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解磁湖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以及各污染物的潜在生物毒性,对磁湖8个底泥样品中6种金属元素(Cu、Pb、Ni、As、Hg、Cd)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磁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磁湖底泥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是Cd和Cu,其次是Pb、As、Ni、Hg。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Cd>As>Cu>Pb>Hg。  相似文献   

2.
徐州市区故黄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故黄河表层底泥和底泥剖面样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系统测试,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故黄河底泥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故黄河底泥基本未受Cr、Ni的污染,个别采样点受到重金属元素Cu和Pb的中等程度污染,大部分采样点受到Zn的中等程度及以上污染,且Zn含量分布范围宽,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Zn>Cu>Pb。潜在生态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故黄河底泥内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的潜在危害很轻。  相似文献   

3.
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对泮河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泮河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泮河底泥已经不同程度的受到了Cu、Zn、Cr、Cd、Hg的污染;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Hg>Cd>Cr>Cu>Zn>Pb。对泮河底泥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评价显示,以当地背景值作为参比值进行评价,泮河属于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贡献因子是Hg和Cd。  相似文献   

4.
三亚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亚湾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Zn>Pb>Cu>As>Cd>Hg。10个站位单个重金属都处于低污染水平,重金属平均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b>Zn>Cu>As>Hg>Cd;研究区域多种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均属于低污染。6种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大小是Hg>Pb>Cd>Cu=As>Zn;监测海域的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  相似文献   

5.
邵坚  赵晓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5):184-188,193
为全面了解辽宁太子河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测试了太子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铜、铅、镉和锌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辽宁太子河底泥沉积物中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Zn≥Cu>Pb;金属污染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Zn>Pb,其中Cd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潜在来源,对粤东近岸海域153个表层沉积物样本中重金属(Cu、Pb、Zn、Cd、Cr、Hg和As)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重金属排放特点解析了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了背景值,入海河口及其附近区域是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区。地累积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Pb>Cu>Hg>Zn>Cr>As>Cd。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生态风险,Hg和Cd是主要的贡献因子,需加强监测。分析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电子垃圾拆解、化石燃料燃烧、涉重金属企业排放、农业生产活动和船舶排污。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采用了单因子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泰安市城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价,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城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Pb、Cd、Cu、Zn、Cr、As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11、6.8、1.15、0.86、0.41、0.29,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Zn>Cr>As>Pb;各道路综合污染程度依次为东岳大街>岱宗大街>泰山大街>龙潭路>温泉路。城市道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Cd污染严重的明显特征,潜在生态危害单项系数达到204,重度污染程度,其余重金属Pb、Cu、Zn、Cr、As轻微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214.88,达到中度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蓄水运用期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三峡库区干流及支流共采集了24个沉积物样品,测定了Cu、Pb、Zn、Cd、Ni、Cr、As和Hg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金属元素Cu、Pb、Zn、Cd、Ni、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03、59.40、137.63、0.75、46.81、86.31、18.07和0.109 mg.kg-1,均高于长江沉积物背景值.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Cu>As>Zn>Ni>Hg>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污染对三峡库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Cu>As>Pb>Cr>Zn,其中Cd的贡献因子最大.总体上讲,三峡库区蓄水运用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并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河流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2004年常州市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定量评价了河流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常州市河流底泥已经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Hg污染最为严重。各重金属对常州市河流污染的程度为:Hg>Cd>Cu>Zn>Pb>Cr>As。  相似文献   

10.
典型河流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湘江株洲段丰、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的72个表层底泥样品进行分析,评价重金属Pb、Zn、Cd、Cr、As及Hg对河流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河流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从朱亭断面到白石断面枯水期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丰、平水期低;底泥疏浚后霞湾断面底泥中的重金属在短时期内得到控制,但是一段时间后重金属污染仍然存在。湘江株洲段各采样断面污染程度排序为:马家河断面>霞湾断面>白石断面>一水厂断面>枫溪断面>朱亭断面。各断面表层底泥总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都达到了重度或者严重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金属矿山选冶活动造成的矿区及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累积特征不同.为了解密云水库上游金矿和铁矿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的异同及污染状况,对区域内典型的金矿和铁矿矿区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2种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其污染状况.结果表明,2种土壤中除As外的其它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金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铁矿矿区.相关性分析表明,金矿矿区土壤中Cu含量与Pb、Zn(p<0.01)及Cr、有机质(OM)含量(p<0.05)之间显著相关,pH值与Pb含量(p<0.01)及Hg含量(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铁矿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金矿尾砂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铁矿尾砂,与矿区土壤污染状况一致.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金铁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均已十分严重,金矿矿区土壤污染程度高于铁矿,金矿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Hg>Cd>Cr>Cu>Zn>Co>As;铁矿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b>Cd>Cr>Co>Cu>Zn>Hg>As.该研究数据可为同一区域内不同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有效监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天津北塘排污河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塘排污河是天津市海河以北市政污水的主要受纳水体,其污染十分严重。该研究于2009年沿河采集其沉积物,调查重金属Zn、Cu、Cr、Pb、Cd和Hg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这6种重金属沿河呈波浪变化,其中Cu和Zn在西碱河入河口处最高,Pb、Cd和Hg在靖江桥处最高,而Cr在京津高速路桥处最高,其平均含量的大小变化顺序为Zn﹥Cu﹥Cr﹥Pb﹥Cd﹥Hg。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评价表明,这6种重金属的整体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均比较严重,京津高速路桥处污染最为严重;靖江桥处风险等级最高,潜在生态风险最大;就整条河而言,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Cd﹥Hg﹥Cu﹥Zn﹥Pb﹥Cr,而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Cd﹥Hg﹥Cu﹥Pb﹥Zn﹥Cr。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为全面了解太原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研究区内共采集了80个土壤样品,测试了Pb、Cu、Ni、As、Cd、Cr、Hg、Zn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壤环境总体污染程度处于无-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处于轻微危害程度.相对...  相似文献   

14.
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2,他引:13  
秦延文  张雷  郑丙辉  曹伟 《环境科学》2012,33(12):4291-4299
为了解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Pb、Cu、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采用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分析了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Pb、Cu、Zn)不同赋存形态的含量,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最后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的富集程度最为严重;赋存形态分析表明4种金属均主要以可提取态形式存在,各元素生物有效性即可提取态含量排序为:Cd〉Pb〉Zn〉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元素Cd为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其次是Pb,Cu和Zn则较为轻微.4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排序为:Cd〉Pb〉Cu〉Zn.  相似文献   

15.
乐安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过2003年对乐安河沿线12个采样点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检测,采用污染综合指数法(P)、地积累指数法(Igeo)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分别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表明,乐安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严重,根据Igeo,污染水平上游段Cu>Pb>Zn,中游段三者相当,下游段Pb>Zn>Cu,根据RI把乐安河沿线分为源头低生态风险型,上游单一金属高生态风险突出型,中下游多金属高生态风险综合型三种,三种评价方法反应的总体趋势一致,但也有不同之处,应用过程中宜将三种方法相结合综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对环渤海11个采样点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u、Cr、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92,31.73,73.68,11.34,0.448,21.94 mg · kg-1.与国内典型的河口和海湾比较,Cu、Cr、Zn、As处于相对较低水平,Cd、Pb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表现出相似的空间变化规律,即高值区集中在辽东湾,次高值区在渤海湾,低值区位于莱州湾.相关性分析表明:Cr、Cu、Zn、Cd、Pb可能具有相似的输入源,As的主要来源可能与其它几种金属不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r、Cu、Zn、As属于清洁级别,Pb处于轻度污染水平,Cd处于偏中度污染.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对渤海典型海域生态风险构成的危害程度排序为Cd>Pb>As>Cu>Zn>Cr.Cr、Cu、Zn、As、Pb均为低生态危害等级,Cd以中等生态危害等级为主,局部海域出现强、很强、极强生态危害等级.  相似文献   

17.
淀山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与底栖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X-ray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淀山湖沉积物中1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各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Cd、As、Pb、Cu、Cr、Zn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为:Al〉Fe〉K〉Na〉Ca〉Mg〉Ti〉Mn〉Zr〉Zn〉Sr〉Rb〉Cu〉C...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萍乡蔬菜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采样区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重金属的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其单项污染指数依次为Hg>Ni>Cd>Cu>Zn>Pb>As>Cr,其中Cd、Hg、Pb、Ni含量均高于对应元素的江西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但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都较低.总的来说,萍乡蔬菜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和安全范围内,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对2010年太湖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含水率、孔隙度、粒径、总磷和烧失量这8种理化指标和Cu、Zn、Ni、Cr、Pb、Ba、Mn、Co和V这9种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大小为:Mn>Ba>Zn>Cr>V>Ni>Pb>Cu>Co,且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这9种重金属与太湖流域地质作用紧密相连,同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和重金属空间分布分析可知,北太湖段和南太湖段重金属含量均从湖岸向湖心有所减少,西太湖段重金属含量从湖岸向湖心有所增高,湖心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相对均匀.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反映其具有同一污染来源.通过PCA和PMF分析可知,太湖重金属来源多样,交通和工业复合源是最主要的来源,成岩作用是第二主要来源,农业是第三主要来源.此外,收集分析了2000~2020年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通过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可知,Cu、Zn、Ni、Cr和Pb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呈下降趋势.这为太湖今后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