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北京十三陵地震台建设了一个高度集成的地震观测监控系统,将原来分散的观测项目(如测震、GPS、气氡、气汞、电磁波、地电场等测项),改造为集中到一台服务器管理,在一个监控平台上统一实现了对台站数据的收集、入库、管理、处理、监控等业务;对这些观测项目可以在控制台上直接取数并将数据入库;初步实现了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监控的软件管理系统,减少了系统维护工作量,方便台站工作人员操控。监控系统的地震前兆数据监管软件系统DataMonitor可准实时监视数据,检查数据的异常和到达情况,并向台站数据管理人员告警;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统计,包括数据到达情况统计、缺数统计、数据连续率统计等。该系统还提供多种前兆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前兆数据的各种常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讯控制软件"是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站、前兆中心的核心软件.在天津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建设与运行中,与"通讯控制软件"有关的重要技术问题,主要包括前兆中心无法收取台站仪器数据、<通讯控制软件>自动收数、DFG-B型智能测汞仪原始数据接收与转换等问题,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逐一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对这些技术问题加以总结提炼.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期间天津地震前兆台网运行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天津市地震局迅速进入应急体制,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汶川地震期间天津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监控、数据管理、台站综合评比、数据服务、总结评估等项工作,以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距〈1100km观测点(83个)的28%。由此分析了我国地热观测的现状及预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观测孔勘选不理想有待筛选改进,数据资源私有应在全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南京基准地震台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管理的最早地震台站之一,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南京基准地震台地处著名的南京市中山陵风景区内,周围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环境得天独厚。台站设有测震、地磁、地电、形变、短水准观测项目,是一个综合型的地震监测台站,并承担着全球大震速报、全省地震速报、地震前兆监测任务及与国际、国内资料交换的任务。在南京基准地震台的历史变迁中,始终把地震监测、科学研究放在第一位,留下了珍贵的地震观测资料,为我国地震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粤闽交界90年以来ML≥4.5地震前水化学前兆资料,结果表明:(1)水化学前兆异常形态复杂多样,以短期和短临变化为主;(2)同一台站震前所观测的异常变化具有多测项同步异常的特征;(3)震前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形态与震中距有关。同时研究表明,统计水化学异常出现的集中程度无法判定未来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7.
蒙城地震台地磁绝对观测数据主要通过手工方式计算处理,由于内容多而繁琐,很容易出现人为错误,而且工作效率不高。本文介绍了“蒙城地震台地磁绝对观测数据处理分析软件”,该软件将绝对观测日常数据处理工作有效整合,形成了流程,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并能够对数据进行误差统计、趋势分析等,以了解观测资料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距〈1100km观测点(83个)的28%。由此分析了我国地热观测的现状及预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观测孔勘选不理想有待筛选改进,数据资源私有应在全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震区的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因此获取了上万条MS3.3~6.4级地震动观测记录。地震记录显示这些余震的震中距和震级分布比较均匀,为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奠定了较好的数据基础。本文基于汶川地震MS3.3~6.4震级范围内、震中距小于150 km区域范围的余震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了汶川地震余震(MS≤6.4)的衰减关系模型,并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PGA)给出了具体的衰减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以监测预报工作为导向推进数字化监测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震预测的发展方向,是从协同的观点,多层面地统筹考虑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实现基础研究与实际地震预测工作的结合.本文从如何利用原有监测资料、连续前兆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前兆监测体系数据报送体系等地震监测工作环节,分析地震监测教学如何与监测工作方向相一致,并对教学改革如何结合台站技术人员更新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以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业务流程为例,从技术路线、系统结构没汁、系统功能分析和技术实现等方面分析并介绍了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开发时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探讨了建立基于B/S结构、J2EE技术架构、集中和分布相结合的数据模式、创新的组件装配方式、Oracle9i数据库、中间件和多层体系结构等多项先进技术进行系统实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王浩  姚远  张松 《地球与环境》2005,33(Z1):87-90
介绍了水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功能。系统针对现场监测人员的实际需要,集成了各种与监测有关的信息管理、检索查询、资料整编、统计分析、图形可视化、报表制作、监测数据建模及预测等功能;还讨论了监测软件开发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系统具有自主版权,功能齐全,数据库及系统架构设计合理,有助于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和反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着力研究和开发了江苏省地震局的测震数据库、前兆数据库的共享、管理与集中发布技术。主要运用JSP(Java Server Page)技术及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语言对测震的JOPENS系统中MySQL数据库、EQIM数据库、及前兆Oracle数据库等进行进一步地开发。搭建了一个行业内跨计算机操作平台的可视化的地震科技数据共享、交换及管理平台,实现了多种地震科学数据的(例如近、远震地震信息、各学科的运行率等)在线可视化、基于Google Map检索的地震信息服务等。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集任务管理、样品管理、采样管理、分析管理、报告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监测站全方位管理,和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简述了江阴市环境监测站LIMS系统的开发背景及设计框架,实现了业务全流程管理,使之适应环境监测发展的需求。此外,着重介绍了系统的基础信息管理、综合任务管理、监测计划管理、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管理、报表管理等主要模块及其应用,以及系统建设平台特色,并提及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为今后同行业监测站LIMS的建设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滇池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及特点整合流域信息资源,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流域水环境管理可视化平台的可能性,根据流域地理水文等特点,结合ArcGIS系列开发软件和SQL数据库开发技术,以NET为中间件开发平台,完成系统设计与构建,主要实现流域信息数据管理维护、数据搜索查询和可视化决策功能,利用GIS可视化功能反映流域水环境的特点,为滇池流域水环境管理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是在一个特定组织内,通过集成软件、硬件和专业服务来管理该组织的环境行为。燃煤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对电力企业环境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燃煤电厂为研究对象,以Access为后台数据库,以Visual Basic 6.0为语言开发工具,开发研究了燃煤电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软件。该软件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管理水平。所开发的软件最终编译成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包,能够脱离开发环境在Windows系统下独立运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出,水利部对流域机构水质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落实水利部水文局“七项制度”的要求,全面提升科学管理、数据准确、客户满意的质量方针,及时准确地提供监测数据,急需建立一套松辽流域水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转向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的跨越,本文对构建松辽流域监测信息平台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