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毫米波技术应用于人体安检的现状,介绍了一种国外的用于远距离探测人体藏匿物品的便携式被动毫米波非成像探测技术[1]。其探测算法对一个手动扫描过程中记录的波形的单峰性进行评估。其开发的探测器在实验室环境下,距离测试物样本3米时,对于衣服下藏匿的爆炸物和金属物的探测概率接近100%。希望本文可以拓展国内毫米波研究人员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陶瓷刀的普及带来的安检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几类行李检查和人体检查设备检查陶瓷刀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包括通道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金属探测门、采用X射线背散射技术和毫米波技术的人体检查设备,分析了为使金属探测门可以探测到陶瓷刀产品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安检设备应对陶瓷刀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协同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在城市层面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以来,部分省份和有关区域也在积极探索省域和跨区域层面“无废城市”建设。为了提高固体废物治理水平,最终实现“无废社会”,迫切需要在国家战略高度系统研究点线面协同推进策略,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从不同维度有序开展。为此,本文梳理了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对城市层面“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短板进行了分析。对标“无废社会”终极目标,提出应从城市、省域、区域三个层面协同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并提出了协同推进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策略,最后提出了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目标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既是"无废城市"建设的试点探索期,也是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无废城市"建设的过渡时期。"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全面总结了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根据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固体废物治理能力等新要求,从深度、广度和融合度三个方面提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发展方向。最后本文提出制定《"十四五"无废城市试点实施方案》,谋划启动第二批"无废城市"试点,建立国家级"无废城市"试点交流平台等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无废城市”建设可以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对于在城市整体层面实现碳减排十分必要,且二者在目标和路径上具有协同性,应协同推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然而,目前我国“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存在融合度不足、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固废处理处置排放偏高以及相关碳排放理论与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我国“无废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的关系和协同推进的问题,估算“无废城市”建设产生的碳减排效益和潜力,识别“无废城市”建设中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无废城市”建设与碳减排协同推进的发展目标以及政策建议,为切实发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年7月藻类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强壮前沟藻生消过程中水体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强壮前沟藻本次培养周期共21d,前15 d为生长期,之后进入消亡期;生消过程中水体散射光谱变化明显,叶绿素浓度较低时,散射系数随波长增加近似呈幂函数衰减,而叶绿素浓度较高时,蓝绿光波段散射系数随波长增加呈现近似线性增大趋势,红光波段叶绿素强吸收造成的散射谷更明显;生长期和消亡期时,散射系数与叶绿素浓度幂函数回归的可决系数均随波长增加逐渐增大,750 nm波段达到最大值,R2分别为0.95、0.97;生长期时,蓝光波段散射占总散射量的比例逐渐减小,而红光波段逐渐增大,绿光波段变化较小,但基本呈现增大趋势,水色由蓝绿色逐渐变为红褐色,消亡期时,恰恰相反;生长期和消亡期的绿蓝、红蓝、红绿波段散射比与叶绿素浓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随叶绿素浓度增加水色逐渐趋近于长波颜色.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黄海圆岛岛基太阳光度计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实测数据,在优选时空匹配窗口的基础上,对最新版本MODIS C061 AOD产品开展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尺度的采样窗口,采用30 km×30 km空间采样窗口、±0.5 h时间采样窗口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验证结果。在此时空窗口下,MODISA AOD产品(550 nm)与岛基观测数据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到0.98,春季、秋季和冬季AOD产品精度满足NASA的设计要求,夏季数据存在较大误差,符合NASA期望误差([(0.04+0.1*AOD),(-0.02-0.1*AOD)])的比例仅为40%,气溶胶模型假定不合理是其可能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8.
颗粒物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代表颗粒物的数量浓度随粒径的变化特征,掌握PSD的分布信息对于理解海洋碳循环和量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年夏季和秋季两个航次的现场实测数据,本文进行了参考粒径D0对PSD的影响研究,探讨了秦皇岛近岸水体不同季节PSD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颗粒物的比例构成对散射及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对推动水色遥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17年6月和9月秦皇岛附近海域的实测数据,获取了各站位有机颗粒(POM)、无机颗粒(PIM)的浓度以及散射、后向散射等光谱参数,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水体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各波段比后向散射系数的变化幅度明显增大,变异系数CV最大值出现在550 nm处;通过建立散射、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SPM)以及与PIM和POM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水体的后向散射受水体颗粒物构成影响较大,与有机、无机颗粒物浓度之间的模型精度较高,均方根误差(RMSE)的变化范围为0.0094~0.0143,模型精度在700 nm处最好;同时,分析了无机颗粒物的比例构成(PIM/SPM)对散射效率和后向散射效率的影响,得出相对于散射效率Qbe,后向散射效率Qbbe受无机颗粒物比例构成影响最大,但是Qbbe与PIM/SPM的相关性并不是很高,决定系数R2为0.4。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室内藻液配比实验的实测数据研究了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及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3种典型赤潮藻的归一化散射光谱存在较大差异,但红光波段675 nm处叶绿素强吸收引起的散射谷均非常明显,而蓝绿光波段散射谷的波长位置却有所不同;400 nm、550 nm、660 nm、750 nm波段的散射系数与叶绿素浓度均存在非常高的相关性,回归曲线因藻种差异变化较大;绿蓝、红蓝及红绿波段的散射比与叶绿素浓度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随叶绿素浓度增加水色逐渐趋近于长波颜色,回归曲线也因藻种差异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