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效唑在土壤中降解、吸附和淋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MET)在土壤中的环境引为,MET在土壤中降解较缓慢并随土壤环境条件而异,淹水厌氧条件比旱地好氧条件降解更缓慢,灭菌土壤中未见明显降解,微生物培养试验表明,MET对真菌有明显抑止作用,以MET为唯一营养源的培养基上能生长出几种放线菌,在三种供试土壤中,MET在高有机质含量的黑土中吸附常数远大于黄棕壤和潮土;MET的淋溶则在砂粒含量较高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潮土中最快,黑土最慢,黄棕壤居间.  相似文献   

2.
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了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降解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均大大加快涕灭威残留物降解。25℃时,涕灭威在不同类型表层土壤中T_(0.5)为3~8d,其残留物总量的T_(0.5)为30~65d.在温度低、徽生物活性小的深层土壤中涕灭威T_(0.5)为34~120d,残留物总量的T_(0.5)为159~686d,其中亚矾较难降解。  相似文献   

3.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土壤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2,4-D异辛酯和2甲4氯异辛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并探索了影响其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4-D异辛酯和2甲4氯异辛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形式主要为化学水解;在陕西潮土、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湖南红壤和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均小于1周,降解产物为2,4-D和2甲4氯.2,4-D异辛酯和2甲4氯异辛酯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pH值,同时与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脱附能力密切相关:土壤pH值越高,农药降解速率越快;土壤粘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越高,对农药的吸附性越强,从而导致降解减慢。  相似文献   

4.
污泥施用对林地土壤基本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艮梅  杨丽 《生态环境》2010,19(8):1988-1993
以无锡卢村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的脱水污泥为有机肥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土壤基本性质的变化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种处理,污泥施用量和占土质量的比例分别为0(不施污泥的对照处理,CK),30(3%),60(6%),120(12%)和240(24%)g·kg^-1。结果表明,污泥使用提高了土壤中养分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黄棕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平均比潮土中的高5.2%,随污泥用量的增加潮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而黄棕壤中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活性在两种土壤上分别增加55.6%~122%(黄棕壤)和46.2%~67.5%(潮土),且与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黄棕壤)和土壤全氮、水解氮和有机质(潮土)呈正相关;结果还显示污泥使用增加了土壤蔗糖酶活性,但不同污泥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涕灭威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了影响卫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降解的重要因素,温度和蔼同,有机质含量增加均大大加快涕灭威残留物降解。  相似文献   

6.
苯并[a]芘和二苯并[a,h]蒽的土壤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土壤性质、水分含量、通气条件、外加营养元素比例与外源微生物等条件下,苯并[a]芘(BaP)和二苯并[a,h]蒽(DBA)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当土壤中BaP和DBA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5 mg·kg-1时,至125 d时,BaP在pH较低的江西红壤中降解最快,降解率达87.3%;而DBA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中性太湖水稻土中降解较快,降解率为52.0%.土著微生物对BaP和DBA在土壤中的降解起重要作用;合适的土壤C/N比值能明显加快降解速率;好气条件有利于BaP和DBA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我国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率,采集了8个地区的稻田土壤,分别加入菲、荧蒽和苯并[a]蒽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四川石灰性紫色土、黑龙江黑土、重庆中性紫色土、山西褐土、北京潮土、安徽黄褐土、河南潮土和湖南黄壤。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降解率在培养7 d时均可达51.5%,28 d后降解率大于80%。土壤中PAHs易降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菲、荧蒽和苯并[a]蒽。除四川石灰性紫色土和重庆中性紫色土外,PAHs能显著增加其他类型土壤中总细菌数量和菲降解过程中的双加氧酶功能基因phnAc数量。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菲和荧蒽降解速率与土壤中NH_4~+-N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和含水量呈负相关。土壤中苯并[a]蒽降解速率与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PAHs自然降解速率和留存时间有所差异,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氮肥等营养物质促进PAHs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茚虫威对映体在土壤中的选择性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茚虫威在4种不同类型的农田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和选择性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添加水平在0.1—5.0 mg.kg-1的条件下,茚虫威对映体在土壤中添加回收率在(78.56±3.16)%—(108.16±5.32)%之间,最低检测限为0.01 mg.kg-1,定量限为0.05 mg.kg-1.茚虫威在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消解过程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茚虫威对映体在1#—4#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E1的半衰期分别为15.33 d、19.09 d、10.61 d、11.40 d,E2的半衰期分别为15.44 d、15.61 d、8.58 d、11.13 d,降解快慢顺序为:3#>4#>1#>2#,表明茚虫威在偏碱性的土壤中的降解速率要快于在酸性土壤中,且对映体的半衰期差异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对映体分数EF值(enantiomer fraction)表明茚虫威对映体在4种供试土壤中除了1#土壤外均存在明显的立体选择性降解.  相似文献   

9.
内蒙阿拉善地区植物与土壤元素背景值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阿拉善地区植物、土壤的元素背景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53种植物的9种元素(Zn、Cu、Ni、Pb、Cd、Co、Cr、V、Mn)背景含量有很大差异.不同生活型植物背景值也各异,总的规律为:Mn>Zn>V>Cu>Ni>Cr>Pb>Co>Cd;同种植物的元素含量在不同群落中有明显差别,但都在同一个数量级.土壤9种元素的背景含量均以Mn含量最高,其次为Zn和V,Cd的含量最低;不同上类各剖面各种元素的垂直分布规律为底层或表层的元素含量高于中间各层.土壤元素背景值都高于植物背景值,前者一般为后者的2~20倍.植物对元素的吸收系数以Cd最大,Cr最小.土壤元素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因土类不同而异:沙土的有机质含量最低,只有Zn含量与有机质相关性显著;而盐土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有Co、Cd、Mn、Ni、Cr、Zn6种元素含量与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噻呋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解吸及移动特性,有利于评价噻呋酰胺在土壤环境中的持效性,可为其安全使用及对水资源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含量对噻呋酰胺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以及噻呋酰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移动特性。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在3种土壤中均属于易降解,噻呋酰胺在南京黄棕壤、东北黑土、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4、17.8、20.1 d。随着土壤湿度增加,噻呋酰胺的降解速率加快,当土壤湿度为饱和含水量80%时,微生物生长将受到抑制,降解速率减慢。土壤中微生物和有机质能加快噻呋酰胺降解,在微生物和有机质存在的条件下噻呋酰胺降解速率分别提高2.7倍和17.2倍。噻呋酰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能力为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吸附能力越强,解吸附能力越弱;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含量与吸附系数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噻呋酰胺在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在-22.70~-21.30 k J·mol-1之间,属于物理吸附。薄层层析研究表明,噻呋酰胺在江西红壤、南京黄棕壤、东北黑土中的Rf值分别为0.234、0.233、0.224,均属于不易移动。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在3种土壤中均属于难淋溶,不易通过淋溶作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的土壤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土壤中迅速降解,酸性土壤中其降解趋势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中性和碱性土壤中其降解动态不能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简单的拟合;绿草定-2-丁氧基乙酯在土壤中的降解机制主要为化学水解作用,降解生成绿草定和丁氧基乙醇;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其土壤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pH值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其土壤降解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2.
通过^141Ce^3 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9℃,30℃,40℃)和土壤饱和含水量(25%,37%,50%)条件下Ce^3 在四种土壤中的扩散。通过Fick第二定律推导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求得Ce^3 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土壤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Ce^3 在土壤中的扩散系数因土壤类型、温度、土壤水分含量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Ce^3 在四种土壤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呈正比,随温度的升高(19℃→40℃),扩散系数逐渐增大;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数量下(小于饱和土壤含水量),扩散系数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明显相关;在相同条件下,Ce^3 在四种土壤中扩散系数的大小顺序为:马肝土>黄土>潮土>黑土。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批吸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雄烯二酮在我国红壤、潮土、黑土3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特征,以及牛粪溶解态有机质(DOM)对土壤吸附雄烯二酮的影响。结果表明,雄烯二酮在土壤中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ch方程(R20.89),热力学特征可通过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R20.83)描述,土壤对雄烯二酮的吸附呈非线性吸附特征,其中潮土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最强(n=0.37);吸附系数K f介于6.0~20.2,并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雄烯二酮浓度较低时,共存牛粪DOM抑制其在土壤表面的吸附作用。研究认为,有机质是土壤吸附雄烯二酮的主要组分,共存牛粪DOM可促进雄烯二酮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迁移。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异菌脲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归趋特征,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异菌脲在4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和移动性以及不同因素对异菌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菌脲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顺序为东北黑土青海草甸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2、8.6、12.7和16.9 d,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易降解农药。土壤湿度越大,异菌脲降解越快,渍水条件下降解速率加快,说明厌氧微生物对异菌脲降解起重要作用。微生物和有机质对异菌脲在土壤降解过程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微生物、有机质存在的条件下异菌脲降解速率分别提高1.8倍、3.7倍。薄层层析试验表明,异菌脲在南京黄棕壤、东北黑土、江西红壤和青海草甸土的比移值(R_f)分别为0.19、0.17、0.29和0.17,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不易移动,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在4种土壤中均属于难淋溶,不易通过淋溶作用造成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田土壤中的有效态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农田主要类型耕层和剖面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农田土壤中有效态镍平均含量为0.38±0.15 mg·kg-1,含量范围为0.111.58 mg·kg-1.全省土壤有效态镍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频率分布大多集中在0.250.40 mg·kg-1含量范围.全省主要类型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高低为棕壤土>栗钙土>褐土>潮土.4种类型剖面土壤不同发生层中有效态镍含量自上而下均呈显著下降,表层土壤有效态镍含量大体是底层土壤的2倍左右.4种类型耕层和剖面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变化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变化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低可作为表征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丁虫腈在水体中的光解、水解及其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丁虫腈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不易水解,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快,在50℃、pH值为9.0的缓冲溶液中降解半衰期为26.7d。通过对水解产物的鉴定,推断丁虫腈的水解机理为碱催化水解。在[光]照度为2500lx、紫外强度为25I.LW·cm-2的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丁虫腈的降解半衰期为1.5h,主要降解产物为氟虫腈。丁虫腈在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和陕西潮土中培养180d后均未发生明显降解,表明该农药在土壤中较难降解。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阐释手性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和环境归趋,采用实验室室内避光培养方法,研究了o,p'-DDT及o,p'-DDD 2种手性有机氯农药的外消旋体在水稻土厌氧培养体系和菜园土好氧培养体系中的选择性降解情况。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壤中土著微生物的活性,我们选择了厌氧微生物比较丰富的水稻土和好氧微生物丰度比较高的菜园土来做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体系中o,p'-DDT及o,p'-DDD在水稻土和菜园土中的降解均没有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这一结果与2种手性化合物不同对映体在自然环境中的含量普遍具有差异性有所不同,说明野外环境条件和室内模拟实验条件的差异会影响手性化合物的降解选择性。在2种体系中,o,p'-DDT的降解速率均高于o,p'-DDD的降解速率。这与以前的研究报道一致,DDD比DDT更难降解。通过2个体系的比较,发现DDT的降解速率在厌氧体系中高于好氧体系,而DDD的降解速率与之相反,好氧体系高于厌氧体系。这应该与DDT和DDD 2种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2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有关。对于厌氧体系中的2种水稻土,采自中山的水稻土中DDT的降解速率高于江门的水稻土,这应该与中山水稻土有机质含量高于江门的水稻土有关。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少,进而会影响污染物的降解速率。研究发现本实验所用水稻土和菜园土总有机碳含量偏低可能是影响2种化合物的对映体无降解选择性的因素之一。此外,由于本研究采用缓冲溶液将pH 调控在中性,因此本文的土壤 pH 对降解选择性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好氧体系和厌氧体系对目标物的降解选择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水杉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分组组成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XAD-8树脂分组的方法研究水杉凋落物降解过程中DOM的含量及其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35天后DOC含量达到稳定值,而其组成仍未稳定。在整个培养过程中,HOA和HIM含量有明显变化;HON含量呈缓慢增加的趋势;AIM和HOB含量则没有明显变化。凋落物淋滤液DOM与表层土壤DOM组成相似,是土壤DOM的主要来源。土壤DOM中的AIM不是来源于凋落物淋滤液,而是主要来源于土壤腐殖质、根系分泌物等其它物质。  相似文献   

19.
双氰胺在四川3种主要土壤上的硝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在不同浓度双氰胺(DCD)处理条件下,对四川3种主要土壤(紫色土、黄壤、灰潮土)的N2O释放量,NH4+-N及NO3--N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D对3种土壤N2O释放及土壤NO3--N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随DCD浓度增加,其抑制效果越显著.DCD同时能推迟NO3--N含量达到高峰,使土壤NH4+-N含量在较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DCD在3种土壤上硝化抑制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紫色土>灰潮土>黄壤.同时提出DCD在3种土壤上的适宜添加量,紫色土上为普通碳铵施入量的0.5%,黄壤和灰潮土上为0.3%.  相似文献   

20.
单甲脒在土壤中的降解及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振惠  莫汉宏 《环境化学》1995,14(3):234-238
本文对四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单甲脒及其盐酸盐在厌氧与好氧条件下的降解动态及其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甲脒及其盐酸盐均属不稳定的化合物,单甲脒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6-9.1d,其盐酸盐的半衰期为2.0-6.2d。结果还表明单甲脒盐酸盐在厌氧条件下较在好氧条件下降解缓慢;在厌氧条件时,土壤的pH值对其降解影响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单甲脒比它的盐酸盐酸盐降解慢,其降解速率与土壤pH值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