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龙  宋波  黄凤艳  肖乃川  顿梦杰 《环境科学》2022,43(3):1558-1566
为了解湖南锡矿山周边土壤与农产品锑(Sb)含量特征和污染状况,为锑矿区土壤锑污染防治和农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南锡矿山为研究区,采集周边不同区域农田土壤及相应农产品,共计193对,通过分析土壤锑含量、基本理化性质和农产品锑含量,研究锑在土壤-农产品系统中迁移和转换特征,并且对土壤及农产品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矿...  相似文献   

2.
采用连续提取法测定了晴隆锑矿区8个植物样As、Sb不同形态的含量,包括浸提液及消解后的含量。结果表明,浸提液As和Sb主要以醋酸提取态FHAc、盐酸提取态FHCl、氯化钠提取态FNaCl、去离子水提取态FW为主,乙醇提取态FE很小;消解后,植物As、Sb各提取态均比浸提液中砷锑含量高,但乙醇提取态(FE)还是较低。其中,8个植物样消解Sb_FNaCl、Sb_FHCl及茶树As_FHCl达1 mg/kg以上。由于酸雨的影响,矿区植物体的重金属可能淋溶到土壤/水体中。因此,利用植物修复矿山及矿区收割的干植物都要注意植物体内重金属再度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晴隆锑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As、Sb的形态分布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利用单因子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壤中As、Sb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As尤其Sb含量很高,不同采样点含量差别较大。土壤As、Sb的存在形态均以残渣态为主,其次是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弱酸提取态,水溶态很低。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砷占0.01%~1.08%,其含量为0.001~0.347mg/kg,而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锑占0.08%~3.26%,其含量为0.002~14.107mg/kg。从单因子污染评价看,研究区土壤Sb污染远大于As污染,且大多属于重度污染。土壤中两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RI)为14.59~1970.98,锑矿区总体处于轻度生态危害,部分区域Sb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采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晴隆锑矿区11个采样点土壤及对应植物中重金属As,Sb,Hg,Cd含量。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土壤受Sb污染最严重,其次是As,Cd,Hg的污染。6种植物(蕨菜、芒萁、茶叶、玉米、斑茅、牛尾蒿)体内Sb,As的含量都超过正常范围,其中牛尾蒿对Cd的富集系数达3.25,具有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锑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有害微量元素,广泛的存在于环境中.煤炭的开采利用向环境中释放的锑成为煤矿区环境中锑的重要污染源.矿区承载了煤的开采堆放加工等诸多活动.然而锑在煤矿区的分布及其相关的环境效应至今报道较少.本文以安徽淮北芦岭矿区为研究对象.共收集38个表层土壤样和塌陷湖及周边水体水样.通过分析得出:锑在土样中的平均...  相似文献   

6.
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锑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元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为原因,大量的锑及其化合物进入到大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动植物及人体中。土壤中的锑迁移能力较弱,水中溶解态的锑迁移能力较强,而大气中的锑可以进行全球传播。植物对锑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锑对动植物和人体均有毒副作用,职业暴露是人体锑中毒的主要原因。本文对锑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锑在环境介质间的迁移和转化,以及锑的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从湖南省冷水江锡矿山尾渣土壤中筛选分离出3株具有较高锑耐性的细菌,通过宏观吸附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阐明3株细菌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机制.根据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对比,鉴定出1株革兰氏阴性菌和2株革兰氏阳性菌,分别为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芽孢杆菌(Bacillus sp.)及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3株细菌都呈杆状,且都能在高锑含量营养液中良好生长.3株细菌对锑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对锑的最大吸附量约为11.0~14.3 mg·g-1,其中,蜡状芽孢杆菌对锑的吸附能力高于其它两株细菌,3株细菌对Sb(Ⅲ)的吸附量略高于Sb(Ⅴ).XPS结果表明,细菌表面的羧基和氨基在锑吸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土壤微生物吸附固定锑机制及其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锑是一种具有潜在毒性和致癌性的元素,人类的活动造成土壤中锑污染日益严重,锑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解锑污染土壤研究的进展,文章在对国内外土壤锑污染研究现状及危害基础上,重点对锑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概述,主要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等,以期寻找更高效、更绿色的关于锑治理和修复措施提供参考;对比研究发现,土壤淋洗、固化/稳定化、植物以及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技术实施较易、修复成本低,应用价值广的特点,可为中国锑污染修复提供良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独山县某锑矿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辐射布点取样的原则,布设45个采样点,共采集0~30 cm的土壤样品135件.基于GIS空间分析、内梅罗指数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价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地形和风向对锑(Sb)在土壤中分布的影响,并对Sb和As在该区域土壤中的含量、空间分布、污染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探究与评估.结果表明,Sb在新、老两厂周边不同深度(0~10、10~20、20~30 cm)土壤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是贵州省背景值的11.90、9.24、4.32和8.13、8.06、4.88倍,且随深度增加呈明显降低的垂直分布特征,其在20~30 cm深度土壤中的含量接近贵州省土壤背景值.而As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总体平均值在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39~1.62倍之间.老冶炼厂周边土壤中Sb有效态含量占比均高于新厂区,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As在各层位土壤中均以残渣态为主,其含量占比高达80%以上.Sb在新、老冶炼厂周边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地形和主导风向影响,在烟囱周边300 m范围内土壤中Sb含量最高,随距离增加呈现缓慢降低特征;同时,土壤中Sb含量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上看,老冶炼厂东北面土壤尚属清洁,其余区域达到轻微污染水平.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周边土壤中As的致癌风险不明显,As和Sb对成人与儿童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较小.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中的锑     
何孟常  谢南岳 《环境保护》1992,(1):44-44,32
一、锑的物理化学特性锑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原子量为121.75,密度6.684,熔点627℃,沸点1625℃.自然界中很少有纯净的锑,常以硫化物或氧化物、锑赫石或锑华的形式存在.含锑矿物以辉锑矿为主,其次是方锑矿.溶于水的锑化合物有:三氯化锑、五氯化锑、硫酸锑、硝酸锑、酒石酸锑钾、锑焦锑酸钾等.二、锑的生产和工业上的应用据统计,当前全世界锑年产最超过6万t,其中一半用于制造合金,另一半以锑化合物形态应用于橡胶、纺织、陶瓷、玻璃、半导体和医药等方面.中国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三价锑污染对甜芥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季抗热甜芥菜为材料,研究了土壤三价锑对甜芥菜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三价锑(≤30mg/kg)对甜芥菜生长没有明显伤害现象,甚至促进生长;而随着锑浓度增加,可造成甜芥菜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失绿等现象。低浓度三价锑(≤30mg/kg)对甜芥菜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造成的危害微弱,但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危害逐渐加大;三价锑对甜芥菜细胞内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影响越大,三种酶的活性与锑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甜芥菜根部和叶片都对三价锑产生大量的积累,浓度越高积累的量越大,且叶片积累的量明显高于根部。因此建议在受锑污染的农田上不种植甜芥菜类蔬菜。  相似文献   

12.
煤矿周围土壤中铜、锌污染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燚 《能源环境保护》2010,24(1):48-51,56
以陕西省神木县西沟乡六道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六道沟煤矿周围的土壤中的铜、锌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煤矿开采是否对周围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以及重金属在煤矿周围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仅有部分土壤遭受铜、锌的轻度污染,即煤矿开采会对周围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铜、锌含量随着距煤矿距离的增大而递减,并随采样深度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锑矿资源丰富,锑矿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导致锑进入表生环境并富集。锑作为人体非必需重金属,具有高化学毒性,是国际公认优先控制金属污染物。次生铁矿物在形成过程中和成矿后能以共沉淀、吸附等方式固定有害金属,但又易受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重新释放被固定的有害金属,对有害金属的环境行为和归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面向我国锑污染现状,立足于常见次生铁矿物的基本结构和表面过程,以次生铁矿物相转变为切入点,论述了次生铁矿物与锑的相互作用机理,总结了环境pH、溶解性有机物、Fe(II)、微生物及环境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次生铁矿物对锑环境行为的作用规律,以期从矿物学角度厘清环境因素-次生铁矿物-锑之间的微观作用机制,为表生环境锑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和修复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采用“铁盐絮体预负载-超滤”耦合工艺,有效提高了水中金属锑的去除效果,缓解超滤污染.结果表明,当水样pH<7时,锑(V)的去除效率高达98%以上,且出水锑(V)浓度远低于5μg/L;腐殖酸去除效果在不同化学条件下均能保持95%以上.铁盐絮体预负载层能作为超滤膜的屏障,减少了超滤膜接触污染物几率,当水样pH=6时,不可逆污染的相对值最低为0.015.  相似文献   

15.
锑矿采选固废与冶炼废渣的化学特性及重金属溶出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锑矿区采选固废和冶炼废渣的化学成分及在模拟酸雨不同pH值下的溶出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矿废石、浮选尾矿渣、鼓风炉炉渣及鼓风炉燃烧残渣都含有Sb、V等重金属污染物,其中鼓风炉炉渣Sb含量最高,达1.22 g/kg,溶出率为0.355%;采矿废石中Sb的含量最低,为0.34 g/kg,溶出率最高达到10.391%,说明锑矿区废渣和冶炼固废中的重金属释放与固废的重金属含量不成正比。浸出实验表明,锑矿采矿废石浸出液Sb浓度达到3.55 mg/L,超过贵州省环境污染物Sb的排放标准(0.5 mg/L)7.11倍;锑矿鼓风炉燃烧残渣浸出液Sb浓度为3.11 mg/L,超过标准6.23倍。因此锑矿区露天堆放的固体废物,经酸雨淋溶浸泡产生的废液会污染周边水体,可能对周边生态和居民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6.
广西西江流域土壤镉含量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为了解广西西江流域土壤Cd含量分布特征及风险,结合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采集有色金属矿区土壤、农田土壤(水田土壤和旱地土壤)和自然土壤共2512个样品,测试其Cd含量.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土壤Cd的背景值为0.514 mg·kg-1,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0.148 mg·kg-1)和广西土壤背景值(0.267 mg·kg-1);旱地、水田、矿区土壤Cd含量分别为0.559、0.787、5.71 mg·kg-1,水田土壤和矿区土壤Cd含量显著高于自然土壤;以西江流域土壤Cd含量背景值和基线值为限定值,超标率分别为51.2%、66.7%、77.8%和35.2%、39.6%、71.4%,矿区土壤和农田土壤都有明显的Cd积累趋势;从土壤Cd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来看,西江流域总体土壤Cd含量为0.726 mg·kg-1,高Cd含量斑块主要集中在西江流域上游河池地区的南丹县、大化县、都安县、环江县和宜州市,以及柳江县、武宣县和象州县等地区,这些地方出现了重度甚至极重度污染、中等-强污染累积程度和高等-极高等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广西西江流域上游地区的农业土壤、矿区土壤Cd污染问题突出,属于高Cd风险区域,土壤生态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与上游矿业密集区的矿业活动和地质高背景Cd有关,长期居住在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以及食用这一区域生产的农产品,可能对部分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危害.建议进一步通过土壤-植物-人体体系展开镉风险评估,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管理地下水资源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有效方法,采用DRSTIW模型对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采用因子分析对污染源解析量化,进行地下水污染负荷评价;采用兼顾开采价值和原位价值来估算地下水功能价值.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综合权重,基于ArcGIS加权叠加功能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整体较高,地下水污染负荷和地下水功能价值整体较低,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偏低,高污染风险和较高污染风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7%,主要分布在莎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图木舒克市和巴楚县西部等区域,含水层渗透能力强、地下水径流条件弱、地下水补给量模数大、植被覆盖率低和水岩相互作用强等自然条件加之频繁的人类活动如农业化肥的施用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使得这些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较高.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地下水监测网络的优化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