井水利用问题日趋紧迫。本文分析了龙泉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现状,根据矿井水水质情况讨论了将其用于生态补水的技术途径、应急措施等问题,并提出了龙泉煤矿矿井水用作生态补水的具体方案,为龙泉煤矿矿井水利用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为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矿井水资源化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矿井水水质特征、矿井水处理和利用现状,对矿井水资源化提出了具体措施,分析了矿井水资源化所具有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永夏矿区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淮河冲积平原北部,地势平坦开阔,人口密度较大,人均占有耕地约0.1hm~2。矿区内有4对矿井,陈四楼矿井(2.4Mt/a)、东集矿井(1.8Mt/a)、城郊矿井(2.4Mt/a)和新桥矿井(1.2Mt/a)。四对矿井的煤矸石排放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1.
煤炭矿山开采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高浓度矿井废水,直接影响和阻碍着煤炭矿山和当地村庄居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目前,全国大多数煤炭矿井废水均在采用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初级处理方法,其对高矿化度的矿井废水处理极为有限,因而在较大范围内制约着煤炭矿井的综合与全面利用。因此,加快开展和推进煤炭矿井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与实践,扩大和引深其矿井废水的利用领域与空间,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山西煤炭矿山矿井废水采用离子交换、电渗析、蒸馏和反渗透等处理效果的比对实践,分析了煤炭矿井废水反渗透处理技术可行性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指出了煤炭矿井废水深度处理,可显著提高矿井废水处理回用利用率,拓宽利用范围,实现煤炭矿井废水资源化和矿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阐述了矿井水资源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人口激增与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同时又针对性指出了,当前我国矿井水储量丰富,且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未经利用而直接作为废水排放,十分浪费可惜.如果能够将矿井水进行再生利用,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围绕这个焦点,本文进一步展开论述,以谢桥矿为例,分析了该矿矿井水资源现状,介绍了矿井目前对矿井水处理利用的工艺、处理效果及相关用途.在此基础上,对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成本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了矿井水资源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矿井环境舒适度,在结合矿井生产特点和参考有关矿井人体舒适度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提出了采用最小二乘法的优化组合赋权模型来确定矿井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并以孟村煤矿井下4个不同工作场所为例,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的优化组合赋权模型确定矿井环境舒适度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最后对各工作场所矿井环境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孟村煤矿中央二号辅运大巷测风站工作场所矿井环境的舒适度最优,401盘区辅助运输巷测风站和副井底西侧工作场所矿井环境的舒适度次之,40110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工作场所矿井环境的舒适度最差,经现场考察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该评价方法可实现矿井环境舒适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矿区缺水状况,论述了矿井水资源化的必要性,从技术经济方面说明了矿井水资源化的可行性,提出了矿井水资源化过程中出现的值得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加快矿井水资源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矿井通风系统的灰关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好的矿井通风系统应体现即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两个方面。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矿井通风系统是多因子耦合的结果,对矿井通风系统分级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各因子的测量,可以将系统的灰色因子进行白化。但这些白化后的因子之间及因子对矿井通风系统影响程度仍是一些不确定的灰关系。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和灰色聚类能较好地刻划出这些关系。根据文献记载有人已经利用灰色聚类法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分析。这里我们用灰关联分析法来进行分析,给出矿井通风系统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几年来对全国重点煤矿矿井水环境污染及净化利用现状的调研,以及对开滦唐山矿、七约山炭山湾矿等矿井水净化处理作生活饮用水项目的试验研究认为:煤矿矿井水水质随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煤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各种水质类型的矿井水有各种不同的处理工艺,因此在对某一矿井水实施净化利用之前,应认真摸清其水质情况,这对于选择合适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在一些矿区,甚至同一矿井中不同水平间的矿井水水质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水量许可的条件下,根据水质情况选择易于处理的矿井水或根据目标水质进行的合理调配各水平矿井水作为处理水源,可简化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过程,节省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经济合理地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17.
梁宝寺煤矿是一个新建大型现代化矿井,实际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较少,在该矿井实施综合电法勘探-矿井高分辨率电测深和矿井音频电透视,解决了矿井地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问题,较好地弥补了实际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较少的问题,为该矿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矿井生产发展,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我矿因缺水,年年濒临停产。为了矿井的生存和发展,开发利用矿井废水,同时兼顾治理綦河水域的污染,已取得了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1 矿井水污染状况 我矿三个井现年排矿井水约1000万m~3,小时最小流量约800m~3。根据近几年监测  相似文献   

19.
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时刻对矿井的通风效果进行测试,保障矿井良好的通风效果的同时,必须减少矿井通风的能耗,尤其是无效益的能耗。结合相关的通风阻力测试的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核心技术的矿井通风参数的无线测试的方法与手段,进而依据相关的参数开发出了一套矿井通风参数无线测试的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的实际应用与测试,其能够将矿井内的湿度、温度、风量及风速等参数进行详细的测量,并通过无线传感传输到相应的设备当中,提升了测试准确度,为及时改善矿井通风并较少不必要的能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郑州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论述了矿区矿井水资源化的必要性,分析了矿井水水质特征,提出了矿井水资源化的技术途径和具体措施,对矿区实现矿井水资源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