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工具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可持续性科学的研究热点。在阐明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指出以下几个方面有望成为今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可持续性科学内涵和外延的拓展研究;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分析研究;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综合指数的影响研究;探讨评估综合指数可应用性、透明度和测度准确性的一般方法;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城市总体规划(简称“总规”)是实施城市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载体,战略环境评价(SEA)是连接抽象的、宏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设项目之间的桥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工具;指标体系是SEA工作的核心工作和评价依据。然而,当前存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规环评)指标体系与城市规划内容、城市可持续性脱节,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理论支撑等问题。本文首先归纳出城市可持续性的一般内涵,然后通过逻辑关系分析、影响评价矩阵的方法,识别总规的可持续性影响,构建了可持续性总规环评指标体系框架,最后以太仓为案例说明框架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际、国内很多组织对可持续性评价的方法进行过研究分析。本文对各种评价方法做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环境可持续性指数法(ESI)、生态足迹法(EF)、能值可持续性指数法(EmSI)、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SEI),并对每类方法的理论和应用作了介绍。通过分析指出不同方法适用范围与每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分析可持续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承载力3个方面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关联分析法,计算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承载力指数,最后,得出环境承载力指数,此外,对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区域发展模式的优化调整,银川滨河新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区域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各承载力系统之间属于良好协调状态,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呈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时其现状与根源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即:坚持以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并重的基本原则,实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建立起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利用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能源与污染的合理开发利用与解决途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环境自我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之路.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战略环评中产业结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影响环境的三个因素中,产业结构起着决定的作用.我国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低度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高消耗、高排放产业的状况,是防止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长期机制和根本出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环评应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为宗旨,以评价产业结构变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主要内容.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循环经济理论,针对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资源可承载能力、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考虑建立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新疆10年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政策鼓励力度、促进产业集聚等。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结构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主要环节,它的组合类型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胁迫,因此对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估是极为重要的,其评价结果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利用环境承载力定量表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由经济效益、环境资源产出率和环境资源满足度三因子集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矩阵转换评价方法。以本溪市作为实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产业结构极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结合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土地资源影响特点,探索了战略环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和思路. 以土地资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为研究手段,构建了涵括土地资源生态属性、经济属性及社会属性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重点产业战略实施前后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空间变化,深入剖析了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的环境合理性. 结果表明: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重点产业战略实施后,能源重化工产业重点布局、大规模发展区域综合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较现状降低10%以上,而非重点发展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有所提升,因此,重点产业发展中必须结合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合理调整产业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0.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构建以发展度、协调度和支撑度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对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人工生态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将资源和环境状况作为"支撑度"指标评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而计算城镇发展的综合可持续性水平.以福建省铁山镇为例,应用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铁山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为0.617(取值范围0~1),属于中等可持续水平,水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瓶颈因素.该评价方法可以辨识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李靖  李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73-175
通过安徽吉阳核电厂址气象塔观测系统获取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地区的风频规律性,并按南沿江流、北沿江流对塔层风速分布进行幂函数近似拟合,估算了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本区主导风向多集中在偏东北风上,而且频率很高,次主导风向则略有差异;塔层风廓线分布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由廓线求出的n指数推荐值为:A类0.165,B类0.167,C类0.192,D类0.313,E类0.406,F类0.463;南沿江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为1.547 063 m,北沿江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为1.738 45 m。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原子结构的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一些缺乏严谨性的情况。针对能级交错与分裂、洪特规则等内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例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16.
关于长江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忠梅  陈虹 《环境保护》2016,(18):32-38
尽管自2015年国家出台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以来,制定"长江法"的呼声不断高涨,但距离形成共识、理性发声尚有较大距离。文章围绕是否需要为长江立法、为长江立一部什么样的法、如何才能立好"长江法"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描绘出"长江法"这一图景的面貌,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区域尺度绿洲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文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绿洲稳定性的内涵,并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从绿洲所处的地理位置、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评价了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冲洪积扇型绿洲稳定性最高,其次是位于地下水溢出带下方的冲积平原型绿洲,稳定性最差的是湖滨三角洲或散流干三角洲上发育的绿洲;②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植被指数可较好地表征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评价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的时间变化。绿洲规模的扩大及绿洲水分和植被的增加将加强绿洲的冷岛效应,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增加,表明绿洲内植被覆盖密度增大和植物生物量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模具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一般而言,模具在金属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被忽略,将之视为刚性体。然而在金属精密成形中,模具的变形对成形件的尺寸精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利用SuperForm软件针对模具在工件挤压过程中的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工厂实际生产的工艺制定、模具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包气带油污土层生物修复现场控制性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气带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涉及到石油降解微生物、石油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最或然计数法(MPN)、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和色质联机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淄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的水力学特性、氮磷营养元素、微生物和石油污染物.结果表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土层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大部分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且土层的渗透性极强,有利于开展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同时,长期的挥发、淋失和转化造成土层中石油污染物主要由高分子、高沸点烃类组成,且油污土层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太低,直接增加了生物修复的难度,成为不利于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汪永晨 《环境》2006,(2):68-69
2005年10月,湖北襄樊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打来电话,告诉我唐白河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