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礁选址是人工鱼礁建设首要考虑的重要环节,科学评价分析是确保人工鱼礁建设成功的前提。本文依据影响鱼礁选址的主要因素,从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物理化学环境、海洋生物资源环境三方面选取了海洋功能区、水深、流速、水质、底质类型、生物资源、重要渔业水域等7项指标,运用ArcGIS技术手段,对天津市近海海域人工鱼礁投放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最适宜、较适宜及一般适宜人工鱼礁布设区域的空间分布,这三类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8.61 km2、29.78 km2和38.02 km2,其中,最适宜鱼礁投放的区域位于汉沽区营城镇蔡家堡村至大神堂村以南水深4~5 m的海域,与天津市目前已开展的人工鱼礁投礁区域相距较近;较适宜开展鱼礁投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平镇沙井子乡以东水深9~10 m的海域及最适宜区的外围区域。实证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人工鱼礁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宏  李大鹏  张岩  张硕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54-2861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间共24个航次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海洋牧场鱼礁区和对照区活性磷酸盐(PO_4~(3-)-P)、活性硅酸盐(SiO_3~(2-)-Si)和溶解无机氮(DIN)的浓度、组成及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同时,比较了鱼礁区和对照区营养盐的变化,初步分析了人工鱼礁投放量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尝试探索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浓度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礁区和对照区PO_4~(3-)-P、SiO_3~(2-)-Si浓度均呈现出秋季夏季春季的特点,且鱼礁区高于对照区.DIN在鱼礁区和对照区也呈现出同样的季节变化特点,但鱼礁区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使鱼礁区PO_4~(3-)-P和DIN浓度增加.受热力学平衡的影响,对照区DIN浓度也出现了增加,而PO_4~(3-)-P受人工鱼礁投放的影响小.鱼礁区和对照区SiO_3~(2-)-Si受人工鱼礁投放影响均不明显.另外,海洋牧场DIN组成也发生了改变,2012年前NO_3~--N为DIN主要组成,之后为NH_4~+-N.营养盐结构分析显示,海州湾海洋牧场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主要表现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峡库区水域的底质、水深、流速、鱼类体型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礁体材料的使用寿命等综合因素考虑,设计了全钢制六边台型的江河鱼类资源增殖(保护)性鱼礁体,同时类比于鱼礁体在海洋中的诱鱼效果和环境功能,对该鱼礁体在小江生境改善的效果上进行预测,主要体现在鱼礁体将会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对仔稚鱼也有很好的庇护效果,最终会导致渔获量的大大增加;同时,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极大可能会高于投礁前;礁区内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也会逐年递增,密度明显高于投礁前;最后,投礁数年后,礁区内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也会比投礁前有大幅度地增加。  相似文献   

4.
粤东柘林湾海域人工鱼礁投放前海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丰水期间对广东省饶平县柘林湾附近海域七星礁和虎屿2个拟建人工鱼礁区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分别采用水质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WQI法、富营养化评价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法对该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重金属Pb,平均浓度分别为0.075 mg/...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蓄水期长江口底栖生物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峡库区蓄水期于2004年在长江口区进行季节性(2、5、8、11月)综合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出现底栖生物种类依序为2月127种,5月为114种,8月和11月分别为83种和97种.在种类组成中,以多毛类占首位(42~70种)、其次软体类17~32种.甲壳类和棘皮类较少.底栖生物优势种有15种,其优势度(D2)值以多毛类丝异须虫(0.27~0.36)和小头虫(0.18~0.26)明显高于其他种类.底栖生物的平均总生物量以2月和5月较高,分别为19.7g/m2和23.4 g/m2.在生物量组成中,以软体类最高为5.6~12.2 g/m2.底栖生物的平均总密度以5月和11月最高,分别为623.0个/ m2和781.7个/m2.在生物密度组成中,多毛类的密度居首位(194.8~625.6个/ m2).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H')值最高为2月(2.94)和5月(2.76).生物种类丰度指数(D)值以2月较高为1.34.各月的生物种类均匀度指数(J)值均不足1.通过调查分析,长江口外水域及口北少数站的底栖生物量和密度,仍保持高于河口附近测站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人工鱼礁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其系统结构特征及能量流动规律是评估人工鱼礁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本文以辽东湾觉华岛海域人工鱼礁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春、夏、秋季的生物资源调查,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通道(Ecopath)模型构建了该人工鱼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揭示了人工鱼礁建设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生态系统以牧食食物链占主导,营养级为1~4.10,最高营养级为鲬,关键种为日本蟳。系统总能量传递效率为6.28%,35.08%的能量未进一步利用,流入碎屑。总初级生产/总呼吸为2.98,显示该系统为自养演替;联结指数为0.28,系统杂食指数为0.32,Finn's循环指数为6.08%,平均能流路径长度为2.49,说明该系统的生态系统规模、物质再循环率、复杂度及稳定性均较高,但仍处于发育阶段,距离成熟系统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流域生态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以陕西吴起县柴沟和合家沟为例,通过样地的植被和土壤调查,在小流域尺度上分析了退耕10 a后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方式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草本群落结构相近,相似性系数为0.925。人工修复区乔灌草三层的层盖度和为99.03%,三层的物种数和为85,草本层的株均高为0.41 m,还有该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自然恢复区;而平均生物量、群落密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分别为5.890 t.hm-2、8.11×105株.hm-2、8.8%、1.251 g.cm-3和48.9%,均低于自然恢复区。两区土壤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5年~2013年对西沙群岛中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监控数据,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相似性指数等对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隶属于4目25科61属131种,科级多样性平均值为3.03,属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71,标准化的G-F指数平均值为0.13;鲈形目珊瑚礁鱼类种类及相对丰富度均占有绝对优势,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具种类较多、相似性较低特征,随着珊瑚礁环境质量下降、西沙群岛渔业活动的频繁以及超负荷的捕捞导致鱼类数量及密度减少,珊瑚礁鱼类密度呈下降趋势,平均鱼类密度从2005年的3.10尾/m2,下降到2013年1.23尾/m2,个体较小、游泳能力较强的礁栖鱼类更适合礁区生存,平均体长在6.00~10.00 cm。  相似文献   

9.
受三峡蓄水影响,长江中下游水文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四大家鱼产卵适宜度下降以及像中华鲟这类生殖洄游性鱼类鱼卵孵化率降低。建设人工鱼礁是缓解长江渔业资源衰退、保护长江物种多样性、保持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文基于CFD方法,以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流条件作为建模依据,研究了不同布设间距下透空正六面体型人工鱼礁周围水流的运动规律。在综合考虑鱼礁块体的生态功能性、经济合理性及施工难易程度的基础上,以鱼礁背流面的鱼类最大适应流速作为流速上限,提出以6 m作为长江中下游透空正六面体型人工鱼礁的最佳布设间距。  相似文献   

10.
闽江口以南近海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江口以南近海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和多样性及其与底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叙述和讨论。结果表明:本次调查获得大型底栖生物标本经初步鉴定为114种,其中多毛类63种占首位,占总种数的55%。总生物量为14.42 g/m2,总栖息密度为161个/m2。在总生物量组成中,甲壳动物占优势为29.7%,在总密度组成中,多毛类占优势为37.9%。从多样性方面来分析,多样性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高、丰度高、均匀度亦高。在泉州湾口、镇海角和浮头湾有文昌鱼分布,值得重视和保护;而在莆田的兴化湾、东山的诏安湾出现了大量的短吻螠,具有资源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