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沈阳地区水田主要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及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沈阳地区水田主要杂草群落的种类组成、消长动态规律及其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水田杂草群落主要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耳基水苋(Ammannia arenaria)、丁香蓼(Ludwigia prostata)、牛毛毡(Eleocharis acicularis)、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风花菜(Rorippa islandica)和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组成,其中,稗、大狼把草、丁香蓼和耳基水苋为主要危害种群;从时间、水平和垂直生态位宽度值来看,稗和大狼把草为本地区水田杂草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且2者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若单独使用杀稗类除草剂,必然会导致大狼把草等阔叶杂草的猩獗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浙北稻麦连作区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浙北稻麦连作区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分别于2018和2019年9—10月,采用倒置W型9点取样法,调查了浙北11个县、区水直播稻田杂草发生情况,并对杂草优势度、杂草种类多样性、不同杂草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北水直播稻田杂草共有49种(含变种),隶属于34属17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种类最多。从杂草优势度来看,优势杂草有无芒稗和千金子2种;区域性杂草种类有多花水苋、丁香蓼、杂草稻和李氏禾等8种;其他39种为常见或一般杂草。从杂草分布区域来看,桐庐县杂草丰富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高于其他地区,萧山区杂草均匀度指数最高。系统聚类分析表明浙北水直播稻田杂草群落可以分为4类,杭州和湖州各为1类,嘉兴的平湖、海宁和海盐为1类以及秀洲和嘉善为1类。生态位宽度分析表明,主要杂草种类如多花水苋和无芒稗具有较高生态位宽度。不同杂草生态位重叠值分析表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7的种间对占比为91%,说明不同杂草与利用资源相关的生态学特性之间整体上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安徽巢湖市西宋村长期定位实验,采用样方法,对不同耕作方式条件下冬小麦田杂草的种类、密度、盖度等相关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杂草的优势度、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能有效降低田间杂草群落的密度,其中秸秆粉碎还田优于秸秆直接还田,对应的杂草密度下降40%,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提高30%和130%。(2)各处理的优势种是稗和野燕麦,对应优势度的均值分别为1. 460 6和2. 024 5,与其他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均达到0. 721以上。(3)优化施肥使麦田杂草多样性指数增加35%,缓控施肥使麦田杂草多样性指数增加75%。耕作方式对农田杂草群落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盆栽土培试验,研究铅(Pb)、镉(Cd)单因素及其复合污染对田间杂草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生长及光合荧光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Cd、Pb单因素及其复合污染浓度升高,丁香蓼的茎长、根长和鲜重等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2)叶绿素a、b含量或叶绿素a/b值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3)单因素Pb污染对丁香蓼的PSII反应中心(光系统II反应中心)的影响不显著;在单因素Cd的最高浓度T50(80 mg/kg)污染胁迫下,丁香蓼的PSII最大量子产率(QY_(max))、稳态下的有效量子产率(F_v/F_m_Lss)和稳态下的非光化学猝灭(NPQ_Lss)值仅为对照组(CK)的37%、51%、14%;且与对照组相比,Cd胁迫下丁香蓼的F_o、F_m、F_v、F_v/F_o的降幅也均显著高于单因素Pb胁迫下或Pb、Cd复合污染胁迫下的降幅;综合分析表明单因素Cd对PSII反应中心的影响最强,双因素Pb、Cd复合污染影响次之,单因素Pb胁迫下的影响最小.(4)丁香蓼各部位的重金属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而上升,且在Pb、Cd复合污染胁迫下,Cd能促进丁香蓼对Pb的吸收.综上表明,丁香蓼对Pb、Cd及其复合污染物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及富集能力,可尝试用于Pb、Cd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是华东地区危害最大的入侵植物之一,也是侵入人工林最重要的外来杂草。为了解人工林群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性的影响,选择上海崇明岛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群落、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群落、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群落、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群落和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群落,调查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不同群落的入侵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各群落中重要值由大到小为重阳木群落复羽叶栾树群落香樟群落梧桐群落水杉群落。通过分析不同群落林下草本植物生态位,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5个群落中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结果趋于一致,依次为重阳木群落梧桐群落香樟群落复羽叶栾树群落水杉群落。群落乔木层郁闭度越大,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蓄水后开县消落带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后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特征,于2008年7-9月对重庆市开县消落带进行现场调查,并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三峡水库156 m蓄水后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将170个样方划分为19类,其中具代表性的主要植物群落为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群落、苍耳+狗牙根(Xanthium mongolicum+Cynodo dactylon)群落、苍耳(X.mongolicum)群落、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eoides)群落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群落,反映了因海拔变化(145~156 m)而导致的淹水时间的差异.DCA排序结果显示,淹水时间、土壤湿度和土壤质地是消落带植物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高寒草甸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结合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等手段对青藏高原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群落数量特征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高寒草甸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杂类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矮嵩草草甸杂类草草甸小嵩草草甸;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群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性.生态位宽度以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生态位重叠值在不同植被类型差异明显,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在杂类草和矮嵩草草甸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嵩草和藏嵩草分别在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中最大,且生态位越大与其他植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但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类型所占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说明高寒草甸优势种群在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环境资源的异质性是导致群落组成不同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为有效评估和预测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危害程度,以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测定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应用方差比率法(R_v)、χ~2检验、匹配系数Ochiai(I_O)和贡献定律法,对群落中17个主要物种进行生态位、种间联结和群落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喜旱莲子草植物群落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群落中共发现草本植物18科38属41种,其中喜旱莲子草的重要值(I_V=18.06)和生态位宽度(B_L=0.80,BS=3.78)最大,占显著优势地位并且与多数物种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禾本科(Amaranthaceae)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优势地位次之。(2)群落整体呈现不显著负联结(R_v=0.92,W=45.82),关联性不显著的种对占95.24%,大部分物种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喜旱莲子草与13个主要物种呈不同程度的负关联,这与其入侵性有关;与双穗雀稗、狗牙根、马唐存在高生态位重叠且紧密正关联,上述种对可能有相似的资源偏好而共存一定时期,另一方面说明其对喜旱莲子草的侵入有一定抵抗性。(3)模型方程与直线方程的交点坐标为(37.62,62.38),目前群落处于非稳定状态,大多数物种趋于独立,但主要物种存在一定的资源争夺。因此,建议考虑双穗雀稗、狗牙根和马唐用于喜旱莲子草群落入侵初期以及清除后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9.
土壤类型对植物群落特征、种群生态位以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关于典型草原不同土壤类型对植被生长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明晰锡林河流域不同土壤类型中种群生态位特征、物种的分布和生长状况,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利用情况。以12种土壤类型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TWINSPAN群落分类法对研究区植被进行群落分类,运用经典生态位理论,探讨其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和各群落中的主要种群(各群落中的建群种+优势种)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草原主要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依次为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黄囊苔草(Cares korshinskyi)、羊草+大针茅+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s)、羊草+黄囊苔草+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s)、羊草+糙隐子草+灰绿藜、糙隐子草+灰绿藜+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落高度、密度、地上以及地下生物量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潜育黑土、石灰性黑钙土、石灰性黑土以及淋溶型栗钙土,其值分别为15.003 cm、707.667 plant·m~(-2)、146.217 g·m~(-2)以及15 700.18 g·m~(-3)。不同土壤类型中,植物高度的差异性最小。羊草占有绝对优势,淋溶型栗钙土中种群比较丰富,普通栗钙土中物种个体占比大,群落间共有种较少。其他土壤类型中,群落间共有种较多,物种个体所占比例较小。羊草和大针茅的生态位总宽度较大;灰绿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双齿葱(Allium bidentatum)的较低。较高生态位宽度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叠,但在个别环境中,较窄生态位物种也会出现较大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10.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生态位对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响应,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以围封不刈割(CK)为对照,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留茬2、5、8 cm)处理,于2020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进行野外取样,测定群落中所有出现物种的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并分析了群落中物种的重要值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表明,草地群落中共出现6科11属13种植物,不同处理下群落优势物种均为大针茅、糙隐子草、羊草和知母。留茬8 cm处理降低了4个优势物种的重要值。其次,4个优势物种中,3种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下知母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最小。留茬8 cm和留茬2 cm处理时发生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对数均多于对照,留茬5 cm处理时发生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对数与对照最相近。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生态位重叠值在0.9—1之间的物种对数减少,在0—0.3之间的物种对数增加。  相似文献   

11.
将污泥与滨海盐渍土按照不同比例(污泥质量分数分别为0、20%、40%、60%、80%和100%)混配,开展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金叶马兰(Kalimeris indica)和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m)5种野生植物的盆栽试验,研究污泥混配介质的理化性质,污泥比例对植物成活率、叶绿素含量和干质量的影响,以及植物体内各种重金属的累积浓度,探索污泥在滨海区盐渍土中的最佳施用比例,并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泥改良滨海盐渍土是可行的,污泥质量分数为20%~60%时,混配介质的理化指标符合CJ/T 340—2011《绿化种植土壤》,Cd、Cu、Zn、Cr、Pb和Ni含量符合GB 15618—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并以60%污泥+40%滨海盐渍土的质量配比效果最佳,该混配介质中植物存活率达100%;三叶鬼针草、稗子、荆芥、金叶马兰和蒲公英是上海市滨海地区优良的植被恢复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2.
杂草对不同水稻品种化感作用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高脚子粳稻、DV86、HG1和扬稻6号4个水稻品种和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单栽或与杂草共栽时,水稻叶片水浸提液对稻田主要杂草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正常单栽条件下,高脚子粳稻抗稗草的化感潜力显著大于:HG1和DV86,三者的化感潜力均显著大于非化感品种扬稻6号。不同水稻品种与杂草共栽时,其化感作用均由不同程度的变化,HG1在与稗草共栽时,对稗草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大于高脚子粳稻;DV86在与鸭舌草共栽时,对稗草幼苗的生长抑制最强。研究表明不同杂草对不同水稻品种的杂草化感作用的诱导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豆科牧草对4种农田常见杂草和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测试验评价了白三叶、紫花苜蓿和毛苕子等3种豆科牧草新鲜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4种农田常见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利用盆栽试验研究3种豆科牧草的茎叶按不同比例与土混匀后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体豆科牧草茎叶的水浸提液对狗牙根、稗草、马唐和牛筋草等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1 g.mL-1时,毛苕子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50.8%;毛苕子对牛筋草幼苗根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59.9%;白三叶对稗草幼苗茎的抑制率达54.3%。同时将豆科牧草的m(新鲜茎叶)-m(土)为1%和2%时,对水稻的苗高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有促进作用,3%时则抑制了水稻的生长。研究表明:施用适量的豆科牧草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同时可有效控制稻田杂草。  相似文献   

14.
入侵物种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江贵波  曾任森 《生态环境》2007,16(3):950-953
对华南地区重要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物种的入侵机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裂叶蟛蜞菊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提取率为2.58‰(质量比)。以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3种杂草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活性。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的茎叶在密闭系统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的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49.1%、35.0%和27.3%,三叶鬼针草的分别比对照减少18.8%、20.9%和28.6%,青葙的分别比对照减少62.9%、21.2%和50.0%。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对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的幼苗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88.2%、58.3%和45.5%,三叶鬼针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8.6%、34.5%和71.4%,青葙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83.7%、51.5%和75.0%。结论:三裂叶蟛蜞挥发物具有化感作用,其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和CCA排序(典范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北京西卓家营采砂迹地型退化湿地植被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并探讨了湿地植被空间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确定了影响湿地植被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38个样方40个植物种可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即茭白+针蔺群落(Zizania latifolia+Eleocharis congesta);牛鞭草+旋覆花+野艾蒿+竹节灯心草+茵陈蒿+扁杆藨草群落(Hemarthria sibirica+Inula japonica+Artemisia lavandulifolia+Juncus turczaninowii+Artemisia capillaries+Scirpus planiculmis);千屈菜+苣荬菜+小香蒲群落(Lythrum salicaria+Herba Sonchi Brachyoti+Typha minima);竹节灯心草+问荆+酸模叶蓼+芦苇群落(Juncus turczaninowii+Equisetum arvense+Polygonum lapathifolium+Phragmites australis);针蔺+扁杆藨草+茵陈蒿+野艾蒿群落(Eleocharis congesta+Scirpus planiculmis+Artemisia capillaries+Artemisia lavandulifolia);鬼针草+狗尾草+香蒲群落(Bidens pilosa+Setaria viridis+Typha orientalis)和朝天委陵菜+猪毛菜+大刺儿菜+稗群落(Potentilla supine+Salsola collina+Cephalanoplos setosum+Echinochloa crusgalli)。植物群落物种和土壤因子的CCA分析表明:益母草、大车前、猪毛菜主要受土壤pH的影响;茭白主要受氨氮、土壤有机质(SOM)的影响;马唐、鸡眼草主要受土壤全氮(TN)和Mg2+的影响;针蔺、狼杷草受土壤K+的影响;苦苣菜、苣荬菜、牛鞭草主要受土壤Na+的影响;黄香草木犀主要受土壤Cl-的影响;灰绿藜、大刺儿菜、球穗莎草主要受土壤NO3-的影响;扁杆藨草、小香蒲主要受全磷(TP)和含水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将为采砂迹地型湿地恢复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6.
Screening plants that are hypertolerant to and excluders of certain heavy metals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a remediation strategy for metalliferous mine tailings. A field survey of terrestrial higher plants growing on Mn mine tailings at Huayuan, Hunan Province, China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candidate species for application in phytostabilization of the tailings in this region. In total, 51 species belonging to 21 families were recorded and the 12 dominant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potential in phytosta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Eight plant species,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Artemisia princeps, Bidens frondosa, Bidens pilosa, Cynodon dactylon, Digitaria sanguinalis, Erigeron canadensis, and Setaria plicata accumulated much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hoots and roots than the associated soils and bioconcen- tration factors (BFs) for Cd, Mn, Pb and Zn were all 〈 1, demonstrating a high tolerance to heavy metals and poor metals translocation abilit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lso found that these species grew fast, accumulated biomass rapidly and developed a vegetation cover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Therefore, they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phytostabilization purposes and could be used as pioneer species in phytoremediation of Mn mine tailings in this region of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17.
江贵波 《生态环境》2011,(8):1235-1237
研究了华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挥发物对本地区3种主要杂草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揭示其化感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植株挥发物和挥发油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青葙(Celosia argentea L.)叶绿素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一实验条件下,250.0 g三裂叶蟛蜞菊新鲜茎叶及含有0.10 mL、0.25 mL和0.50 mL挥发油容器中生长的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稗草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6.5%、41.9%、49.6%和64.9%;三叶鬼针草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6.45%、4.35%、15.3%和24.8%;青葙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3.3%、17.6%、33.3%和71.5%。结论: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可使受体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其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玉米田杂草的调查,研究了不同密度和品种对玉米田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稗草(Echinochloa colonum(Linn.)Link)、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芹(Lepidiumsativum)等为主的21种杂草,以水芹的重要值最高;随密度的增加杂草的总数量和鲜质量减少;半紧凑型品种对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紧凑型品种,且产量高出了21.99%。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以B3(57 000株/hm2)产量最高,比常规密度B1(42 000株/hm2)和高密度B4(64 500株/hm2)的产量提高了14.17%和0.6%。可见,应根据玉米的品种类型,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利于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在滨海盐渍土中分别混加质量分数为0%、20%、40%和60%的污泥堆肥,作为盆栽基质,研究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2种AM真菌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生长及其吸收Cu、Pb的影响,分别以不接种AM真菌的处理为各自的对照。结果显示:添加污泥堆肥处理中稗草接种苗菌根侵染率均显著高于纯盐泽土处理。同时,随着盐渍土中污泥堆肥含量增加稗草生物量上升,其中在含有40%和60%污泥堆肥处理中接种AM真菌稗草的地上及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高于未接种苗。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稗草Cu、Pb富集总量;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稗草地下部Cu富集量,却降低了地下部Pb累积量,提高了Pb向地上部的转运,增加了地上部Pb累积量。这些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中接种AM真菌可以促进稗草的生长和提高对重金属Cu、Pb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密度和品种对玉米田杂草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田杂草的调查,研究了不同密度和品种对玉米田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共发现以稗草(Echinochloa colonum(Linn.)Link)、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芹(Lepidiumsativum)等为主的21种杂草,以水芹的重要值最高;随密度的增加杂草的总数量和鲜质量减少;半紧凑型品种对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大于紧凑型品种,且产量高出了21.99%。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以B3(57 000株/hm2)产量最高,比常规密度B1(42 000株/hm2)和高密度B4(64 500株/hm2)的产量提高了14.17%和0.6%。可见,应根据玉米的品种类型,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利于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