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物与肠道菌群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进入到环境中,这些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传递和放大,最终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环境污染物通过摄食进入消化道,影响肠道微生物稳态,进而危害宿主健康。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而对环境污染物、肠道微生物和宿主健康互作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综述了环境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微塑料、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等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代谢活动的影响,阐明了环境污染物诱导肠道菌群失衡而致病的关键步骤,为肠道微生物毒理学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为生态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物高通量的技术手段,构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着重研究环境毒物暴露下非靶生物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更深入地理解环境污染物的致毒机制,同时,它引进生物标志物为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平台.论文对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持、模式生物及其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推动生态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联合与低剂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抗生素已成为一类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物,它在环境中呈"混合-持久-低剂量"的暴露特征。因此,研究抗生素毒性效应,特别是它的联合毒性以及低剂量下毒性兴奋效应,对抗生素污染物生态风险的评价极其重要。以抗生素联合毒性的研究进展为主线,重点概述了抗生素二元混合物的急性和慢性联合毒性研究,指出了抗生素混合物间存在相互作用,它们的联合毒性并非表现为简单的加和或独立效应,且抗生素急性-慢性联合表现出的毒性效应也存在差异;发现了不仅单一抗生素具有Hormesis效应,低剂量抗生素二元混合物也具有Hormesis作用。但目前低剂量抗生素二元混合物对微生物的毒性兴奋效应研究较少,其毒性兴奋效应的预测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期为环境中抗生素的联合生态研究和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珊  许宜平  王子健 《环境化学》2011,30(1):158-164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评价对生物修复、生态毒性和环境风险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概括了影响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因素,综述了近年来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有毒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毒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性评价一般包括四个主要方面:污染物的环境转归;暴露势评价;对生物体系统影响的确定和风险性表征。本文就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就如何开展有毒污染物环境风险性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已被批准立项,并将于1992—1995年内付诸实施。本项目研究内容涉及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降解的化学过程;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及模型;生态毒理学效应;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和预测;以及生态调控对策等五个课题。它是一项涉及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和环境预防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项目。此项目科学意义重大,不仅是因为它与我国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因为它的研究将促进我国有关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此外,它将为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效应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积累方法学经验,从而为我国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有机污染现状评价法和环境影响度评价法对新疆库尔勒市平原区22组地下水水样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地下水有机污染物检测结果显示,无有机污染物超标项,有6项有机污染物检出,分别为反-1,2-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氯乙烯和甲苯,检出率最高的指标是甲苯(检出率为27.3%),其余5项检出率均为4.5%.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甲苯未污染占72.7%、轻度污染占27.3%,其余5项未污染占95.5%、轻度污染占4.5%.地下水环境影响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人和环境没有明显的潜在危害.库尔勒市平原区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检出主要受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土地利用类型和包气带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壤环境污染化学与化学修复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周启星 《环境化学》2006,25(3):257-265
概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重点涉及的土壤污染物以及近年来出现的4大类新型污染物,论述了土壤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动态与归趋以及相关科学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在评价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方法体系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污染土壤化学修复各种方法的化学原理以及为降低成本而实施的工艺强化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最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某地区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莉霞  王琳  姜朴  徐顺清 《环境化学》2011,30(9):1599-1603
为研究淮河流域下游某地区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对该地区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中污染物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监测的污染物浓度都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  相似文献   

10.
锰氧化物对有机污染物的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  魏东斌  杜宇国 《环境化学》2013,(7):1288-1299
以土壤/沉积物中普遍存在且具有较强氧化活性的锰氧化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锰氧化物体系对医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典型环境污染物的转化行为,并从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出发,分别综述了锰氧化物对酚类、胺类、氮杂环、氮杂环N-氧化物、酸类等典型环境污染物的分子转化机制.为该类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其潜在风险的科学评价、有效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渗透反应格栅(PRB)相对于传统的抽出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原位处理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运行不依靠外部力量或能源的输入,而是应用原位的地下水流来带动污染物与反应材料接触,最终将污染物去除.本文以地下水中六价铬(Cr(Ⅵ))去除为例,总结了PRB材料筛选过程;介绍了部分PRB场地应用实例,包括不同材料、结构类型、尺寸和PRB处理目标污染物的效果,及以零价铁(Fe0)为填充介质的PRB寿命研究现状.Fe0是实际场地PRB和实验室PRB材料研究中应用最广的材料.维持渗透反应墙的活性和渗透性能,是PRB能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详细了解反应墙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对于评价PRB的长期运行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概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生态风险评价是预测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或其中某些部分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性的过程。本文简要论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现状,介绍了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以及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兴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斌  邓述波  黄俊  余刚 《环境化学》2013,(7):1129-1136
目前环境化学研究热点逐渐从传统污染物转向新兴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环境中痕量新兴污染物往往会造成较高的危害和风险,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应对新兴污染物环境问题,首先要了解其环境风险,然后进行风险控制和防范.我国新兴污染物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我国新兴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和控制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本文综述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其风险防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大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中的新污染物、采样方法、检测方法、评价方法进行了扼要的综述,概括总结了大气POPs研究中人们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元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丹  王治江  王彤  白琳  刘兰岚 《生态环境》2010,19(2):275-280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6个控制单元2006年度废水量、COD和氨氮等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平均水平为0.4411,低于和高于平均水平的单元各有3个,其中浑河中游单元的评价值最低,只有平均水平的11.74%;辽河上游单元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值最高,是平均水平的1.8倍,更是浑河中游的15.6倍。然后,以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最低值作为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目标值,计算各单元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具有显著的区域间差异。最后,应用"污染贡献率"这一指标,分析了辽河流域COD和氨氮排放的重污染行业以及单元分布,指出了各单元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是多种生物生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精子作为雄性生物的生殖细胞,因高度分化丧失了自我修复能力,极易受环境因素的胁迫。但环境污染物致生物体精子损伤机制的研究目前尚缺乏完整、系统的体系。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污染物诱导精子产生氧化应激、改变生精细胞的细胞周期、诱导正常生精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和扰乱生物体雄激素水平4个方面综合探讨了环境污染物损害精子形态结构、功能以及降低精子数量的潜在作用模式,为开发精子损伤的早期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污染物致精子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微塑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可吸附环境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并改变它们在环境中的归趋;同时,这些污染物也会影响微塑料的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吸附、迁移、降解等行为,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风险.开展微塑料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研究是进行微塑料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作用等方面,而污染物对微塑料性质的影响研究及吸附后它们性质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据此本文总结了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以吸附为例,梳理了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综述了微塑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此展望日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未来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是大型底栖双壳类生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它具有个体小、分布广、来源方便、易于实验室驯养等特点,常被作为受试生物用于毒理学研究中,为评价污染物毒性作用提供有价值信息。从河蚬对各化学品的行为响应、耐受性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响应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将河蚬应用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存在的待完善之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总结出其可用于中国淡水水质基准制定、化学品毒性评价以及生物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组学在环境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体、动态和定量的原则来研究各种蛋白质的功能,系统地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和翻译后修饰等特征,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的特征,能实现对蛋白质的高效快捷的定量分析。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环境毒理学研究,可从蛋白水平上研究外源性化合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并从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特异型和高灵敏度的蛋白标志物,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策略和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毒害污染物进入水体和沉积物,从而对水生生物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开展毒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筛选高风险毒害污染物,是毒害污染物风险管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毒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水体和沉积物中毒害污染物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首先是采用预测或测定环境浓度(PEC或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