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2003~2007年春、夏、秋季珠江口广州海域海水与2007年夏季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石油烃含量为0.02~0.81 mg/L,平均含量为0.13mg/L;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51~1 910)×10-6,平均含量为544.9×10-6,石油烃含量较高的海域主要分布在南沙港、黄埔港-莲花山及蕉门水道出海口海域。石油烃浓度夏季最高,秋季居中,春季最低。与15 a前相比,广州海域水样与沉积物样中的石油烃浓度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雷州半岛近海43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Hg、Cu、Zn、Cd、Pb和Cr)和类金属元素(As)的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站位中Hg、Cu、Zn、Cd、Pb、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7×10?6、15.62×10?6、66.33×10?6、0.13×10?6、26.71×10?6、59.54×10?6和11.20×10?6,均超过南海北部陆架区沉积物背景值;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30,属于低生态风险,但雷州半岛东侧鉴江入海口海域和西侧流沙湾近海海域达到中等生态风险程度,Hg是主要的污染因子;与前人2010年结果比较,雷州半岛近海沉积物中Cu、Zn、Cd、Pb、Cr、As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该海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厦门海域水体及表层沉积物的正构烷烃含量及水体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正构烷烃的组成特征和特征比值分析其来源,并对石油烃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水体中石油烃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正构烷烃含量与1995年厦门海域的水体正构烷烃含量相比有较明显的升高,石油烃污染有加重的可能性。沉积物正构烷烃含量为1.80~4.27 μg/g,对姥鲛烷和植烷比值(Pr/Ph)、长短链比值(L/H)、碳优势指数(CPI)和主峰碳数等特征比值的分析,表明厦门海域沉积物环境为还原性,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和九龙江口海域正构烷烃组成为双峰型,陆源贡献大于海洋贡献且有受到石油烃污染的可能性;东海域和大嶝海域正构烷烃组成表现为单峰型,主要体现为海洋生物贡献,但是无法排除石油烃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3-2018年莱州湾海域5个航次的监测数据,评价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石油烃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莱州湾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未检出~377.00 mg/kg,平均值为63.34 mg/kg,污染程度较轻微;各监测站位、年际之间的石油烃含量空间离散程度较高,差异显著性不明显,聚类相似度较低并且分组不明显;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空间分布趋势总体一致,呈均匀空间分布,局部区域存在含量高值区。分析结果表明,港口航运等人类活动是影响石油烃分布主导因素;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年际变化不明显,各监测站位年际变化较明显区域均呈SE-NW(东南-西北)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5.
2008年1~11月在桑沟湾贝类养殖海域分别采集表层海水、表层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样品,进行了石油烃含量分析.依据石油烃含量检测结果,分析了桑沟湾贝类养殖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以及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和种间差异,并对3种介质中石油烃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最后探讨了贝类体内积累的石油烃及对贝类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受到了石油烃的轻度污染,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石油烃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0.124 mg/L),春、秋季居中(约0.08 mg/L),冬季最低(0.032 mg/L).并根据调查区域油类污染物排海量及水文情况,对各季节石油烃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0年至2012年7个航次调查数据,从海域水质和表层沉积物两个指标评价了六横北部海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调查期间海域水体100%均为劣四类海水,超《海水水质标准》二级标准的因子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所测因子中增幅明显的是石油类。调查期间海域均属于中/高富营养水平,海域沉积物各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石油类、汞测值在后两年有所上升,特别是石油类上升明显。经分析,六横海域受长江口上游来水影响呈富营养状态,引起的水质及沉积物变化的主要是船舶工业产生的石油类,今后应继续加强对该海域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并对石油类进行优先控制。  相似文献   

8.
浙江沿岸海域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水平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报道了浙江沿岸32种海洋动物体中的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含量明显有软体类>甲壳类>鱼类的趋势;海洋动物的石油烃含量还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其含量有定居性动物>游泳能力弱动物>游泳能力强动物的特征;比较了各类海洋动物内石油烃在浙江沿岸不同海域的含量水平,还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的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海水及动物石油烃污染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7年11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海水和动物体的石油烃污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表层海水及动物体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评估该海域受石油烃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0.017~0.069)mg/L,平均含量为0.031 mg/L,鱼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范围为(2.24~30.31)×10-6,平均为11.59×10-6;软体类含量范围为(4.19~36.49)×10-6,平均为19.83×10-6;甲壳类含量范围为(8.41~49.07)×10-6,平均为18.47×10-6。海水和动物体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均呈近岸高、离岸低趋势。虽然调查区域海水和动物体石油烃污染状况为轻度,但日照港和胶州湾海域污染状况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大连湾沉积物中PAHs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集大连湾附近海域的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2.70-3558.88ng/g,平均值1152.08ng/g。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以油类污染为主。其含量分布,大连港附近海域最高,东北部靠近大连湾煤码头航道测站次之,由西北和东北向南逐步递减,呈现出明显的两点污染源特征。  相似文献   

11.
对渤海中部油气开采区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了分析和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含量介于(10.15 ~ 151.72)10-6 之间,平均值为55.9910-6;研究区多数站位为中等污染,部分站位出现较高污染和重度污染,高值区分布在渤海湾沿岸、研究区东部和研究区中南部,表明石油烃污染受到沿岸人类排污和油气开采的显著影响.研究区沉积物中的石油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处于低背景值阶段,之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含量有所增加,其含量的变化与渤海石油开发勘探的历程基本相似.2011年6月发生的蓬莱19-3石油泄漏事件在附近的海底沉积物中有明显的显示,经过1 a后,石油泄漏事件的影响水平已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003年夏季渤海滩涂表层沉积物和海水中石油烃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海水中可溶油在滩涂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在(55.8~2563.4)×10-6,平均值为555.82×10-6,与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500×10-6相比,超标率为50%,超标倍数为1.05~5.13倍;受潮流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石油烃含量自岸向海呈由低到高的分布特征;研究区是典型的淤泥质海岸带,由于其沉积物颗粒细,有机质含量高,很容易吸附石油烃;沉积物中石油烃是难生物降解的多环芳烃类。  相似文献   

13.
对珠江广州段7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州珠江表层沉积物中的石油烃污浓度水平在288.62~725.13μg/g之间。市区南航道、后航道浓度相对较高,前航道黄埔涌口(Ⅶ号点)附近石油烃浓度已接近海洋第二类沉积物标准值;西航道至前航道和南航道、平洲水道至后航道沿程石油类浓度与有机质含量逐渐升高,说明广州市区是造成石油及有机污染的主要区域。与有机质含量及沉积物粒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浓度与有机质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7,P<0.01);与粘粒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85,P<0.05),而与砂粒组分成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19,P<0.01)。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3月(春季)两个航次在珠海近岸海域开展的水环境调查,分析了水质理化参数、叶绿素a的浓度以及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调控因素.结果显示:(1)春季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高于秋季,其中秋季表层海水中叶绿素a的浓度为0.47~20.64μg·L-1,平均值为3.23μg·L-1;底层浓度为0.74~13.27μg·L-1;平均值为2.18μg·L-1.春季表层海水中叶绿素a的浓度为1.32~63.90μg·L-1,平均值为9.35μg·L-1;底层浓度为2.21~7.46μg·L-1;平均值为4.36μg·L-1.春秋两季叶绿素a浓度变化规律存在相似性,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趋势.(2)不同水质参数对海水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具有季节性差异,秋季对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大的参数有温度、盐度、溶解氧、活性磷酸盐;春季影响较大的参数则是盐度和化学需氧量.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近岸海域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测定了黄河口近岸海域1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含量,对AVS、SEM和差值(SEM-AVS)的大小和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AVS含量范围为0.152~1.847 μmol/g,平均值为0.935 μmol/g;SEM含量分布范围为0.899~1.863 μmol/g,平均值为1.327 μmol/g,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SEM-AVS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94~1.365 μmol/g,平均值为0.392 μmol/g.黄河口门沉积物中重金属(SEM)可能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在调查海域的东部和北部海域存在两个低值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是安全的,从黄河口向莱州湾内,沉积物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是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广州市3条河涌底泥中有机质、石油烃、Cd、Cr、Cu、Ni、Pb、Zn等主要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曾边涌、南村涌、会江涌底泥中有机质平均值分别为43.15mg/kg、10.80 mg/kg、34.81 mg/kg,石油烃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44 mg/kg,2427 mg/kg,6763 mg/kg。有机质和石油烃垂直变化特征相似,曾边涌呈现表层底泥含量低而底层高的特征,南村涌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会江涌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3条河涌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垂直变化规律不一样;河涌底泥中污染物所呈现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不总是上层污染物浓度高而下层低的正常沉积特征。因此,在考虑通过清淤改善河流水质时,应考虑河流污染的历史,并调查沉积物中污染物垂直分布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深圳湾海域10个站点表层沉积物中的AVS、TOC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的含量,对AVS、SEM的平面分布及AVS与SEM和TOC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表层沉积物AVS含量范围为0.06~7.41μmol/g,平均值为2.51μmol/g;SEM含量范围为0.71~5.15μmol/g,平均值为3.06μmol/g;AVS与SEM的平面分布较一致,呈从湾顶到湾中向湾外逐渐递减的明显趋势。调查海域AVS与SEM和TOC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大多数站点∑SEM-AVS的差值均0<(∑SEM-AVS)<5,说明该海域可能存在重金属的中等毒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于2012年10月对中国东海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及其前体物质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溶解自由态蛋氨酸(DF Met)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硅酸盐(SiO3-Si)、溶解无机氮(DIN)、磷酸盐(PO4-P)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1~1.76、0.08~0.56和0.013~0.054 mg/L,平均值为0.50±0.36、0.19±0.11和0.024±0.0098 mg/L,且东海西南部上升流区出现营养盐浓度的高值区。表层海水中DMS、DMSP和DF Met的浓度分别在0.47~6.46、9.44~55.57和3.48~14.42 nmol/L之间,平均值分别为3.10±1.93、28.05±14.17和6.19±2.30 nmol/L。DMS、DMSP的水平分布与叶绿素a(Chl a)分布基本一致,呈现出近岸向远海降低的趋势。所调查海域的DMS/Chl a和DMSP/Chl a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59~27.66和27.37~103.34 mmol/g,平均值分别为11.46±5.02和65.08±23.41 mmol/g,与该海域硅藻为浮游植物优势种的调查结果相一致。此外,秋季东海表层海水DMS的海-气通量介于0.89~105.50 μmol/(m2·d)之间,平均值为35.65 ±31.53 μmol/(m2·d)。  相似文献   

19.
X55200601470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李海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2005,24(3).-9~12环图X-14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2003年夏季渤海滩涂表层沉积物和海水中石油烃含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海水中可溶油在滩涂沉积物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在(55.8~2563.4)×10-6,平均值为555.82×10-6,与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500×10-6相比,超标率为50%,超标倍数为1.05~5.13倍;受潮流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石油烃含量自岸向海呈…  相似文献   

20.
采集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样品,分析137Cs分布特征,并结合东中国海137Cs比活度数据,探讨影响表层海水137Cs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附近海域表层海水137Cs比活度在0.60±0.18~1.21±0.19 Bq/m3之间,平均值为0.90±0.17 Bq/m3。沿岸137Cs比活度较离岸小,主要受沿岸流影响。(2)东中国海各海域137Cs空间分布受大气不均匀沉降,沿岸流,河流冲淡水等因素影响;随时间变化,整个东中国海表层137Cs活度降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东中国海影响不大。(3)渤海表层137Cs海水析出速率为0.046/a,高于黄海(0.032/a)和东海(0.027/a),与较高的颗粒物质吸附能力和水体横纵向混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