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Adsorption of Cu(Ⅱ) on rice straw char from acidic aqueous solutio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稻草炭对Cu(Ⅱ)的吸附特征,探讨了Cu(Ⅱ)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稻草炭对Cu(Ⅱ)有很高的吸附容量,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拟合Cu(Ⅱ)吸附等温线,因此可以描述稻草炭对Cu(Ⅱ)的吸附,其预测的Cu(Ⅱ)在pH 4.5和pH 5.0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628 mol.kg-1和0.763 mol.kg-1.稻草炭对Cu(Ⅱ)的吸附量随体系pH升高而增加,但吸附Cu(Ⅱ)的解吸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当吸附体系pH≤4.5时,Cu(Ⅱ)解吸率大于55%,说明此时以静电吸附为主;在较高pH条件下Cu(Ⅱ)以非静电吸附机制为主.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稻草炭表面有丰富的—COOH和—OH等含氧官能团,Cu2+与含氧官能团形成有机络合物导致—COOH吸附峰位移.Cu(Ⅱ)吸附使稻草炭颗粒的Zeta电位向正值方向位移.结果说明Cu(Ⅱ)在稻草炭表面发生了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太湖沉积物粒径分布及其对Cu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来源的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利用筛析法和吸管法对不同来源沉积物进行分级,测定不同粒径沉积物中Cu含量及不同粒径沉积物对Cu2+的饱和吸附量,研究沉积物对水溶液中Cu(Ⅱ)的吸附特性,从粒径分级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太湖沉积物对Cu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粒径范围在0.002-0.1 mm,其颗粒组成以粉砂级与粘粒级为主,养殖区沉积物小粒径比例较高,小于0.05 mm粒径沉积物的比例为82.45%;吸附实验研究表明,粒径小于0.005 mm和0.005-0.01 mm沉积物中Cu含量较高,且此粒径沉积物对Cu(Ⅱ)的吸附量最大;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沉积物的吸附过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个阶段,且吸附过程以表面吸附为主,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动力学曲线拟合较好,其R2值达0.999以上。吸附热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比较适合描述沉积物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其R2大于0.99,对照区、养殖区和生活污水区沉积物对Cu(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29.20,249.98,261.20 mg.kg-1,方程式中的强度因子1/n不适合描述沉积物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型饮用水除氟材料Bio-F除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SEM、BET、FT-IR、XRD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Bio-F的表面微观结构及吸附氟离子机制.结果表明,Bio-F吸附氟离子后比表面积由12.411m2·g-1减少为10.692m2·g-1,平均孔容减少了0.004 cm3·g-1,最可几孔径分布在1.88nm左右.Bio-F吸附氟离子的过程包括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吸附方式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离子交换时材料与氟离子结合可能形成Ca10(PO4)5CO3(OH)F.  相似文献   

4.
以壳聚糖为原料,以聚乙二醇(PEG)双缩水甘油醚为联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凝胶树脂,并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Cu(Ⅱ),Ni(Ⅱ),Co(Ⅱ),静态吸附性能,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该吸附对Cu(Ⅱ)离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Cu(Ⅱ),Ni(Ⅱ)Co(Ⅱ)三种离子共存时,能选择吸附Cu(Ⅱ),其选择系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离子强度对恒电荷土壤胶体吸附Cu2+和Pb2+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化学》2001,20(6):566-571
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离子强度、表面电位对恒电荷土壤胶体吸附Cu2+和Pb2+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强度越小,表面电位越高,土壤胶体对Cu2+和Pb2+的吸附量越大.在离子强度小于1.0mol*kg-1范围内,土壤胶体对Cu2+和Pb2+的吸附包括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离子强度大于1.0mol*kg-1以后,土壤胶体对Cu2+和Pb2+的吸附受专性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腈氨基膦酸型螯合纤维对汞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瑞霞  张宝文 《环境化学》1998,17(3):231-236
本文对氨基膦酸型螯合纤维吸附Hg(Ⅱ)离子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平衡pH值对吸附百分率的影响,探讨了此螯合纤维对Hg(Ⅱ)离子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该螯合纤维对Hg(Ⅱ)离子的吸附基本符合Freundich型等温方程式,并且具有较大的螯合容量和较快的吸附速度,在较低pH值下,对Hg(Ⅱ)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磷酸活化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廉价而高效的吸附材料为目的,研究向日葵秸杆基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向日葵秸秆为原料,经H3PO4活化制备活性炭,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溶液pH值为5~6时活性炭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向50 mL 170 mg·L-1的溶液中加入0.5 g活性炭,温度为45℃、吸附时间为1 h时,对Cu2+的去除率可达98.3%;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Cu2+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特征,静态吸附容量可达41.03 mg·g-1;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过程,且为吸热的化学吸附过程,膜扩散为速率控制步骤,离子交换可能在吸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磷酸活化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廉价而高效的吸附材料为目的,研究向日葵秸杆基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向日葵秸秆为原料,经H3PO4活化制备活性炭,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特性,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温度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溶液pH值为5~6时活性炭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向50 mL 170 mg·L-1的溶液中加入0.5 g活性炭,温度为45℃、吸附时间为1 h时,对Cu2+的去除率可达98.3%;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Cu2+在活性炭上的等温吸附特征,静态吸附容量可达41.03 mg·g-1;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过程,且为吸热的化学吸附过程,膜扩散为速率控制步骤,离子交换可能在吸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粘土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和吸附特性,常被用作垃圾填埋场的衬层,吸附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及重金属离子,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研究了pH值对蒙脱石吸附Cr^3 、Cd^2 、Cu^2 、Pb^2 和Zn^2 等五种重金属离子的影响,以及有化学络合剂EDTA和几种有机酸存在条件下,蒙脱石吸附Cr^3 、Cd^2 、Cu^2 、Pb^2 和Zn^2 五种重金属离子的效果。为了接近自然吸附状态,实验采用了离子交换柱进行连续吸附。结果表明,pH值对Cu^2 、Pb^2 和Cu^2 的吸附率影响极大;化学络合剂以及有机酸的存在降低了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影响的强弱(设其符号为y)顺序为Y(Pb^2 )≤y(Cd^2 )≤y(Zn^2 )≤y(Cu^2 )≤y(Cr^3 )。  相似文献   

10.
离子强度对吸附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介绍了水溶液中离子或分子的水合、吸附剂表面的双电层模型以及内层与外层表面络合物,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一般来说,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时,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静电作用减弱,疏水作用增强,络合作用变化不大.电解质离子能通过与吸附质离子产生离子交换竞争、对吸附质产生盐析或盐溶效应、改变溶液中大分子吸附质分子的大小、与吸附质离子形成离子对等方式影响吸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快速PFU微型生物群落毒性试验法对铜,铅,砷的联合毒性进行了研究,并用相加指数法评价其联合效应。结果表明,Cu(Ⅱ)与Pb(Ⅱ),Cu(Ⅱ)与As(Ⅴ)的联合毒性为协同作用;Pb(Ⅱ)与As(Ⅴ)的联合毒性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CT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C)为基材,Cu(Ⅱ)为印迹离子,制备了CTS/PVP共混印迹球[Cu(Ⅱ)-IICP]和CTS/PVP/C共混印迹球[Cu(Ⅱ)-IICPC].以Cu(Ⅱ)的吸附量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种共混印迹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CTS/PVP的质量比为6∶4,活性炭质量分数为0.6%,Cu(Ⅱ)模板剂质量分数为0.05%,所制备的两种共混印迹球吸附性能较佳,且对Cu(Ⅱ)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物理吸附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印迹相比印迹材料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FTIR谱图分析,Cu(Ⅱ)模板主要与CTS和PVP中的—NH2和—OH发生了配位作用.XRD谱图分析结果表明,CTS与PVP、C、Cu(Ⅱ)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改变了CTS原有的晶体结构,使其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Ⅱ.尾矿砂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尾矿砂颗粒对Cu,pb,Cd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以及各种环境条件因素对颗粒表面吸附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细微尾矿砂颗粒对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烈的吸附作用,并且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根据表面络合反应,对尾矿砂颗粒表面基团可能参与的表面络合反应和吸附的重金属形态进行了讨论,并应用简化络合反应模式,求取了尾矿砂颗粒与Cu,Pb,Cd的表面络合形成的条件稳定常数pK_(ad)。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胶原纤维固化黑荆树单宁对Cr(Ⅵ)的吸附.采用不同温度、pH值等条件进行吸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固化黑荆树单宁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柱动力学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对Cr(Ⅵ)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不明显;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该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柱动力学特性;Cr(Ⅵ)的吸附过程可能存在3个反应,即Cr(Ⅵ)与吸附剂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Ⅲ),Cr(Ⅲ)和-COOH之间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以及Cr(Ⅲ)与单宁的邻位羟基发生螯合.图8表2参10  相似文献   

15.
低品位硅藻土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土是一种生物硅质沉积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工业上常用作吸附材料。但低品位硅藻土不利于直接加工利用,在矿产开发中常被忽视或丢弃。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低品位硅藻土,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低品位硅藻土吸附四种重金属离子(Pb2+、Zn2+、Cu2+、Cd2+)的动力学规律,用伪一阶、伪二阶模型及粒内扩散模型(Weber和Morris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硅藻土对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同时,实验也研究了硅藻土吸附Pb2+、Zn2+、Cu2+、Cd2+的热力学,并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D-R方程都能很好地描述硅藻土对Pb2+、Zn2+、Cu2+、Cd2+的吸附热力学。并且硅藻土对这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6.
市售绿茶自混合水溶液中吸附除去铬(Ⅵ)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春芬  杨中民 《环境化学》1994,13(2):176-180
本文探讨了国产茶叶(市售云南产绿茶)的结构、成份和溶解,以及在不同浓度、时间、pH、温度的条件下,自混合溶液中大量吸附铬(Ⅵ)的特性。结果表明,浸泡过的茶叶对Cr(Ⅵ)的吸附率略低于未泡茶样,在一定条件下,Cr(Ⅵ)的吸附量可达到4.96mg/g。我们建议在这复杂体系中,用离子交换吸附过程形成表面配合物,以及发生化学作用的综合吸附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酿酒酵母对Cu2+生物吸附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废啤酒酵母分析了pH值、加菌量等影响啤酒酵母吸附Cu2 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pH4.5,吸附时间1—1.5h,加菌量0.01g·ml-1为最佳吸附条件;酵母对Cu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酵母菌细胞壁表面的—COOH,—NH3以及脂肪在其吸附铜离子时起着重要作用,NaOH处理的酵母吸附能力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硒(Se)在水中主要以SeO32-和SeO42-离子形式存在,具有溶解度高、迁移能力强、毒性高等特点,过量摄入会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零价铁(ZVI)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且廉价的环境修复材料,通过表面氧化层的吸附作用,以及ZVI、吸附态Fe(Ⅱ)以及绿锈等活性次生矿物的还原作用,将Se(Ⅳ)和Se(Ⅵ)主要还原为低毒性、低溶解度的Se(0),从而去除水中高毒性的SeO32-和SeO42-.纳米零价铁(nZVI)比表面积大、活性更高,去除Se的速率更快、效率更高,可以将SeO32-和SeO42-更多地还原为Se(-Ⅱ).利用无机粘土、生物炭等材料负载nZVI,不仅可以解决nZVI易团聚、易迁移、潜在毒性风险高等问题,还可以通过载体材料的吸附、pH稳定、电子传递等作用,进一步增强nZVI对水体中Se的去除效果.实际环境中的缓冲...  相似文献   

19.
小球藻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分析了影响小球藻吸附Cu2 ,Cd2 和Zn2 三种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 ,并对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吸附抑制开展了初步试验研究 .结果显示 ,小球藻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速度快 ,吸附容量大 ,适宜的pH值在 3 0— 5 0之间 ,其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良好 .另外 ,小球藻对Cd2 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其它离子 .由于电子云分布和轨道杂化等结构因素 ,三种金属离子在小球藻上的吸附选择顺序为 :Cu2 >Cd2 >Zn2 .  相似文献   

20.
2种水稻土中Cu(Ⅱ)和Pb(Ⅱ)的解吸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2种水稻土表面吸附态Cu(Ⅱ)和Pb(Ⅱ)的解吸动力学行为及柠檬酸和酒石酸对2种重金属离子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2种土壤对Pb(Ⅱ)的吸附量比Cu(Ⅱ)高得多,但无论在单一重金属体系还是Cu(Ⅱ)和Pb(Ⅱ)共存体系中,Cu(Ⅱ)的解吸量均大于Pb(Ⅱ),湖州水稻土Cu(Ⅱ)的解吸量大于嘉兴水稻土,说明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亲和力越大,吸附的重金属离子越不易解吸。用E lovich方程拟合动力学数据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解吸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Cu(Ⅱ)和Pb(Ⅱ)的解吸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迅速减小。Cu(Ⅱ)的解吸速率大于Pb(Ⅱ),柠檬酸和酒石酸不仅使重金属的解吸量增加,而且使Cu(Ⅱ)和Pb(Ⅱ)的解吸速率大大提高。2种有机酸对Cu(Ⅱ)解吸的促进作用大于Pb(Ⅱ),柠檬酸的促进作用大于酒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