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城市水体污染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霞  李小平 《环境科学》2008,29(1):52-5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分析了以大型丝状绿藻为主的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对城市景观河道劣Ⅴ类水质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作用,以及其他不同胁迫条件下的水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具有显著的N、P等污染物质去除效果,TP及TSS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50%和72%以上,同时PO3-4-与NH4 -N的去除率也分别可达90%和85%以上.在高污染物质浓度(TP>3.0 mg·L-1、TN>22.0 mg·L-1)条件下,TP平均去除率为89%,TN为45%,而低浓度污染物(TP<0.50 mg·L-1、TN<10.0mg·L-1)条件下,出水PO3-4浓度低于0.1 mg·L-1,NH4 -N低于2.0 mg·L-1.试验期间,大型丝状藻类生物量增长了38.78%,同时大量单细胞的蓝、绿藻类出现在水槽壁表面.出水DO浓度随着大型丝状绿藻生物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赵雷  马军  刘正乾  孙志忠  侯艳君 《环境科学》2008,29(5):1233-1238
考察了有机物甲醛、甲醇、甲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工艺去除水中硝基苯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对硝基苯的去除率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0~12 mg·L-1)分别降低了11.6%和9.6%;2种工艺对硝基苯的去除率都随着甲醇浓度的增加(0~16mg·L-1,)先增高再降低,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分别在浓度为2 mg·L-1和4 mg·L-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随着甲酸浓度的增加(0~8 mg·L-1)去除率也都先增高再降低,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分别在浓度为0.5 mg·L-1和2 mg·L-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低浓度的甲醇和甲酸促进了硝基苯的降解,高浓度的甲醇和甲酸抑制了硝基苯的降解.单独臭氧氧化和蜂窝陶瓷催化臭氧化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浓度增加(0~10 mg·L-1)的情况下对硝基苯的去除率分别降低了19.7%和18.6%.  相似文献   

3.
苯酚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杨朋兵  李祥  黄勇  朱亮  崔剑虹  徐杉杉 《环境科学》2015,36(10):3771-3777
通过接种厌氧氨氧化(ANAMMOX)污泥,研究了苯酚浓度对ANAMMOX污泥脱氮效能长短期影响.短期结果表明,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大,氮去除率快速下降.当苯酚浓度大于600 mg·L-1时,NH+4-N的去除率降低到6%以下,TN的去除率只有10%左右.长期实验结果表明,当苯酚浓度小于100 mg·L-1时,NH+4-N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9%以上,说明低浓度苯酚对ANAMMOX菌有一个驯化的过程.当苯酚浓度高于400 mg·L-1时,NH+4-N的去除率只有23.59%,TN去除率只有50.3%,ANAMMOX污泥抑制明显,与短期结果相同.此时反硝化菌活性明显高于ANAMMOX菌,说明苯酚可作为有机碳源诱发体系中发生反硝化反应,最终导致反硝化菌在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高浓度(1 000 mg·L-1)苯酚对反硝化菌也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拟合得到苯酚对ANAMMOX半抑制有效浓度(IC50)为71.57 mg·L-1.经过18 d的恢复后,NH+4-N去除率基本恢复,但氮素之间的转化计量式发生了改变,ρ(NH+4-N)去除/ρ(NO-2-N)去除/ρ(NO-3-N)生成为1∶0.86∶0.2.研究结果表明,将苯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使反应器达到同步脱氮除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有机碳源对启动及运行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  王艳菊  吕育锋  曹瑞华  李帅  张杰 《环境科学》2018,39(3):1294-1300
采用两组平行的SBR反应器R1和R2,通过分别添加有机碳源和不添加有机碳源对比实验,研究有机碳源对全程自养脱氮(CANON)颗粒污泥工艺启动的影响,通过改变有机碳源浓度对比实验,研究有机碳源对CANON工艺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1有机物的存在可以加快CANON颗粒污泥工艺的启动,R1和R2分别于23 d和32 d成功启动CANON颗粒污泥工艺.适量有机物(不超过150 mg·L-1)的存在会通过增强亚硝化菌(AOB)及厌氧氨氧化菌(An AOB)的活性和促进反硝化作用来提高氨氮及总氮去除率,R1和R2的最高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2%、88%和89%、80%.进一步实验表明,过量的有机碳源(超过200 mg·L-1)会抑制AOB及An AOB的活性,从而降低氨氮及总氮去除率,但是会促进反硝化反应并提高其对系统脱氮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菌体吸附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固定化菌体对矿山废水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菌体对重金属有良好的富集性能,投加15g·L-1的固定化菌体,对100 mg·L-1 Cu、50 mg·L-1 Z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4.4%、80.6%.废水pH、菌体投加量对固定化菌体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其最佳值分别为3.5、15 g·L-1.经4轮吸附-解吸循环实验,显示固定化菌体可重复利用3次,固定化菌体在使用第3次时,对100 mg·L-1 Cu、50mg·L-1 Zn的去除率分别为67.4%、46.5%.用固定化菌体的流化床工艺处理废水最佳参数为曝气量4.02 L·min-1,处理2h.用固定化菌体的流化床工艺处理矿山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浓度低于10 mg·L-1的重金属,去除率达到了100%,对浓度为579.2 mg·L-1 Fe的去除率也达到了56.6%,表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6.
邢晓琼  黄程兰  刘敏  陈滢 《环境科学》2012,33(11):3854-3858
含聚乙烯醇(PVA)工业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处理难度大,为了寻找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处理技术,研究了臭氧氧化-活性污泥法对不同浓度含PVA实际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活性污泥法对COD<500 mg·L-1,PVA在10~30 mg·L-1范围的PVA废水处理效果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相差不大,臭氧预处理效果不明显;对于COD在500~800 mg·L-1,PVA为15~60 mg·L-1的PVA废水处理效果明显,COD和PV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和57.4%,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提高了4.1%和15.2%,出水COD在30~60 mg·L-1之间;对于COD为1 000~1 200mg·L-1,PVA在20~70 mg·L-1范围的PVA废水,臭氧氧化-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显著,COD和PV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9%和45.3%,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对COD和PVA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2.8%和12.1%,但是出水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达标排放.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臭氧氧化-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能有效地处理含PVA的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将阳离子絮凝剂聚乙烯亚胺(PEI)和重金属络合剂巯基乙酸(TGA)进行复配,以达到既能除重金属又能除浊的目的.确定了PEI和TGA的最佳投药范围,研究了其对Cu(II)和浊度去除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含Cu(II)50mg·L-1的废水,TGA和PEI最佳投药范围分别为80mg·L-1-120mg·L-1和5mg·L-1-20mg·L-1,Cu(II)去除率可达80%以上;在pH2.0-4.0的范围内,Cu(II)去除率随pH升高而升高,在pH>4.0后达最大值并基本稳定;当Cu(II)和致浊物质同时存在时,二者会促进彼此的去除率,并使最佳投药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8.
用计数法研究了一种离子液体--溴化I-辛基-3-甲基咪唑对大型溞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及恢复条件下子代大型溞摄食强度的变化,以初步探讨离子液体对水生生态系统可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显著降低了母代大型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最低浓度(7μg·L-1)处理组二者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6.5%和20.6%,最高浓度处理组(112μg·L-1)二者下降了84%和80%;子代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也受到抑制,且抑制程度大于母代,在离子液体浓度为112μg·L-1时子代第3胎幼潘滤水率和摄食率的下降比率高达95.5%和94.3%.将母体暴露于不同浓度离子液体的大型溞的子代第1胎和第3胎幼溞转入恢复实验,较低浓度处理组其摄食行为得到一定的恢复,但高浓度处理组仍受到较强的抑制,约比对照下降了80%.因此,离子液体严重影响了大型溞的摄食强度,对水生生态系统安全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的制备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雷志斌  胡勇有  于琪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2):2905-2911
采用机械混合的方法,将微生物絮凝剂MBF8与植物胶粉羧甲基改性絮凝剂CG-A复合制备了新型高效复合生物絮凝剂CBF-1.采用FT-IR、zeta(ξ)电位、透射电镜分析,确定了CBF-1的特征官能团、电荷性及分子胶束形态等物化性质;采用烧杯絮凝实验,探究了CBF-1的絮凝特性.结果表明,制备CBF-1的最佳CG-A∶MBF8质量复合比为4∶6;CBF-1为含少量沉淀物的淡黄色液体(不溶物0.013%),有效成分为0.5%,pH6.1,相对粘度1.72;有效成分0.1%时等电点约pH1.5;主要特征官能团有羟基、羧基、氨基、酰胺基及磷酸基.采用PAC(3mg·L-1)+CBF-1(1.0~8.0mg·L-1)复配絮凝,适用的pH为6.0~10.0,离子强度为0.5~5.0mmol·L-1;对浊度100NTU的高岭土悬浊液,在最佳条件PAC(3.0mg·L-1)+CBF-1(1.0~2.0mg·L-1),pH8.0,离子强度3.0mmol·L-1下,浊度去除率>92%,残余铝<75μg·L-1;对浊度6~300NTU的水,浊度去除率为61%~98%.  相似文献   

10.
水体氮磷营养负荷对苦草净化能力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对象,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营养盐负荷对苦草净化水体氮磷能力的影响;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研究营养盐负荷对苦草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设置的氮磷浓度范围内(TN≤12 mg·L-1,TP≤1.0 mg·L-1),随营养盐浓度的升高,苦草对水体氮磷的净化能力逐渐增强:在高浓度营养盐组(TN=12 mg·L-1,TP=1.0 mg·L-1),水体氮磷去除率可达95%以上,当铵态氮含量较高时,苦草优先吸收铵态氮;中高浓度营养盐组(TN:8~12 mg·L-1,TP:0.6~1.0 mg·L-1)对苦草叶片Fv/Fm无显著影响;低浓度营养盐组(TN=3 mg·L-1,TP=0.3 mg·L-1)能够提高苦草叶片的Fv/Fm,有利于苦草生长.在本实验条件下,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越高,对苦草叶片的光合活性和光耐受能力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水体营养盐逐步下降,苦草叶片的光合活性逐渐恢复,捕光能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氮磷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及同时恢复水生植被的影响,以小球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模拟自然条件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对三者生长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鱼藻和小球藻共培养时,在氮浓度介于2.92~12.60mg·L-1、磷浓度介于0.06 ~0.85 mg·L-1,金鱼藻增长不明显,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小球藻的增长率则远高于金鱼藻.小球藻和大型溞共培养时,氮、磷浓度分别为1.26~ 10.53 mg·L-1和0.04~1.16 mg·L-1时均占据优势,对小球藻的抑制效果显著,抑藻及氮磷去除效果明显好于金鱼藻和小球藻共培养,而且磷的去除效果优于氮.三者共培养时,在氮浓度介于3.15 ~23.92 mg·L-1、磷浓度介于0.07 ~0.64 mg·L-1时,大型溞与金鱼藻的增长率都较高,而小球藻则维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水质改善效果较好;当氮、磷浓度分别升至25.95 mg·L-1和1.18 mg·L-1时,大型潘和金鱼藻的增长率均下降,水质变差.大型溞和金鱼藻的联合控藻效果好于其单一的控制效果,该效果明显受到氮磷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隆线溞为受试生物,研究了黔西南高砷煤矿区水环境中广泛共存的Ca2+、Mg2+对砷酸根(AsO34-)的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砷酸根单独存在条件下,对隆线溞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9817、5.1800、4.1884、3.2015 mg·L-1.Ca2+(20、60、100mg...  相似文献   

13.
白洋淀荷茎叶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及四尾栅藻化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了活体荷不同部位(茎和叶)提取出液对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生长化感效应,为推广荷遏制水华暴发及制作抑藻制剂提供理论基础.实验设计了5个浓度梯度,结果表明,荷叶浸出液对藻类的抑制效果优于荷茎浸出液,当荷叶浸出质量浓度为25 g.L-1时,对铜绿微囊藻及四尾栅藻的抑制率分别为71.33%、78.14%.浸出液成分的GC-MS分析表明,荷叶和茎浸出液都含有丙酰胺,质量浓度分别为1.1 mg.L-1、0.2 mg.L-1.并根据概率计算法,分别计算了两种藻类的半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五种水生植物对水中铀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浮叶植物野生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漂浮植物浮萍(Lemna minor L)、满江红(Azolla imbircata)、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挺水植物空心莲子草(Alligator Alternanthera Herb)在初始铀浓度分别为0.15、1.50和15.00 mg·L-1水中的生长状况及它们对水中铀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在21 d的水培试验期内,满江红对铀表现出了最强的抗性,0.15、1.50和15.00 mg·L-1的铀对满江红的生长抑制率分别只有4.56%、2.48%和6.79%,而满江红对水中铀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97%和92%.进一步的试验表明,每1 L水中种植7.5 g满江红,可以获得最大的铀去除率,将初始铀浓度为1.25、2.50、5.00和10.00 mg·L-1的水体降至国家排放标准(GB 23727—2009)规定值(0.05 mg·L-1)以下分别需要17、19、23和25 d.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铀污染水体植物修复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材料,连续10d测定了新型生物农药喜树碱3种不同的制剂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结果表明:0.2%喜树碱乳油对普通小球藻毒性最高(EC50值在0.0368~0.2547mg.L-1),其中第3天的EC50值最小为0.0368mg.L-1;0.5%喜树碱钠盐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观赏植物白雪姬修复铅污染的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添加了不同浓度铅的1/4Hoagland营养液为介质,对观赏植物白雪姬(Tradescantia sillamontana)进行人工模拟铅胁迫实验,探讨了白雪姬的铅富集性和铅胁迫下其生长、生理的变化.结果显示,在0~1500mg.L-1铅浓度范围,白雪姬地上部铅含量持续增长(p〈0.05),根部铅含量先在500mg....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化感物质在蓝藻水华治理方面的应用潜力,选取在凤眼莲根系分泌物中发现的5种化感物质(亚油酸、亚油酸甘油酯、丙酰胺、N-苯基—2-萘胺和壬酸),研究了3种剂量下(0.1、1.0、10.0mg.L-1)其对单一、混合培养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化感物质成分、剂量和藻类培养方式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  相似文献   

18.
镉暴露对文蛤雄性生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实验材料,采用体外暴露法进行镉染毒,镉离子浓度设置为0、1.5、3、6和12 mg·L-1.染毒5天后解剖取材,测量其精子浓度、运动能力、顶体酶活性和核DNA完整性;目的是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角度综合评价镉对文蛤雄性生殖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文蛤精子浓度、运动能力、顶体酶、DNA完整性均在镉浓度小于成体半致死浓度的情况下,与镉浓度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对镉离子的敏感性分别为:DNA完整性>精子浓度>顶体酶活性>快速运动比例>运动比例.文蛤雄性生殖细胞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可作为重金属镉污染海洋贝类毒性效应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19.
环境激素氯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 d种群增长率为指标研究了环境抗雄激素氯氰菊酯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以3 d种群动态参数(种群增长率、混交率、混交雌体受精率和携卵雌体/非携卵雌体)、7 d休眠卵产量和休眠卵孵化率为指标研究了低剂量氯氰菊酯(0.001~0.316 mg.L-1)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以2 d种群参数分析了在氯氰菊酯中形成休眠卵孵化后的生长性能;以3 d种群参数为指标分析了母体暴露氯氰菊酯,对其后代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氰菊酯浓度对数与种群增长率呈直线负相关.氯氰菊酯半数效应浓度(EC50)、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和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14.22、10和3.16mg.L-1;0.0316 mg.L-1氯氰菊酯组7 d休眠卵产量较对照组下降了41.23%,休眠卵孵化率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氯氰菊酯试验组中形成的休眠卵孵化后的种群增长率和混交率显著下降;萼花臂尾轮虫母体暴露0.316 mg.L-1氯氰菊酯其后代种群增长率比对照下降了15.96%.试验表明,萼花臂尾轮虫2 d种群增长率对氯氰菊酯较不敏感;低剂量氯氰菊酯可降低休眠卵产量、休眠卵孵化率及孵化后种群增长率,从而减少萼花臂尾轮虫后代早期对种群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生态MnO2强化混凝去除苯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立珠  陈晓东  马军  余敏  李欣 《环境科学》2011,32(10):2926-2930
以苯酚为目标物,考察钙离子、单宁酸、高岭土投量、新生态二氧化锰投量、pH等条件对新生态二氧化锰强化氯化铝混凝去除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能够促进新生态二氧化锰强化混凝对苯酚的去除,在钙离子投加范围内(0~1.0mmol.L-1),苯酚的去除率能提高10%左右;单宁酸与苯酚共存时,能显著促进苯酚的去除,当单宁酸投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