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后苏州河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二期工程应以截污治污、底泥疏浚和综合调水为重点,并围绕这3项重点分别开展规划研究.同时,提出了可采取的工程措施,分析了工程效益.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二期工程的预期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2.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截污治污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截污治污效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定位的2000年污染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苏州河水系污染源的分布及排放特征,并结合区域截污治污设施现状和污染源纳管的可能性等因素,对二期工程的截污治污规划进行了研究.测算了二期工程可能截除的污染源数量,污水量和截污率等指标,提出了二期工程截污治污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苏州河进行综合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提出苏州河水环境系统是由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和水资源利用人工循环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综合整治必须引进或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文章对如何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构想,即一个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模式:“:污染源-GIS-水质模拟-治理规划-工程措施-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水文、水质和污染调查结果,分析了苏州河水质和污染现状和综合环境质量,提出了影响苏州河水的8项主要环境问题;严重的有机污染;底泥对水质的污染;支流对干流的污染;上游来水水质;合流污水系统的溢流;河道不利的水动力条件;航运影响;沿岸景观和陆域布局不合理等。根据这些分析,作者从苏州河的功能定位和治理目标出发,提出了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设想。  相似文献   

5.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苏州河进行综合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提出苏州河水环境系统是由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和水资源利用人工循环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综合整治必须引进或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文章对如何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构想,即一个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模式:“污染源-GIS-水质模拟-治理规划-工程措施-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干流水质模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廖良  徐祖信  刘东胜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36-138,142
对《苏州河水质模型的开发》课题完成的大部分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水质模型的选择及其原理、模型研究的内容与开发方法、干流水质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并据此给出了关于苏州河水环境特性的一些参数值,计算的基准时间为1999年夏季苏州河第3次调水试验时期。需要指出的是,苏州河正处于动态的综合整治过程中,模型中有关参数也会随其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7.
栏目题 目作者N0论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发展战略曲格平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专栏苏州河的功能定位与综合整治目标略论影响苏州河水质的若干因素苏州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苏州河东段陆岸地区规划设想苏州河水量水质预报模型研究苏州河截流区外非点源污染调查苏州河水体黑臭机理及底质再悬浮对水体的影响综合治理苏州河市民建议两则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 赵仲兴 陈一申等 俞进 钱毅 阮仁良 应太林等 汪义达等环保产业专栏环保产业——上海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环保国际规范与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生命周期评价概述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的总体途径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改善河道水质,逐步修复河道原有生态功能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上海市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实施的基础上,立项开展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实用技术研究。旨在通过选择苏州河上游区域某一自然河道,建立完整的滨岸缓冲带体系并进行现场试验,开展上海地区滨岸缓冲带的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工作,同时考察滨岸缓冲带生物栖息地功能、滨岸带景观功能和改善河流水质功能等方面的功效。文章阐述了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设计中的一些思路,分析了基地选址及环境条件,从植被选择及其群落配置、坡度选择、取样管设置、面源污染防治试验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试验基地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六支流截污、综合调水等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苏州河沿岸的污染源大部分已被截留,河水水质大有改善。但是,苏州河北新泾以下河段,由于沿江37座合流泵站雨季排江的冲击负荷,雨天苏州河水体仍有黑臭。向苏州河进行曝气复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对解决突发性的冲击负荷所造成的水质恶化、消除水体黑臭、恢复苏州河水生生态系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州河的功能定位与综合整治目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苏州河水“变情”,是上海人民长期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根据市委、市府确定的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该文论述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方案的基本思想,提出苏州河的功能定位要从实际出发,并全面考虑迈向21世纪的上海城市发展需要,使苏州河综合整治成为上海环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相似文献   

11.
苏州河沉积物中的硅藻及其污染指示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苏州河的北新泾处状沉积物中的硅藻丰度、种类及其数量的变化,优势种属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整段沉积物中上、中、下层硅藻的丰度、种类相对很少,苏州河一期污水截流工程建成后,水质有所改善,有利于藻类生长和繁殖,沉积下来的硅藻也增多。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中的硅藻变化能有效地反映苏州河的污染变迁趋势;苏州河的水质污染以前极其严重,近年来有所改善,其主要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2.
苏州河6支流截污工程的优化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是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最重要的治水工程之一。在工程进一步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根据多次污染源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按水系截污、沿河截污与区域截污相结合、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污的3项原则,对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进行了优化调整,使截污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际纳管污染源数量由原计划的820个增加到2977个,实际截除污水量由原计划的6.8万m^3/d增加到26万m^3/d,6交流区域的截污率由22%提高到85%以上,6条主要交流的平均污水截除率接近70%,其他一些主要交流污水截除率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苏州河截流区外非点源污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摸清苏州河截流区外的污染物量以及对苏州河下游段水质的影响,为苏州河截流污水工程的运行和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美国环保局的非点源负荷函数和城区污染物流失量负荷模型等方法,对苏州河截流区外(黄渡—北新泾区段)地表径流等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1)非点污染源是目前苏州河截流区外最主要的污染源;其中,畜牧业污染为本区最大的非点污染源。(2)北新泾断面是本区污染物向下游(截流区)排放的主要控制点。(3)截流工程实施后,非点污染源将成为苏州河污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苏州河水量水质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钱毅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1):18-19,31
根据建立的一维非恒定流水量模型和一维非稳态水质模型,定量预测苏州河在截污工程实施前后的水量和水质变化规律,探讨进一步改善苏州河水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苏州河氨化菌进行了生态调查,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水体中氨化菌数量普遍较高,上游至下游氨化菌数量逐步增多。赵屯至北新泾5个断面之间的差异很小,均在104个/mL左右,浙江路桥和武宁路桥的氨化菌数量要比上游的5个断面高出1个数量级。苏州河下游武宁路桥和浙江路桥断面水体中全年氨化菌数量季节变化较大。氯化菌的数量与水体中总氮和氨氮成正比,与硝酸盐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苏州河的污染底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底泥与流动水相的边界环境为研究对象,应用苏州河底的释放与耗氧规律,在控制地面水水质标准的环境基础上拟定了底泥评价分级标准,将评价的有机污染指标确定为未污染,污染、重污染底泥的类型级别。应用拟定的分级标准对苏州河的污染底泥进行评价,指出若对属于重类型的部分河段底泥进行整治,则整个市区段底泥释放至水相的深度,将接近地面水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