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南小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海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的Cu、Pb、Cd、Zn、Hg、As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海湾内沉积物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0 mg/kg、0.18 mg/kg、0.30 mg/kg、0.22 mg/kg、0.44 mg/kg、0.23 mg/kg.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Hg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最高,其他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较低.沉积物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小海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As,其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As>Hg>Pb>Cr>Zn>Cu>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Hg>As>Cd>Pb>Cu>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RI平均值为37.06,属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黄家祥  殷勇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6):35-37,70
灌河是苏北地区最大、航运条件最好的入海河流。重金属元素分析显示,在灌河口表层沉积物中Hg、Cr、As和Cu的含量要高于背景值;Pb和Zn的含量比较接近背景值;Cd的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中Hg元素出现了中等程度的生态危害性,而Cr、As、Cu、Pb、Zn和Cd等元素的生态危害系数均极低,整个灌河口潮滩地区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3.
滇池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2011年滇池表层沉积物中As、Pb、Cd、Cr、Cu、Zn和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10个沉积物采样点S1~S10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草海的污染程度高于外海;相关性和主成份分析结果显示,滇池沉积物中As、Hg、Pb、Cd、Cu、Zn可能具有相同的污染来源。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1995~2011年滇池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草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Igeo年均值在0.41~4.44之间,按污染等级划分,除Cr属"轻度"外,其它重金属元素均处于"中度"到"偏重度"污染;同期外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Igeo年均值在0.41~2.59之间,Cd和Pb分别属于"中度"和"偏中度"污染,其它5种金属属于"轻度"污染,草海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高于外海。草海7种重金属元素的RI均值为861.3,潜在生态危害达到了"严重"程度,各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d > Hg > As > Cu > Pb > Zn > Cr,Cd和Hg是主要的重金属生态危害因子;同期外海RI均值为236.4,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各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d > Hg > Pb > As > Cu > Cr > Zn,Cd是主要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12年连续对洞庭湖湘江入湖口至出湖口水域5个采样点——S1(樟树港)、S2(虞公庙)、S3(鹿角)、S4(君山)和S5(洞庭湖出口)表层沉积物中Cd、Hg、As、Cu、Pb、Cr和Zn 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分析,对该典型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w(Cd)、w(Hg)、w(As)、w(Cu)、w(Pb)、w(Cr)和w(Zn)分别为0.54~79.90、0.046~0.712、15.2~289.0、29.0~217.0、6.0~246.0、65.4~269.0和41.4~632.0 mg/kg,w(Cd)、w(Hg)、w(As)、w(Cu)、w(Pb)和w(Zn)沿程总体呈下降趋势,w(Cr)沿程变化较小;Cd具有很高生态风险,Hg具有中等生态风险,其余污染物具有低生态风险,不同污染物生态风险的大小顺序为Cd>Hg>As>Pb>Cu>Cr>Zn,各采样点的RI(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115.51~1 000.09,平均值为373.30,研究区域重金属总体具有高生态风险,其中S1采样点具有很高生态风险,不同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的大小顺序为S1>S2>S5>S4>S3;除Cr外,Cd、Hg、As、Cu、Pb和Zn主要来源于湘江,Cd和Hg是主要风险污染物,其中Cd为首要污染物,因此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Cd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时运红  李明远  李波  魏杰  吴光学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186-191, 208
根据1992~2013年间深圳湾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重点分析了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铅(Pb)、汞(Hg)和锌(Zn)含量、来源、相关性、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等污染状况。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1992~2013年间,深圳湾尤其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基本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重金属含量在2000~2009年间相对较高;Cd、Cr、Cu、Pb、Hg和Zn的含量从湾内到湾口逐渐降低。重金属Cu、Pb、Zn和As的富集因子指数较高,说明这4种重金属主要来自人类活动。Cd、Cr、Cu、Pb和Zn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具有相似污染途径和迁移过程。深圳湾底泥中重金属Pb、Zn和Cu属于轻微污染程度,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程度。深圳湾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微生态风险,重金属中Hg的生态风险指数最高,As和Cd次之。  相似文献   

6.
闽江口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Cd、Pb、Cu、Hg、As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为Pb〉Cu〉As〉Cd〉Hg;重金属生态风险属Cd—Hg复合污染型,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大小为Cd〉Hg〉As〉Cu〉Pb。  相似文献   

7.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滇黔桂岩溶区35个点位采集的70件河漫滩表、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探究了重金属来源、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大部分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在滇东南地区含量最高,桂西北地区最低.表层土壤Cd、Hg明显富集,As、Cr、Cu、Ni与深层土壤含量相当;As、Cd、Hg、Pb、Zn在农田、菜地中明显高于深层土壤,Cr、Cu和Ni在各类土地中与深层土壤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土壤中Cd、Cr、Cu、Ni受地质背景控制,As、Pb、Zn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为活动影响,Hg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深层土壤中Cd、Cr、Cu、Ni、Cr、Zn继承了区域母岩特征,As、Hg和Pb受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漫滩表层土壤中Cd、Hg污染较重,As、Cr、Cu、Ni、Pb、Zn大部分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低顺序依次为Hg > Cd > As > Cu > Ni > Pb > Cr > Zn,Cd和Hg的生态风险指数之和占综合指数的82.43%,生态风险最高;滇东南地区重金属潜在风险综合指数最高,具重度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阿哈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水库对改善当地气候环境、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高原水库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报道甚少.以贵阳市重要饮用水源阿哈水库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法、ICP法对阿哈水库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Hg、Cd、Pb、As、Cu、Cr、Zn)进行测定,并根据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阿哈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元素导致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Zn的富集系数最高(Cr>6).Cu次之(Cr=2.34);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Hg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在所有站位中均>40,(Cd)仅在2站位>40.其余站位均<40,其他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较低.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依次为Hg>Cd>As>Cu>Pb>Zn>Cr.研究表明,阿哈水库已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南岛北部海口湾、铺前湾、东寨港和木兰湾海域159站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查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Pb和Zn分布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重金属来源并明确其分布主控因素,建立主控因素与重金属含量间定性或半定量关系.评价各重金属元素及其总体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As、Cd、Cr、Cu、Hg、Pb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40、0.06、32.50、8.32、0.02、18.77和35.87μg·g-1.Cr、Cu、Hg、Pb和Zn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近岸河流入海口及港湾内部,As由南向北其含量逐渐增加,Cd主要聚集于海口湾内.沉积物中Cu、Zn、Hg、Pb、Cr和Cd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包括人为污染和母岩风化产物运移两方面因素,As或有海外物质来源.沉积物中Cu、Zn、Hg、Pb和Cr含量分布主控因素为沉积物粒度,即沉积物粒度越细,其所吸附并积累重金属含量越高;As高含量主要受控于自然地质背景;Cd含量分布则反映了城市发展进程对地区污染差异性影响.所调查159站位表层沉积物中As、Cr分别有3站位和6站位属Ⅱ类海洋沉积物,污染程度中等,其余各站位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为Ⅰ类沉积物,污染程度低,单因子污染影响程度依次为AsCrPbZnCuCdHg.沉积物重金属总体为低程度污染,总体潜在生态风险低,研究区海域底质生态环境优良.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低,生态危害影响依次为AsHgCdPbCuCrZn,As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Zn、Cr、Cu、Cd等重金属含量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 ,而Pb、As、Hg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 ;这些重金属中 ,以Hg的富集程度最高 ,其余元素的富集均较低。生态危害评价显示 ,除Hg属中等危害程度外 ,其余的重金属元素均属轻微危害程度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顺序为Hg >Cd >Pb >Cu >As>Cr>Zn。  相似文献   

11.
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解汤逊湖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对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 Hg、 Cd、 Cr、 Cu、 Pb、 Zn和Ni)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主要污染物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除Cr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性地域差异,湖泊西南角、东北角Hg、 Cd、 Zn和Cu元素含量较高,可能来自排污口废水排放、渔业和周围工农业活动等复合污染.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表明Hg和Cd处于偏中度污染,Cu、 Pb和Zn处于无-轻度污染,As、 Cr和Ni处于无污染状态;除Hg和Cd分别存在较重和重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均处于低风险水平.汤逊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较重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了洞庭湖湖区9个采样点表层水及底泥中Hg、Cr、Cd、As、Pb和Cu的浓度水平,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水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远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值,底泥中w(Hg)、w(Cr)、w(Cd)、w(As)、w(Pb)和w(Cu)均高于背景值,其平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5.0、3.1、22.7、2.2、2.5和1.9倍. 洞庭湖表层水中ρ(As)与底泥中w(As)呈显著正相关. 近30年来,洞庭湖底泥中除w(Hg)下降外,其他重金属质量分数均有所上升. 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底泥中不同种类的重金属Igeo(地累积指数)表现为Cd>Hg>Cr>As>Pb>Cu,Cd和Hg的Igeo分别为3.92和1.73;不同区域的重金属Itot(综合地积累指数)呈虞公庙>横岭湖>洞庭湖出口>东洞庭湖>蒋家嘴>鹿角>万子湖>南嘴>小河嘴的分布特征,虞公庙和横岭湖的Itot均大于10.0.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污染物对洞庭湖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影响程度为Cd>As>Cr>Hg>Cu>Pb,整个洞庭湖区的R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99.0~696.7,平均值为281.8,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其中南洞庭湖的虞公庙和万子湖的RI分别为696.7和565.9,已成为潜在生态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主要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通过搜集整理已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数据,分析了我国31个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及其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31个湖泊的沉积物中As、Cd、Cr、Cu、Hg、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6.39,0.497,6.29,36.89,0.076,35.37,99.52 mg/kg,大部分元素含量平均值的最大值分布区域较为分散。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Zn>As>Ni>Zn>Cr,Cd和Hg在多个湖泊沉积物中达中度到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d>Hg>As>Cu>Pb>Ni>Cr>Zn。8种重金属的总地累积指数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P0.05),表明我国主要湖泊具有各自不同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我国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d、Hg、As、Pb、Zn、Cu的污染情况,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别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滇池、红枫湖重金属污染最严重,鄱阳湖、洞庭湖与洪泽湖次之。严重的生态风险不存在,但是Cd在鄱阳湖、滇池和太湖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威胁;太湖、巢湖、南四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估   总被引:27,自引:21,他引:6  
张杰  郭西亚  曾野  邓建才 《环境科学》2019,40(5):2202-2210
为阐明经济发达地区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本研究分析了太湖流域典型水系94个样点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Zn、Cr、Ni、Cu、Pb、As、Cd和Hg)含量,评估了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以及辨析了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Zn、Cr、Ni、Cu、Pb、As、Cd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 62、102. 46、45. 50、44. 71、37. 00、13. 34、0. 479和0. 109 mg·kg~(-1),均高于其对应的背景值(Hg除外).地累积指数评价中,Pb、Ni、Zn、Cu和Cd整体上处于低污染状态;在污染负荷指数评价中,Pb、Ni、Zn和Cu整体上处于中度污染状态,Cd、Cr、As处于低污染状态;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Cd和Hg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均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多元统计分析表明,Pb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排放;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Cr、Ni和Zn还受到电镀及合金制造行业的影响; Cu和As主要来自于农药、工业废水; Cd主要来自于冶炼工业; Hg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和石油产品的燃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法测定了辽东湾3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及As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同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辽东湾海域进行了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相关性及主因子分析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Zn、Cu、Pb、Cr、Cd、As和Hg可能具有同一污染源;(2)辽东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Cu、Pb、Cd、Cr、Zn、A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9、18.81、20.55、0.35、34.15、52.94、5.84 mg/kg;(3)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 > Hg > Cu > Pb > Zn > As > Cr;(4)单个重金属生态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Hg > Cd > As > Cu > Pb > Cr > Zn,研究海域除锦州湾13号站位附近具有很高的生态风险外,其他海域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或中等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上海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上海市主要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了上海市60个河流表层沉积物中Cu、Pb、Ni、Ag、As、Cd、Zn、Sn、Sb和Hg10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沉积物中10种重金属的浓度和介于113.9 ~ 494.0mg/kg之间,平均值为266.1mg/kg.苏州河、黄浦江中下游和黄浦江上游部分采样点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10种重金属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Zn > Cu> Ni > Pb > As > Sn > Sb> Cd > Hg > Ag.来源分析表明,上海河流沉积物中大多数重金属具有相似的来源,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交通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地积累指数(Igeo)评价表明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为: Cd > Hg > Ag > Sb > Cu > Zn > Sn = As > Ni > Pb, Hg和Cd在多数采样点分别为中度污染和偏重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评价表明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 Cd > Hg > As > Cu > Ni > Pb > Zn, Cd和Hg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最大,分别达到65.7%和30.6%. 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563.0~1431之间,有极强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对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两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共26个采样站位7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Zn和Cd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渤海工业化前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和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属于"轻度"污染,Hg、Cu、Pb、Zn、As和Cr属于无污染程度。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单金属潜在危害系数程度较高的是Cd、Hg。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相关性分析表明:TOC含量与重金属Hg、Cu、Cd、Cr和As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有3个来源,即有机质降解;工业废水、城市排污及养殖自身污染;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过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初步推断了重金属污染来源,可为辽东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典型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于云江  胡林凯  杨彦  车飞  孙朋  邓飞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2):1523-1527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原有工业污染较严重的某流域农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Hg,Cr,Cd,As,Pb,Cu,Zn和Mn的含量及污染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均高于背景值,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其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As>Zn>Cu>Pb>Cr>Hg>Mn;研究区农田土壤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在8种重金属中镉的风险指数最高. 表明流域内历史工业污染对农田土壤环境仍具有一定的生态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