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NOx分解还原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和评价了NO_x分解还原的3类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金属离子置换的分子筛。在NO_x的碳氢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HC-SCR反应)中,同样有3类催化剂,即金属氧化物、贵金属和分子筛。由于Cu-ZSM-5是目前最有希望投入实际使用的一种,故本文重点介绍了它对NO_x的HC-SCR反应的催化机理,以及温度、O_2含量、Cu~(2+)的置换度、不同种类HC及HC含量等各种因素对Cu-ZSM-5的影响,并对其工作台试验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SO2在Co—Mo/AC催化剂上的还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守军  刘振宇 《环境化学》1999,18(6):519-525
本文研究了活性焦(AC)担载Co-Mo催化剂对SO2还原的催化性能。考查了催化剂不同的预处理方法,H2/SO2摩尔比和还原温度对还原过程硫产率的影响,并就硫化后的Co-Mo和活性焦在催化床不同的构成对硫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硫化后的催化剂在SO2+2H2→S+2H2O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佳反应温度300℃,H/SO摩尔比为3,空速6000L;kg^-1.h^-1条件下,生成硫的产  相似文献   

3.
过渡金属催化剂上CO还原NO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孟飞  朱波 《环境化学》1996,15(4):296-300
在一系列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考察了CO-NO和CO-O2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CO-O2反应活性高于CO-NO反应,催化剂表面NO解离是CO-NO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低温反庆有利于N2O的生成,高温有利于N2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钟铱钧  刘泽菊 《环境化学》1997,16(3):204-207
本文考虑了乙腈、硝基甲烷和乙二胺在Pt/HM,Pd/HM和CuO/HM催化剂上氧化降解产物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含氮产物在N2,N2O和NO2。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硝基甲烷氧化降解的N2选择性呈单调下降;而乙腈和乙二胺的N2选择性出现极小值;高温时N2选择性升高可能是氧化生成的NO在高温时更在利于和CN基或NH2基相互反应生成N2的缘故。对于乙腈和乙二胺的催化氧化降解活性为:Pt/H  相似文献   

5.
郝郑平  程代云 《环境化学》2000,19(3):204-208
本文对贵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体系催化剂上氟里昂12(F12)燃烧分解反应进行了活性谰价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TiO2,ZrO2/TiO2催化剂对氟里昂12燃烧分解反应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ZrO2/TiO2催化剂具有一定的臭氧-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蜂窝陶瓷表面预处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溶胶-凝胶技术对蜂窝陶瓷载体进行涂层,以CO氧化作反应模型,考察了浸渍次数、分散剂及La,Ce,Zr,Y,Co等组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La2O3对催化剂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两次浸渍的催化剂活性较高,浸渍原液中加入分散剂提高了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使最低完全转化温度降低了13℃左右.在La,Ce,Zr,Y,Co等组分中,Ce是最有效的活性助剂,当CeO2含量占Al2O3涂层的18%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而La和Zr的加入对催化剂活性无明显作用,Y和CO的加入则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在700℃下7h的热老化实验表明:La2O3的加入对催化剂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是,1050℃温度下24h热老化后的活性评价表明:La2O3的加入对催化剂热稳定性作用显著,与未加La2O3的催化剂相比,最低完全转化温度降低了15℃左右.  相似文献   

7.
氧化铈在非贵金属燃烧催化剂中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Ce含量对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的作用,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Ce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Ce含量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这主要是氧化铈能够阻止NiCo2O4相的生成,而NiCo2O4的生成对本系列催化剂的燃烧活性是不利的。实验还表明,在空气气氛下有利于形成NiCo2O4相,在N2/H2O气氛中不利于NiCo2O4相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在固定床、柱塞流反应器中,以浓度跃变方法进行过程应答实验,研究了在V2O5-TiO2催化剂上,存在O2时NO与NH3进行的选择性还原反应。根据应答曲线提出了该过程的反应历程,认为:反应是在吸附态的NH3与NO物种之间进行的,其速率控制步骤是NO的吸附;催化剂表面Vs^4+—OH再氧化为V^5+=0所需要的氧,可以从气相、也可以从体相骨架中逐层获得,而从V2O5体相骨架传递氧到表面是通过一个“氧空穴  相似文献   

9.
啤酒酵母吸附Cu^2+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啤酒酵母吸附重金属Cu2+离子的可行性及反应条件对去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啤酒酵母处理Cu2+,在起始浓度ρ0为20~400mg/L的范围内,吸附量w为2.98~12.03mg/g,说明用啤酒酵母去除重金属Cu2+是可行的.吸附反应在10~20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最适反应温度(θ)和pH分别为15~20℃和4.0~6.0,酵母细胞有一最适投加用量.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的分析表明,η与重金属离子种类有关,与酵母细胞种类关系较小;k值与酵母种类和重金属离子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搅拌速度和土/水比对Pb2+和Cu2+在可变电荷土壤和矿物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器上所加电压为0—100V时,Pb2+和Cu2+的吸附转化率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当电压>100V后,吸附转化率不再变化。这表明在<100V的低速搅拌下,外扩散是Pb2+和Cu2+吸附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而在>100V的高速搅拌下,吸附步骤为速率控制步骤。Pb2+和Cu2+的吸附量随土/水比的增大而减小。在二级动力学方程中,最大吸附量Xm随土/水比的增大而减小,动力学常数K随土/水比的增加而增大。Pb2+的Xm和水/土比(ml/g)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固定燃烧源排放N2O的采样,分析方法及其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瑞兰  赵海涛 《环境化学》1995,14(2):113-117
烟道气是一含有多种哗合物的复杂体系,除N2,O2外,还含有燃烧产物H2O,CO2CO,NOx,SO2和H2S等,烟气样在贮放过程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使各自的浓度发生变化,为了得到烟气中N2O含量的准确测定值,分别研究了H2O,SO2和NO的含量,放置时间对N2O生成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玻璃注射器不适于贮放烟气样,样品中只有H2O,SO2和NO三种化合物同时存在时,才会有进一步的N2O的生成,其  相似文献   

12.
罗孟飞  朱波 《环境化学》1996,15(3):193-198
本文考察了An-Mn,Ag-Co和Ag-Ce复合氧化物上CO,丙酮和吡啶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双组分Ag-Mn/Al2O3和Ag-Co/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均高于单组分Ag/Al2O3.在Ag-Ce/Al2O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速率言程可用r=kPo2^mPCO来表示,随着催化剂中氧化铈含量的增加,对氧的反应级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底层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排放N_2O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影响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一系列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一种农用土壤不同土层在碳源和NO_3含量不同情况下产生N_2O的能力。结果表明,试验用土壤的不同土层均具有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N_2O的能力.底层土壤产生N_2O的能力大于根区土壤:单独添加葡萄糖、NO_3或同时添加葡萄糖和NO_3.对土壤N_2O和CO_2释放的影响与土壤层次和观测时间有关;向土壤添加葡萄糖和NO_3,各个土层释放N_2O的能力均显著提高;从产生N_2O和CO_2能力的角度而言,不同层次土壤的微生物区系间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短期(24h之内)饱和泥浆好气培养法,可以区分土壤微生物区系在产生N_2O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用XRD Rietveld分析法,对共沉淀法制备的NiFe2O4在H2/CO2循环反应中的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NiFe2O4物相的含量逐渐降低,Fe2Ni1-x物相的含量及其(200)衍射的平均晶粒逐渐增大,并出现Fe3C物相,其含量增长较快.纯NiEe2O4经15次循环反应后,体系中NiFe2O4物相的含量只剩下5%左右,样品基本失去分解CO2的活性.NiFe2O4掺杂4%铬后,明显提高了NiFe2O4骨架结构的稳定性,虽经50次H2/CO2循环反应,体系中NiFe2O4物相含量仍然有20%,分解CO2的活性仍达到初始活性的40%.  相似文献   

15.
V2O5/AC催化剂对氨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考察了V2O5/AC催化剂对NH3选择催化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硝酸预氧化处理的活性焦为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很大提高,这是由于浓硝酸预氧化后,活性焦表面产生了较多的含氧官能团可能吸附更多的NH3,并且提高了活性组分V2O5的含量,反应气氛中加入SO2后,二都活性都增加,但差异消失,这是由于SO2存在时,反应生成的SO4^2-离子的酸性强于浓硝酸预氧化产生的含氧官能团的酸性,催化剂在使用前经过煅烧和氧化对催化剂活性有很大改善。SO2存在时,V2O5含量为1wt%的催化剂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N2O is a powerful greenhouse ga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structing the ozone layer. This present work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d doping on N2O formation over Pt/BaO/Al2O3 catalyst. Three types of catalysts, Pt/BaO/Al2O3, Pt/Pd mechanical mixing catalyst (Pt/BaO/Al2O3 + Pd/Al2O3) and Pt-Pd co-impregnation catalyst (Pt-Pd/BaO/Al2O3)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These catalysts were first evaluated in NSR activity tests using H2/CO as reductants and then carefully characterized by BET, CO chemisorption, CO-DRIFTs and H2-TPR techniques. In additio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actions of NO with H2/CO 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N2O formation mechanism. Compared with Pt/BaO/Al2O3, (Pt/BaO/ Al2O3 + Pd/Al2O3) produced less N2O and more NH3 during NO x storage and reduction process, while an opposite trend was found over (Pt-Pd/BaO/Al2O3 + Al2O3).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actions of NO with H2/CO results showed that Pd/Al2O3 component in (Pt/BaO/Al2O3 + Pd/Al2O3)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O reduction to NH3, and the formed NH3 could reduce NO x to N2 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N2O formation. Most of N2O formed over (Pt-Pd/BaO/Al2O3 + Al2O3) was originated from Pd/BaO/Al2O3 component. H2-TPR results indicated Pd-Ba interaction resulted in more difficultto- reduce PdOx species over Pd/BaO/Al2O3, which inhibits the NO dissociation and thus drives the selectivity to N2O in NO re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