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不断提高建筑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现场环境的运行管理,以实现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绿色环保要求。建筑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属于公共危害,需要管理部门加强对噪声控制程度的研究,实现对噪声的控制,才能适应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节能减排能促进社会和经济更长远的发展,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等都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企业实行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措施分析来看,阐述节能减排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步推进,建筑行业飞速发展。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环保节能理念深入到各行各业,包括建筑行业。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环保节能理念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资源消耗大户和环保隐患大户的化工生产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对这个问题应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就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  相似文献   

5.
TFT-LCD制造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减排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TFT-LCD制造企业以合肥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第8.5代TFT-LCD项目为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节能宣传和培训,提高节能减排意识,通过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从能源计量、节能奖惩、加强重点能源消耗管控等方面完善体制,层层剖析节能减排管理,使节能减排工作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08,(7):F0002
节能减排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正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面对资源环境压力。企业是未雨绸缪还是临渴掘井?节能减排是企业的负担还是机遇?节能减排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吗?如何合理利用节能减排手段与机制?怎样把握节能减排背景下的商业机遇?  相似文献   

7.
面对严峻的能源及环境形势,国家大力推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部分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了过分追求污染物处理效率,盲目投资建设末端治理设施而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原因,并对企业如何实施节能减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出建议,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及着力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实质性地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染料生产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探索染料行业的节能减排途径是当前非常重要、紧迫的任务。以某偶氮染料生产企业为例,通过对其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发现企业节能减排空间。从清洁生产工艺、设备改造、废物回收利用、余热回收、能源管理5方面来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染料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并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建筑,将节能环保理念渗透在建筑设计的每个细节中。分析融入节能环保理念的建筑设计过程,对其中的架构环保节能设计、节能环保材料的选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太阳能利用以及电气节能技术在绿色环保节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过程。通过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总设计,绿色节能环保建筑构造的优化设计以及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建筑的高质量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并行不悖、融为一体。在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行动中,这些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推进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工作。在书店里有专门开设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专柜等。交流中可以感受到这些发达国家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是非常认真而且非常努力的。  相似文献   

11.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尤其是项目建设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城市,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障碍。在肯定对节能减排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对节能减排障碍进行了剖析,为了加大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力度,阐述了国家节能减排的行业政策,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十项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节能减排意识在智能建筑中体现不明显,造成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环境节能减排下,建筑智能集成系统.首先,分析建筑智能化环境节能减排技术,以此为基础,应用ISO手段完善系统集成技术,应用BAS和OAS构建集成模式,在BMS平台上完成集成系统的实现,实现建筑智能化对环境节能减排影响的分析.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集成系统在智能建筑中更能体现节能减排意识,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可有效分析建筑智能化对环境节能减排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筑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能源的短缺,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话题,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建筑行业经常用到的节能措施和方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同行业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在于更加功能性的理念和讲究节能的实用思路,这也是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建筑设计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论述现代建筑关于体现节能减排功能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之下,我国洗涤行业的逐步发展与壮大应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整体方向和目标,加强节能减排意识,实施有关节能减排的措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洗涤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方法和经验的了解和学习,结合我国洗涤行业的实际特点,旨在找到适合我国洗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研究表明,虽然我国洗涤行业还处于快速扩大发展的初期,但我国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国外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特点,开拓创新,开发出适合我国洗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快速扩大发展的同时,与其他行业和领域一同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建筑的节能减排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该文采用情景分析法,通过预测广东省2020年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分析不同政策选择对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进而梳理可行的节能减排途径,得到以下结论:(1)到2020年,广东省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将增长至3 547万tce和15 825万t CO_2,相对于2010年,增幅分别为41%和54%;推广可行的建筑节能技术,可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约25%;(2)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增量以及节能减排潜力均大于居住建筑,节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推广是未来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3)楼宇自动化系统、热泵、太阳能热水器、建筑围护结构和节能灯具是广东省最具有推广潜力和节能潜力的5项技术;(4)节能灯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在新建公共建筑中的推广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在既有居住建筑中的推广是未来最有潜力的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建设阶段,建筑部门能耗超出国家全社会能耗的1/5。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将鼓励更多的节能技术和促进建筑部门碳减排政策。基于此,通过评估建筑部门在碳达峰年前后的建筑存量,筛选关键减排技术,对比分析了不同减排技术的应用对建筑部门的经济效益和减排潜力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2025,2030,2035年,中国建筑存量将分别达到763亿,817亿,857亿m2。筛选出的26项建筑部门关键减排技术应用将在2025,2030,2035年带来4.62亿,4.74亿和4.68亿t CO2减排潜力,年度平均碳减排成本为1604元/t,年度总减排成本为2960.2亿,3353.4亿,2685.6亿元。4个建筑子部门中,在建筑碳排放达峰前(2020年和2025年)、后(2030年和2035年)CO2减排潜力最大的子部门由北方城镇供暖转变为农村居住建筑。各项减排技术在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上的分布较为分散,即各子部门可通过比选各项技术特征推广有效的减排技术。因此,绘制预测年建筑部门减排技术的MAC曲线,能够为建筑行业碳达峰期间筛选经济高效的减排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在于更加功能性的理念和讲究节能的实用思路,这也是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建筑设计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论述现代建筑关于体现节能减排功能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省长胡春华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各地各部门各有关企业一定要始终高度重视,时刻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突出抓好唐山、邯郸、邢台、张家口4个重点市,“双三十”单位,“双百”企业,726家污染排放企业和钢铁、电力等6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同绕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相似文献   

20.
近日,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在节能减排项目审计中,积极关注中央企业在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深入项目现场,实地查看项目建设、生产运营情况,为总体把握审计项目情况奠定了基础。图为审计人员现场查看项目建设和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