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江苏省 1 988— 2 0 0 2年经济与环境数据 ,建立了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模型和人均GDP污染排放量模型 ,分析各类典型环境指标与GDP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 ,江苏省的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表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 ;同时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总体上符合库兹涅茨曲线 (EKC)特征。由此得出结论 :江苏省目前仍处于工业发展期 ,环境污染物排放量EKC的转折点尚未达到 ,因此 ,江苏环境污染控制的投入有必要保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常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来描述,典型的EKc一般呈倒u形。对福建省1988—2008年的经济与环境系列数据研究表明,福建省工业“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符合EKC的典型倒“U”模型。工业废水和工业s02排放曲线为“U+倒U”形,EKC的转折点已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到达;工业废气排放曲线为正“U”形的右半部分,EKc的转折点尚未出现。因此,福建省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减少工业废气排放量,争取尽早跨越EKC拐点。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废水排放增长的EKC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浙江省1985~2004年经济和废水排放数据,通过分析经济因子与废水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浙江省废水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结果表明:浙江省废水排放与人均GDP的演替轨迹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1985~2004期间处于曲线的上升阶段。浙江省废水排放总量的EKC曲线理论转折点为人均GDP约34 305元,相应的废水排放总量峰值为35亿t,预测转折点出现的时间为2007年左右。工业废水排放量正处于EKC曲线的转折点附近,而生活废水排放量目前正处于EKC曲线加速上升的阶段,转折点出现的时间为2007年左右,对应的生活废水排放量的峰值为15亿t,是2004年生活废水排放量(11.6亿t)的1.3倍,形势非常严峻,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尤其要注重对生活废水排放的控制和治理,并且保持较高的治理投入。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太湖流域江浙部分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007年太湖流域江浙部分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以万元GDP的COD排放量为指标定量分析了三产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内部调整对流域COD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2007年研究区域GDP总量17 532亿元,三产比例为2.6:56.6:40.8,平均COD排放水平为1.76 kg·万元-1.第一产业COD排放水平最高,达13.86 kg·万元-1,但第二产业COD排放量最大,远高于第三和第一产业,是水体有机污染的最大贡献者.情景模拟分析显示,增大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低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减少纺织、印染、造纸、饮料、食品加工等高污染行业的比例,可以有效削减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KC)常用来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典型的EKC一般呈倒U形。通过对1986—2003年青岛市环境经济数据的经济计量模型研究,发现青岛市“三废”排放的EKC不完全符合典型的EKC特征,并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探索东盟国家碳排放的动态演变,并分析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定量关系,可为中国-东盟环境等合作提供借鉴参考。基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和联合国统计数据库发布的数据,结合曼-肯德尔检验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分析1970—2021年东盟碳排放变化趋势和结构特征等,初步探究东盟各国碳排放达峰情况,并验证东盟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人均碳排放量之间的EKC关系。结果表明,1970—2021年,东盟碳排放总量从1.22×108 t增加到1.74×109 t,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等排放量居前5位的国家碳排放总量占比近90%。1970—2021年东盟电力、工业燃烧、其他、交通和建筑部门碳排放量分别增加38.0、13.6、12.7、9.1和1.9倍。电力成为东盟碳排放最大的部门,排放占比超40%。以10年为跨度,东盟及各成员国碳排放量多数情况均呈增加趋势。2010年以来的趋势分析显示,文莱和泰国碳排放或将成为东盟最早实现碳达峰的国家。除文莱外,东盟其余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EKC曲线拟合程度均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对碳排放的作用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特征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分析武汉市1985-2001年近16年的“三废”排放量变化情况,发现武汉市“三废”的排放总量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类排放的时间规律相差明显。建立模型,将其人均GDP与“三废”排放的标准化值进行拟合,其计算结果显示:武汉市“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在1985-1994年曲线呈持续下降趋势,而1995-2001年曲线初步显现出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计算表明:武汉市“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为人均GDP为12338.46元左右。通过环境经济学分析发现武汉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能源结构变动和环境政策等4项因素是武汉市出现非标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结合江苏省1999—2010年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测算了资源环境损失价值和绿色GDP,认为江苏省这12 a间自然资源损失价值增加,总计达30 971.656亿元,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的依赖性增强。环境污染损失总价值达939.11亿元,总体在波动中增长,环境损害持续。绿色GDP从1999年的6 589.37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36 268.14亿元,12 a间每年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例平均为86.65%,12 a累计绿色GDP达206 334.50亿元。同时,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比例开始下降,12 a间分别下降1.414和0.26百分点;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例逐渐上升,12 a来共上升1.95百分点。总体而言,经济增长对社会资源环境的负外部性减弱,结构效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9.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KEC)假设.选取福建省1988-2007年环境与经济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福建省工业污染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耦合规律.以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作为环境指标,城市化率作为经济指标,应用SPSS和Excel统计软件,分析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化率的拟合并不符合EKC的倒"U"模犁,而是旱现正"U"型,拟合方程为二次函数,相关系数(R2)为0.9451,F检验值为146.33.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城市化率的拟合呈现"U"型的右侧部分,拟合方程为二次函数,相关系数(R2)为0.956 1,F检验值为185.12,即福建省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尚未达到环境质量趋好的转折点.工业同体废物排放量与城市化率的拟合呈现倒"U"型的右侧部分,KEC转折点已提前实现,且固体废物污染状况逐年明显改善,拟合方程为指数函数,相关系数(R2)为0.7446,F检验值为52.48.结论建议:福建省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应制定更加有利的环境政策,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其KEC转折点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中国省际COD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年COD排放量,对人均COD排放量和万元产值COD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最分析;同时,基于1999-2008年cOD排放量和经济发展数据,建屯了31个省区万元产值COD排放堪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并以所建立的环境学习曲线为依据,分析了1999、2002、2005和2008年4个时段的减排潜力变化及COD减排潜力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万元产值COD排放的负荷越小,万元产值COD减排的潜力越小;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万元产值COD排放的负荷越大,万元产值COD减排的潜力越大.  相似文献   

11.
Slat.  CL 《产业与环境》1996,18(2):93-97
在世界采金业综合评估的初步研究基础上,美国矿山局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难处理金矿石加工预处理阶段的环境控制技术费用,考察了三种类型的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的方法-焙烧,加压氧化和生物氧化。发现空气排放量焙烧法和加压氧化法情况下需要控制技术的主要污染类型,而废液排放在生物氧化法中受到更大关注,还发现,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方法的环境控制技术费用部分与总费用之比,除需要硫酸装置的焙烧炉情况外,其基本费用比高于运行费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空间错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必然带来污染物的排放,但从空间上看,由于各地区在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差异,经济总量与污染物排放量并非完全地呈正比例关系,两者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的现象(即空间错位)。为定量分析省域尺度上经济总量与污染排放的空间错位现象,分别以GDP和SO2排放量代表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排放量,借鉴城市地理学中错位概念构建了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并分析不同要素对空间错位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0年,(1)中国 SO2排放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1965.8×104 t增长至2006年的2588.7×104 t,至2010年降至2182.9×104 t;(2)中国经济增长与SO2排放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错位现象,空间错位指数在0.25左右;(3)分阶段看,2000-2007年的错位现象有所扩大,而2007-2010年的错位现象缩小;(4)广东、贵州、山西、江苏、浙江、内蒙古等少数省份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不匹配是造成空间错位的主要原因;(5)SO2排放量的变化缩小了空间错位现象,而2000-2006年经济的不均衡增长加剧了空间错位现象,2006-2010年经济增长则缩小了空间错位现象。研究结果对于调整区域经济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在柴油污染土壤中的萌发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松林  赵首彩 《生态环境》2004,13(4):569-571
选择以柴油作为土壤污染物,以单-外源环境因子污染水平为主要调控因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并且以不同质量分数的柴油污染土壤,在此情况下观察不同土壤柴油污染质量分数控制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抑制率与土壤柴油污染质量分数呈现指数线性相关关系,并且发现苜蓿发芽之后,高质量分数柴油处理组的幼苗出现黄叶和干枯现象。文章最后从土壤内柴油和柴油在土壤-大气界面间的迁移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目前中国农业源污染所处阶段及进一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人均农业GDP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当人均农业GDP达到7 037.04元时,中国农业源COD产生量达到拐点,拐点时的COD产生量为l 487.14万t;当人均农业GDP达到6 513.03元时,中国农业源氨氮产生量达到拐点,拐点时的氨氮产生量为193.72万t.若按照2000-2009年最低人均农业GDP年增长率5.76%来估算2009年以后各年人均农业GDP,那么,2014年中国农业源氨氮产生量将达到拐点,2016年中国农业源COD产生量将达到拐点.同时,由于农业源主要污染物产生量的区域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人口特征、农业生产特点等实际情况差异,辽宁、江苏、河南、湖北、广东、四川6省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各省的人均农业GDP之间未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东莞市1990—2010年经济与环境数据,探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替轨迹,得出研究时段内东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体呈"倒U型"特征,其中"倒U型"峰值大约出现在2007年人均GDP为4.51万元时;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废渣排放量3项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呈现弱的"倒U型"、"倒U型上升阶段"、"倒U型+倒U型上升阶段"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与污染物排放量、产业结构、环保政策及投资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结论建议:东莞市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等措施促进经济转型,加速"倒U型"曲线后半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以东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为数据基础,调查估算2010年东莞市33个镇街和25个水功能区的COD、氨氮入河量,并应用GIS技术及相关分析法分析污染物入河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东莞市各镇街及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呈明显不均匀分布,人口、GDP是影响污染物入河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②河网区、非河网区镇街的工业污染物入河量与GDP均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但非河网区单位污染物入河量GDP产出拟合曲线斜率是河网区的31倍,显示河网区镇街每增长单位污染物入河量所产生的GDP远远小于非河网区,河网区镇街往往付出巨大的污染代价而经济增长却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7.
环境基准反映了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阈值剂量与保护对象的临界效应之间的对应性,其本质是一种下限阈值。经由推导和检验而得到的环境基准,可以在环境管理方面广泛应用。太湖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其水质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活与经济,太湖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氨氮污染。该研究以太湖为对象,推导出太湖的氨氮环境容量,确定氨氮浓度控制目标和最大容许排放量,为今后太湖氨氮减排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环境基准共性推导模式,建立和率定了水环境系统阈值响应模型;为了确定环境容量,开展了多种情景的模型模拟,将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并无差异;建立的水环境系统的阈值响应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基于模拟结果比较而确定了氨氮的环境容量为1.334 mg·L~(-1),将其作为氨氮污染控制目标。以太湖流域2010氨氮年均浓度0.26 mg·L~(-1)为初始浓度,以20 a为模拟期,模拟不同排放强度下氨氮的浓度变化。将控制目标代入阈值响应模型,分析了不同排放情景下氨氮的浓度,通过情景模拟发现,氨氮的综合响应、消极响应(水体氨氮浓度对氨氮排放的响应)和积极响应(水体的自净能力)在不同排放强度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发现如果以20 a为目标期限,为保证氨氮浓度不超过污染物浓度控制目标,氨氮年度排放量要低于7.2×10~4t。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东莞市1990-2010年经济与环境数据,探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替轨迹,得出研究时段内东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体呈“倒U型”特征,其中“倒U型”峰值大约出现在2007年人均GDP为4.51万元时;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废渣排放量3项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别呈现弱的“倒U型”、“倒U型上升阶段”、“倒U型+倒U型上升阶段”特征。结果表明,东莞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与污染物排放量、产业结构、环保政策及投资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结论建议:东莞市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等措施促进经济转型,加速“倒U型”曲线后半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由于乡镇工业“三废”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大量使用,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致使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省环境保护局加强了对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还积极推行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城市集中了大量人口和工业,城市垃圾的排放量猛增,而且成分越来越复杂,远远超出了城郊的消纳和自然净化能力,造成在城郊周围地区累积而污染环境.处理不当,会造成对土壤、作物、大气、水域等,特别是地下水严重污染,加剧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