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酸对砖红壤的溶解及固定态磷素的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4种土壤中常见有机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们与砖红壤反应后,Fe、Al的溶出特征以及P的释放规律,并对上述反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3种有机酸与土壤反应24h后,溶液中总Fe浓度随反应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但柠檬酸与土壤反应24h后,溶液中总Fe浓度则随反应体系pH值升高而增加.4种有机酸溶出土壤Fe的能力按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的顺序下降,溶出机制主要是络合溶解和还原溶解.溶液中Al的溶出量在4种有机酸-土壤体系中均随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且按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的顺序下降,溶出机制主要是质子溶解和络合溶解.有机酸对固定态磷素有明显活化效应,在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3种有机酸-土壤体系中,溶液中P浓度均随体系pH值升高而降低,但在柠檬酸-土壤体系中,则随体系pH值升高而增加.溶液中Al/P物质的量之比要远大于Fe/P物质的量之比,这表明土壤中P主要结合在铁氧化物表面,其活化与铁氧化物的溶解过程关系密切.此外,Al的存在对草酸活化固定态P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杰文  钟来元  郭荣发 《环境化学》2011,30(7):1348-1353
研究土壤Mn(Ⅱ)释放规律对揭示锰氧化物的形成机制和了解酸性土壤锰毒效应大小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柠檬酸溶解砖红壤过程中,Mn(Ⅱ)的释放速率在前4 h比较迅速,其释放数量可达24 h反应时间内总释放量的59.5%,但随后释放速率逐渐减缓.快速阶段被认为是土壤表面交换态Mn(Ⅱ)的释放,而慢速阶段则与土壤锰氧化物的缓...  相似文献   

3.
有机酸解吸土壤及矿物表面Cd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流动搅动法研究几种有机酸对土壤和矿物表面Cd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有机酸对Cd的解吸可能有质子的交换和溶解作用,以及有机配体与胶体表面对Cd的竞争作用.在40-50min内,红壤和针铁矿表面Cd的解吸达到稳态,而砖红壤和高岭土上并未达到稳态.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和草酸对Cd的解吸率在红壤土上分别为86%,96%,93%和61%;在砖红壤上分别为86%,80%,69%和64%;在针铁矿上分别为94%,93%,86%和87%;在高岭土上分别为34%,41%,35%和42%.用双指数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拟合Cd的解吸过程.不同有机酸解吸Cd的快反应速率常数为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慢反应速率常数为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除质子溶解作用外,有机配体与胶体表面对Cd的竞争力不同也是导致Cd解吸速率和解吸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可变电荷土壤对水体中磷酸根的吸附去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一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4种可变电荷土壤对磷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可变电荷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4种土壤对磷吸附鲢的大小顺序为昆明砖红壤>柳州红壤≈徐闻砖红壤>鹰潭红壤,与土壤游离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大小顺序一致.说明土壤铁、铝氧化物对磷酸根吸附有重要贡献.被土壤吸附的磷酸根在NO-3体系中的解吸量很小,一般不超过吸附量的10%,但在柠檬酸体系中磷酸根的解吸量量著增加,说明磷酸根主要通过非静电吸附机制被可变电荷土壤吸附.根据淋溶试验结果,昆明砖红壤、柳州红壤、徐闻砖红壤和江西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分别可达1 792、1 536、1 408和1 280 mg·kg-1,说明富铁可变电荷土壤可以用作水体中磷的有效吸附剂.从土柱淋溶试验获得的吸附量大于一次平衡试验所得值,说明由于磷吸附慢反应的贡献,磷的吸附量随平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应用不同活化剂处理不同性质的磷肥,并对其在玄武岩砖红壤中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玄武岩砖红壤上,活化剂处理磷肥均能显著提高蔬菜生物量,其中对磷矿粉无机活化剂处理后的生物效应最大;对磷铵则是有机2号活化剂的生物效应最大.玄武岩砖红壤中的铁、锰与磷素有效性关系密切,且在还原条件下的土壤锰对磷的固定作用更大;硅可促进土壤中磷的释放;供试活化剂不仅可促进难溶磷的释放,还可控释水溶性磷,使土壤供磷性能平稳.在体系中,活化剂对磷的促释和控释机理在于通过对土壤铁、锰、铝含量的调节而实现对磷的活化.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铝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仁扣  姜军 《生态环境》2005,14(2):253-256
通过吸附性铝的解吸实验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三种可变电荷土壤(2种砖红壤和1种赤红壤)吸附铝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等带有3个及3个以上活性官能团的有机酸在低pH条件下可以通过形成土壤一有机酸一铝三元表面络合物和增加土壤的表面负电荷两种机制显著增加土壤对铝离子的吸附量,但以前一种影响机制为主。乳酸、水杨酸、草酸和丙二酸等带有2个活性官能团的有机酸仅通过改变土壤的表面负电荷影响铝的吸附。土壤氧化铁是土壤吸附有机酸的主要载体,当用化学方法将土壤中的氧化铁除去后,有机酸对铝吸附的影响变小。在pH5.0时有机酸主要通过形成可溶性有机铝络合物减小土壤对铝的吸附,但有机酸的存在增加了Al^3 在吸附性铝中所占的比例,导致铝的解吸率增加。土壤中大量氧化铁的存在使其即使在低pH下也能对铝离子发生专性吸附,导致吸附性铝的解吸率减小。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锰氧化物的形态及其化学提取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顾雪元 《环境化学》2022,41(1):9-21
土壤中锰元素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风化后的锰主要以锰氧化物形式存在于土壤中.锰氧化物因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电荷低、对金属的亲合力强、氧化还原电位高等特性,对土壤中痕量金属的环境行为存在重要影响.化学提取方法是研究土壤中不同固相组分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从土壤中锰的来源及主要存在形态出发,介绍了不同价态锰(+2、+3、+4)...  相似文献   

8.
不同pH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黄壤中铝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九玉  徐仁扣 《环境化学》2005,24(3):275-278
用一次平衡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下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黄壤中铝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体系可以通过质子和有机酸阴离子两个因素促进黄壤中铝的活化.当pH>4.3时,有机酸通过络合作用促进铝溶解的大小顺序为:柠檬酸>草酸>水杨酸>乳酸,与有机酸和铝形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大小一致.有机酸阴离子可以通过自身的吸附增加土壤交换态铝的量,但质子作用对黄壤交换态铝的活化比有机酸阴离子的吸附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随pH值的降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有机酸对交换态铝的活化作用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低分子量有机酸活化的铝主要分布在土壤表面的交换位上,但在柠檬酸和草酸体系中,当pH值分别大于4.40和4.55时,活化铝主要分布在土壤溶液中.  相似文献   

9.
有机酸对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吸收Cu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有机酸的施加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对土壤中Cu的活化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吸收Cu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向土壤中施加质量摩尔浓度为2 mmol·kg-1的EDTA时,土壤中Cu质量分数为220.16 mg·kg-1与空白土壤中500.31 mg·kg-1相比明显减少,说明EDTA可以极显著的降低土壤中的铜质量分数,使其转化成水提取态的Cu浮于土壤表面,并大部分聚集在根部周围,同时向土壤中施加EDTA不但促进了对Cu的活化而且显著提高了李氏禾对Cu的吸收,叶中最高质量分数达到336.54 mg·kg-1是对照中80.34 mg·kg-1的四倍;而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则抑制了Cu的活化,但对李氏禾地上部分的Cu质量分数影响不大.有机酸对Cu的影响相对较弱,除EDTA显著降低了土壤中Cu质量分数外,其他有机酸对Cu的活化和李氏禾吸收Cu的影响与对照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的锰氧化物常与铁氧化物交结伴生,其形成和转化过程相互影响. Mn(Ⅳ)氧化物与Fe(Ⅱ)反应过程已有较多研究,然而有氧环境中低价锰氧化物氧化Fe(Ⅱ)生成铁氧化物的过程尚缺乏系统研究.本工作以黑锰矿为例,研究了开放体系中Fe(Ⅱ)在低价氧化锰矿物表面的氧化行为,分析了Fe(Ⅱ)浓度、溶解氧以及pH对Fe(Ⅲ)氧化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锰矿在氧化Fe(Ⅱ)形成针铁矿和纤铁矿的同时,自身被部分还原释放Mn(Ⅱ).当反应体系pH值为3.0时,溶解氧氧化Fe(Ⅱ)作用弱,主要为黑锰矿氧化Fe(Ⅱ)并在其表面生成针铁矿.当反应体系pH值升高至5.0,黑锰矿催化加速了溶解氧对低浓度(<5.0 mmol·L-1)Fe(Ⅱ)的氧化并生成水铁矿,随后转化成纤铁矿和针铁矿;Fe(Ⅱ)浓度升高(>5.0 mmol·L-1),反应初期Fe(Ⅱ)直接被黑锰矿氧化,形成了以针铁矿和少量纤铁矿组成的包覆层,并导致氧化速率减弱,而溶解氧在Fe(Ⅱ)后期氧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些结果丰富了表生环境铁锰氧化物的形成与共生机理,为土壤矿物形成演化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以花岗岩母质发育的旱地红壤和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耕作制度下土壤中锰的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中的锰更多地以代换态和晶形铁结合态存在;旱作土壤中的锰则较多地以有机态和无定形铁结合态存在.然而,单位有机质络合的锰量却是水稻土大于红壤。水旱轮作措施具有活化锰的作用,使得土壤中锰有效性更大并且主要以代换态存在。旱作土壤则不同,土壤活性锰除来自代换衣外,尚有大约45%以有机态或无定形铁结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12.
电解锰产业集聚区河流锰污染演变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桃河流域是我国锰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资源开发和利用形成的污染严重.通过对松桃河电解锰产业集聚区流域2015-2019年的8个典型断面的总锰监测数据的分析,用秩相关系数法探究了河流锰污染总体变化趋势,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河流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聚类结果对污染趋势做进一步分析.秩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松桃...  相似文献   

13.
余嘉政 《环境化学》1992,11(1):35-38
本文讨论了沉淀法和空气提气法去除电解锰废水中含有的锰(Mn~(2+))和氨-氮(NH_3-N),并研究了该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废水日排放量在300—400T之间的工厂设计了废水处理路线。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处理后的废水中Mn~(2+)和NH_3-N含量达到或低于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Electrolytic manganese residue (EMR) is a type of solid waste discharged from the process that converts solid manganese carbonate of rhodochrosite into soluble Mn(II) and generates anode mud under electrolysi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was a filtrate created by using distilled water as a dispersal agent for the EMR, followed by simple filtration. A calculated amount of sodium carbonate was added to recover the soluble Mn(II) via precipitation into manganese carbonate. Data showed that Mn concentration may be markedly decreased from 2069 to 36 mg/L, thereby reaching a recovery rate as high as 98%.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precipitation of Mn(II) from a leached aqueous solution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decreased as temperature gradually rose and that its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a was ?10.48 kJ/mol.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植物有效锰的形态分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效态锰含量,并加以比较和评价,从而确定出最优的土壤有效锰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种顺序浸提的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土壤的供锰状况,锰组分及其相应浸提剂为易溶态锰(O.05mol/LCa(NO  相似文献   

16.
亚甲蓝褪色反应测定水中痕量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和建立了一个新的催化动力学测定痕量锰的方法。它是基于在醋酸-醋酸钠介质中,锰对高碘酸钾氧化亚甲蓝褪色反应所具有的催化效应。在最佳条件下,用固定时间法,可测5—80ng/27ml范围内的锰。应用于水样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水培试验结果表明,Fe(2+)、Mn(2+)对水稻锌的吸收和运转有明显的影响.高浓度Fe(2+)或Mn(2+)(5μg/g)显著降低水稻吸锌量、抑制锌由根向茎、叶的运转.稻株生物量与叶片Fe/Zn比值或Mn/Zn比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叶片Fe/Zn>8或Mn/Zn>26时,水稻生物量明显降低.造成水稻缺锌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效锌含量低,而高浓度Fe(2+)和Mn(2+)是诱发和加重水稻缺锌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生产上应重视改善缺锌低洼稻田的排水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18.
锰氧化物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  魏东斌  杜宇国 《环境化学》2013,(7):1288-1299
以土壤/沉积物中普遍存在且具有较强氧化活性的锰氧化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锰氧化物体系对医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典型环境污染物的转化行为,并从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出发,分别综述了锰氧化物对酚类、胺类、氮杂环、氮杂环N-氧化物、酸类等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分子转化机制.为该类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其潜在风险的科学评价、有效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湘西锰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锰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初步提出了该区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热带亚热带土壤为研究对象,用连续分级浸提法探讨了土壤中锰赋存形态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锰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各形态锰的含量及其占全锰的比例随pH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代换态锰和有机态锰随pH值升高而减少,氧化态锰、无定形铁结合态锰和晶形铁结合态锰则随pH值升高而增加,土壤中锰的生物有效性则随pH值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