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将邦多—措麦地区新构造运动划分为冈底斯北缘稳定上升区、冈底斯掀斜上升区和纵贯南北的当惹雍错—许如错地堑区。概述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以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火山、地震活动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从现代地貌格局、活动构造形迹、近代岩浆作用和地热、地震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根据中新世以来的构造作用、沉积特征、岩浆活动等特征,对区内的新构造运动的演化作了初步总结,大致划分为4个强烈活动期,即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早更新世末和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远程效应不断向北传递,帕米尔地块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靠近碰撞边界,在这一远程效应的影响下,帕米尔地块发生强烈的南北向地壳缩短,导致其宽度与东侧的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著名的帕米尔构造结。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帕米尔构造结新生代演化过程归结如下:始新世时,帕米尔构造结开始初步发育,持续的双向俯冲,引起帕米尔高原不断隆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西侧主要通过辐射逆冲断裂带吸收地壳变形,东部则是山体弯转、走滑转换断裂共同作用吸收变形,在构造结内部出现片麻质穹窿,构造结轮廓逐步形成。晚中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不断弯曲,下地壳持续增厚导致高原东北缘出现重力垮塌,扩展体系出现,片麻质穹窿出现在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峰。上新世,帕米尔构造结与南天山碰撞,并在南天山和帕米尔两侧形成了平行于山脉走向的褶皱带,此时水汽通道关闭,加剧了塔里木盆地的干旱,并最终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是距离现今最近的一个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气候适宜阶段,现有记录大多显示全球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期间气候以暖湿为特征。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作为北半球中纬度面积最大的干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气候如何响应全球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气候变化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内陆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实现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西北内陆干旱区具有年代控制的15个剖面的孢粉、同位素、磁化率等19项记录,并选取各记录中指示意义明确的气候代用指标进行集成、分析,发现多数剖面在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不同时段出现了湿润化特征,但湿润化的出现、结束时间不同,自西向东,湿润事件结束(或适宜期后干旱化增强事件出现)的时间变晚。推测西北内陆干旱区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气候演化主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但湿润事件结束或适宜期后干旱化增强事件出现及其呈现出的时空差异则受区域构造活动及气候系统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是理解中亚构造格局变化的主要机制。随着其远程效应的北移,位于中亚腹地的准噶尔盆地在周边山脉抬升的影响下,南北缘发生构造活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概括如下:古新世,因基底断裂复活,盆地北部开始发生逆冲推覆活动;渐新世末期,博格达山脉恢复隆升,古牧地背斜发生构造变形;中新世以来,盆地南缘逐渐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上新世末期—更新世以来,北部基底断裂活动,南缘西段和东段分别形成浅层背斜和断裂。目前,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传播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更多的地质证据来证实它在不同阶段的传播方式以及使盆地发生构造变形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活动大陆造山带大多以活跃的断裂错断及褶皱发育为特征,这些过程同时改变区域高程与地势,进而影响气候变化的进程。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天山山脉南北两侧均发育有明显的三列褶皱-断裂系统。根据褶皱地层中前生长地层和生长地层均可计算区域地层的隆起高度。东天山北侧近平行分布着齐古、玛纳斯和独山子褶皱-逆冲带,根据前生长地层能够开展区域隆升过程分析和天山生长历史恢复。本文通过三列褶皱-断裂体系地层组成分析及地层变形特征测量,获得天山平均高程在中新世早期约1800米,在中新世晚期约2600米,而晚上新世与现在高度接近。结合前人对中新世以前区域高程的恢复数据,天山北侧褶皱和断裂活动是区域生长的主要构造形式,也造成了区域阶段性隆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连片解释了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地震反射层,利用MOVE软件恢复了古构造发育史,并研究了底辟构造之间演化差异性。结果表明,东方区、昌南区、乐东区底辟构造活动集中在中新世、上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但具体活动时间及期次均差异较大,揭示了底辟构造演化具有非同期性。同时也说明:虽然盆内底辟构造展布可大致划分成5排,但由于其活动确切时间和期次均不同,所以不可能为盆地左旋或右旋某期应力场走滑作用的产物;因沿底辟轴线方向并未发现两个同期发育的底辟构造,所以走滑断裂不可能穿过底辟带;底辟演化的差异性了决定其每个单体成藏过程均具有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扬州地区西部的岗地地貌受控于区域内的NW向走滑并正断的无锡-宿迁断裂的长期活动,同时该断层的活动性也是一个关系到长三角地区地壳稳定性的重要地质问题,而研究该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对该断层两侧晚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及绝对年代的确定。本文对17个采自岗地的样品使用光释光(OSL)测年法中的细颗粒(4—11 μm)石英测试技术,采用SMAR法和TT-OSL法进行D e 值的测试及年龄对比,较系统地对江苏扬州西部岗地晚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和地层层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MAR法较适用于D e <300 Gy的样品;TT-OSL法对于较“低”剂量的样品效果差,而对D e >200 Gy的样品测试更适宜,误差相对SMAR法结果更小,与地层的沉积层序符合的更好。17个样品的OSL年龄结果表明:本区岗地主要为晚更新世沉积物,沉积速率约0.1 mm?a ?1;在水系及湖岸的附近有少量全新世沉积发育。根据所有样品的宏观岩性和年龄分布,本文初步认为晚更新世沉积物主要形成于MIS5—MIS4阶段、MIS2阶段,沉积物主要为风成,对应区域上的下蜀土,堆积期间本区地壳相对稳定,无锡-宿迁断裂无明显活动。在冰后期—全新世随着气候的变暖,海平面上升,河湖泛滥,水系边缘发育少量湖沼相沉积。总体而言,本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构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9年8月20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连续发生两次有感地震。为研究本次地震的控震断裂及琼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综合分析了琼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和主要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近EW向九所-水断裂在琼南地区起主要控震作用,沿断裂带小型地震频繁而密集发生。震中周边的NW向乐东-田独断裂较其他方向断裂活动时代最新,与九所-陵水断裂共同作用导致此次地震发生。区域内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结合前人对琼雷地区的应力降、重力观测和地应力等方面的研究,推断未来短时间内发生破坏性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及其山前地区的上新统与下更新统之间虽然为整合连续沉积,但两者岩相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由此推论本区强烈隆起的时代为上新世末至第四纪初。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之间的构造运动使山前地区的上新统和下更新统发生褶皱变形,并与中更新统呈不整合接触。中更新世山体强烈上升,本区山地发生第一次冰川作用。晚更新世发生两次冰川作用,其规模是晚期小于早期。晚更新世晚期气候强烈干旱化,湖面退缩、大湖解体,一些外流水系变为内流水系,高原植被出现半荒漠—草原—荒漠的演替过程,此时昆仑山北坡黄土发育。  相似文献   

10.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28-141
位于新疆南天山和硕县北部的景汗花岗质岩体,为研究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岩体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石英二长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次之。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成岩年龄为(311.3±4.4) Ma~(297.2±4.2) Ma,属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SiO_2含量为54.20%~74.22%,全碱(ALK)为5.12%~9.25%,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特征。A/CNK值为0.77~1.07,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REE为(44~288)×10~(-6),(La/Yb)_N值为1.83~44.75,表明轻稀土元素富集较为明显。δEu值为0.54~0.93,整体表现为弱亏损特征。花岗质岩浆可能是地壳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过混合作用。该岩体形成于塔里木板块与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晚期阶段,属于碰撞-后碰撞构造环境,南天山晚古生代残余海盆在晚石炭世最终闭合。  相似文献   

11.
德兴-黄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的地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兴-黄山断裂带以往都被认为是由伏川蛇绿岩套、赣东北蛇绿岩带组成的中元新古代蛇绿混杂岩带,代表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贴的北西界缝合线。近年来的地质调查表明,扬子和华夏两板块拼贴带大致介于宜丰-景德镇断裂、萍乡-广丰-江山断裂带之间,是一个多期碰撞造山带,称江南复合混杂岩带,而德兴-黄山断裂带则不具板块边界性质,仅是该混杂岩带内的一条分隔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总体呈NNE向展布,包括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和一系列NNE向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伏川蛇绿岩和赣东北蛇绿岩走向上无法连接,分别代表江南复合混杂岩带内不同拉分小洋盆的沉积-构造混杂产物。本文对断裂带及其邻区前震旦纪地层重新划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型箱,以砂土为材料模拟45°和60°倾角下逆断层错动时的裂缝在土体中的发展模式、断层在地表的露头位置、以及断层错动的位移量与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破坏面传播到地表所需的断层垂直位移与土体厚度成正比,且断层垂直位移与土体厚度的比值在2% ~8%之间:断层的垂直位移△H和断层的水平传...  相似文献   

13.
故障树分析法及其在导弹故障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法的主要分析过程,指出故障树分析法是进行产品设计和系统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并利用Visual C 语言进行蒙特卡罗仿真,得到了近似计算故障树顶事件发生概率时应选取的最优权因子,最后指出该因子可以用在导弹等特殊设备故障的近似计算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地电场观测系统的构成以及日常维护和数据处理方法作一介绍,同时对天津静海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实地分析和处理,以期对同类型的地电场观测台站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CAST污水处理工艺故障诊断的特点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CAST工艺故障诊断系统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在线故障监测和报警,利用故障树分析法构建故障诊断模型,结合运行参数趋势图,实现故障快速诊断。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该方法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在龙门山断裂集中释放.北川位于龙门山断裂的北段,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在主断裂方向北川县城可观测到两条断裂,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地表破裂,走向均为北东30°~50°,主断裂方向地表破裂约10 km,具有明显挤压逆断层特征,上盘以60°~80°高角度向北东逆冲,断层垂直位移量3~4m,水平位移量0~2 m.主断裂的地表破裂集中位于两个地层的不整合面上,上盘为寒武系细砂岩、砂页岩,下盘为泥盆系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另外在北川县城北部发现次级断裂一条,走向北西30°,地表破裂长度约4 km,表现为正断层特征.这些破裂都直接或间接受地下深部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地电场观测系统的构成以及日常维护和数据处理方法作一介绍,同时对天津静海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实地分析和处理,以期对同类型的地电场观测台站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济南分公司油气回收装置、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以及安装与调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切焦器坠落塔内是一个较特殊的设备故障,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装置的平稳运行,对事件经过、处理过程、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等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