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八台山地质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的热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意其生态效应、环境效应。本文从环境容量方面,讨论万源市八台山地质公园的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综合分析得出其游客容量,为旅游资源的规划与景区管理提供了一个可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盘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旅游环境容量的综合实现的定量评价模型,结合盘山风景区环境特征,分析了盘山风景区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以及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的心理感应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和旅游设施环境容量是盘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景区开发管理部门应适当增加山体游览线路的长度,适当增加文化、娱乐设施,以充分开发景区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3.
旅游环境问题的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环境问题已成为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通过旅游环境容量和经济行为分析,指出了旅游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外部不经济性,为了实现在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需主动进行环境治理并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4.
石林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旅游环境容量,要以生态、环境质量、设施、游客感应和客流分布5类指标为依据。据此分析,石林风景区游览容量有余而住宿、交通容量不足。应通过合理分布客流和扩大交通、住宿容量使其到2000年形成游览容量15000人/天,交通容量14000人/天和住宿容量8000人/天的旅游环境容量构成。  相似文献   

5.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资源特色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山体雄伟、长崖险峻、峡谷幽深、水体秀美为特色;其地质景观资源具有种类多样性、独特性、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性等特点。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质量高。资源优势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对合理利用自然地质资源。促进旅游和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套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给出了各指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并据此对西安广运潭生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出了其值,计算结果较为科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广运潭的规划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向纵深发展,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本文从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要和必要的时代紧迫性出发,主要阐述有效地保护我国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安碑林旅游环境容量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荣  李小丽 《陕西环境》1997,4(1):29-31,14
本文从旅游地理学角度,结合我们几年来连续对碑林景区游客的抽样调查工作,试对碑林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加以分析,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护我国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避免不合理旅游规划实施后产生的负面影响和旅游资源破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判据之一,将其应用于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应用于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性,并提出了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探险旅游及探险旅游资源的涵义,并说明了其在东北旅游区的调查评价方法,从东北旅游区现有的旅游资源中筛选出各个次级区域中有代表性的适于开展探险旅游的资源客体.在客观分析东北旅游区内各次级区域或资源单体的优势和分析客源市场并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次级区域或资源单体的开发方式以及其应主推的探险旅游产品.引用有关公式用于对重点开发的探险旅游区进行相关指标的定量计算.结合东北旅游区现有的发展状况,相应提出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智烈慧  张哲  白军红  李晓文 《环境工程》2023,41(1):132-140+163
旅游业发展应注重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有序,生态旅游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符合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滞缓;同时,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围垦开发活动使得该区域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建立包含湿地生态指标的多层次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最小限制因子法,评估生态、空间、设施和社会环境容量及承载力,判识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以期诊断影响研究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环境日容量由1995年的-288.57万人升至2020年的11.60万人,但旅游环境承载力仍为严重超载;2)1995,2020年的最小限制因子分别为污水处理和交通设施,且仅有这2个指标超载,其他指标均为弱载,所有指标均不适载;3)1995年旅游环境承载力主要受限于生态环境容量,而2020年旅游环境容量二级指标顺序为空间>社会>生态>设施;4)目前,旅游设施超载,而包括湿地生态指标在内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均弱载,服务供给不足以支撑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相关国际组织和研究人员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依据定义内容确定生态旅游注重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给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生态平衡原理,确保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按照区域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对旅游地开发强度和频度进行管理;开发逆境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介绍了生态旅游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区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对生物、水资源、大气环境、地质地貌的保护,促进绿化面积增长和生物多样性发展以及垃圾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3.
江苏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城镇依托、交通可达性、人口经济基础四方面构建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定量评价江苏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结果是江苏126个湿地资源分布区的旅游开发适宜性总分值在36.64~72.98之间。依据各湿地分项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湿地资源分为4种旅游开发类型,即高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资源、低适宜性湿地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开发高适宜性湿地、适度开发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与经济发展同步开发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暂时限制开发低适宜性湿地的建议,并提出坚持湿地资源旅游开发公益性的思想。同时对湿地资源旅游开发中一些未有定论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晋城所辖气象站1981年-2015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晋城市旅游气象条件特征,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穿衣指数综合指标,对晋城逐月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晋城旅游资源丰富,适宜旅游时间相对较长。晋城市区、高平、陵川、沁水旅游舒适期从4月开始至10月结束,阳城从3月延至10月。春季最佳旅游适宜地为阳城,夏季最佳旅游适宜地为陵川,5月和9月是晋城全域旅游非常舒适期。该分析结论为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出行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漠河县北极镇总体规划旅游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漠河县北极镇总体规划范围为26.31 km2,规划为北极洲、北极新村、北极村、农业观光区、十里长湖公务接待区、龙岛和圣诞村7个部分,规划的总体目标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经营,把北极镇建设成为具有找北寻源、养生度假、冰雪体验、会议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地,成为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核心景区,根据北极镇的性质、规模及建设内容,分析预测了漠河县北极镇的旅游环境容量,确保在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镜泊湖旅游业快速发展,环境压力指数化增加长,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镜泊湖水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在水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计算了镜泊湖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两项指标的水环境容量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镜泊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建议,为合理有效地利用水环境容量资源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阐明了如何用大气环境规划的方法来最优地利用大气环境容量,给出了大气质量最优控制模型和大气环境规划中的对策模型,并从大气环境容量这一单因子计算了旅游环境容量,可为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持续领跑宏观经济,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资源是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我国是旅游资源大国,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创新发展是旅游资源研究的关键。来自旅游地理研究领域的16位青年学者,以笔谈方式探讨了新时期、新阶段下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思路,从旅游发展的新特征、资源价值的新认知、开发与保护的新方式以及针对专项资源的保护开发的新对策等方面重新定义新时代旅游资源研究的重点,核心观点整理如下:(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众旅游方式变化推动旅游产业革新,旅游资源的内涵也相应不断丰富。新时代旅游资源的重构、泛化和组合的变化需要重新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划分和评价,未来资源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合理认知旅游资源的新特征和新价值。(2)新时代,传统资源开发的条件趋严,坚守生态底线是发展的基础。从供给端看,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市场规律,面向游客新需求,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借助科技新手段,创新资源开发新模式,推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从而激发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属性,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资本、资产的可持续发展。(3)从需求端看,捕捉客群变化特征,构建社会规范和文明旅游新方式,从多方面引导游客主动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从而形成推动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调的新思路。(4)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决定了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乡村旅游资源,要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其新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因地制宜,以产业集聚为突破,重视乡村社区利益,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活态利用,构建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针对人文旅游资源,需要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本真性,融入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针对山地民族旅游资源,在时代价值重新认知的基础上要重视其地域系统的独特性,基于人地关系整体化保护与开发;针对民宿旅游,重视其转化农村闲置资源的重要功能,强化生态保护,构建民宿旅游集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