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再制造工程是一种末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方式。阐述了再制造工程的内涵、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地位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再制造所能够带来的巨大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出结论:再制造工程是末端产品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最佳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绿色再制造工业是一个新兴工业,能够生产低价格、高品质、高环保的产品来满足公众需求,并为社会发展节约大量能源和材料。绿色再制造工业能够使社会财富进入健康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时期。通过综述再制造工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巨大效益,提出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为再制造工业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再制造产业是我国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破解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调研和分析了国内外再制造标准的制定、修订现状,提出了再制造产品评价的现实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再制造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针对我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阶段,提出了具有较强适用性的评价方法。本研究将为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和产业政策提供技术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资源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产品的环保性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21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再制造产业已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再制造,会大大减少对环境不利的影响,例如,可以减少废弃物,而且可以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制造中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再制造生产是指对回收的废旧产器进行拆卸和清洗,对某些零件采用高新表面工程技术及其它加工技术进行翻新和再装配,使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性能等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的过程,再制造生产统筹考虑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再制造策略,以资源和环境为核心概念,优先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可再制造性等环境属性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基本目标(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等),从而使退役产品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情况下重新达到最佳的性能,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再制造产业实现重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材料、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无疑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再生的一种有效保证,从环境角度来估计,再制造一产品所需能源是生产一新产品所需能源的1/5至1/4[1]。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当前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形成原因,相应提出了一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源最优化回收的再制造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对寿命末端产品的处理选择分析出发,建立了末端产品回收梯级模型,提出基于最优化产品末端回收选择的再制造工程回收的附加值最大,环境污染最小,综合效益最高,并分析了再制造在产品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两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国正大力发展汽车再制造业。汽车再制造业的发展最先是从国外开始的,美日德3个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汽车再制造方面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汽车再制造业发展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通过从法律法规、回收渠道、运作3个方面进行了国内外比较,以期寻求适合我国汽车再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汽车再制造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高度契合了国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实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回顾并总结了再制造产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浙江为例分析了浙江省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并对下阶段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4年第50号为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再制造行业管理,确保再制造产品质量,引导再制造产品消费,根据《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节[2010]303号)及《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工信厅节[2010]192号),经过现场审核、产品检验与综合技术评定,并经专家论证,天津光电久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3大类26种产品符合再制造产品认定相关要求,列入《再制造产品目录(第四批)》,现予公告。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节约的内涵和再制造的潜力分析为切入点,从循环经济的4R战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的绿色再制造3个发展阶段及典型案例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再制造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强调制定相关标准、完善监管体系和加强宣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再制造有利可图"条件下,建立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领先者"和"追随者"再制造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保持竞争优势和扭转竞争劣势。结果表明:领先者再制造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积累竞争实力;领先者再制造企业具有"先发优势",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的概率更大;追随者再制造企业可以借助再制造水平优势,扭转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方法,对废旧电机再制造项目进行循环经济特性评估的方法进行了初探。废旧电机再制造,实际上是一个充分保留废旧电机中的附加值,使其进入下一步循环的过程。利用生命周期评价从“起点到终点”的思想,以及其评判的基本方法,可以评判出废旧电机再制造项目的不同技术工艺的循环经济特性的优劣以及相对于其它回收方法的优势,以解决常规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在应用至废旧电机再制造行业时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的要求,为支持再制造产品的推广使用,促进再制造旧件回收,扩大再制造产品市场份额,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开展了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该文构建了考虑报废回收环节的汽车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选取某企业生产制造的某款发动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集清单数据代入模型计算包括报废回收阶段在内的发动机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值,根据结果可分清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责任,综合各种因素对一些主要贡献指标做到有的放矢。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回收再利用省去了原材料开采、冶炼等诸多环节,可有效降低发动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未来轻量化、再制造、材料再循环等绿色技术路径是发动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通过形成减量化、再制造、再使用、再利用的4R循环体系可更加有效地挖掘出发动机的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5.
环境学习曲线与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根年  李静  魏艳旭 《环境科学研究》2011,24(10):1194-1202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依据环境技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运用1995—2007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建立了我国大陆30个省区(省、市、自治区)碳排放环境学习曲线(ELC),并依据ELC模型预测了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 结果发现,按照过去12 a的自然趋势,2020年各省区的碳减排潜力为15%~58%,全国碳减排总潜力为30.6%. 从“需求”与“可能”出发,将9.4%的缺口按比例分配到9个高碳省区,并依此重新计算各省区碳减排目标和分担率.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循环经济以系统论和生态学的理论为基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同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的今天,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是消除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武器。或者说,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两支重要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7.
结合"经验计算法"和我国能源消费、燃料燃烧的具体情况,计算2000-2013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建立中国能源碳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和计算得出的能源碳排放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能源碳减排成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能源碳减排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中国能源碳减排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即能源碳排放基数大且不断攀升,缺乏高效的体制机制、政策支持,未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能源碳减排措施落实效果有待提升等。推动能源碳减排立法、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技术创新、节能提效、碳汇、强化政策支持,是中国能源碳减排工作更好更快推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对碳减排驱动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线一控"(DBOC)的碳减排方案,对其配套制度与推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以中国省区为例,基于DBOC的碳减排方案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提出了建立国内各省区间的碳减排激励机制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光伏-储能系统成本收益经济模型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能源分析模型, 以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碳排放强度和碳补偿回收期、能量回收期分别作为经济效益、碳减排效益和能源效益的评价指标, 并以山东省胶州农村5, 8, 10, 15kW光伏和11kW·h储能系统为案例, 分析增加储能系统后的经济-碳排放-能源特征.案例表明, 增加储能系统会带来负面效应, 其中经济效益变化最大, 碳减排效益次之, 能源效益变化最小.以10kW系统为例, 静态投资回收期延长34.7%, 内部收益率降低20%, 碳排放强度增加5.36%, 碳补偿时间延长5.83%, 能量回收期延长0.56%.通过延长系统使用时间, 扩大光伏安装规模, 能够增加用户经济收益, 同时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 缩短碳补偿时间, 从而降低储能系统对整个系统经济-碳排放-能源效益的负面影响.在离网情景下, 安装储能电池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经济收益, 碳减排效益和能源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无废城市”建设可以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对于在城市整体层面实现碳减排十分必要,且二者在目标和路径上具有协同性,应协同推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然而,目前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存在融合度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固废处理处置排放偏高以及相关碳排放理论与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的关系和协同推进的问题,估算“无废城市”建设产生的碳减排效益和潜力,识别“无废城市”建设中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的发展目标以及政策建议,为切实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