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尿素氨化预处理对稻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将其用于厌氧发酵产沼气是中国大力倡导的生物质固废处理方式之一,但稻秆复杂的木质纤维结构使其不易被厌氧生物菌消化利用,导致厌氧发酵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稻秆厌氧发酵效率,本研究使用不同质量分数(3%、4.5%、6%)尿素对稻秆进行氨化预处理,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SEM)及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预处理前后的稻秆形态结构及亲水性进行观察测定,以探明尿素预处理对稻秆产气效率影响的内在原因,考察不同质量分数尿素氨化预处理对稻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SEM结果显示,预处理能够破坏稻秆的致密结构,增大微生物作用面积。接触角测定图像表明,尿素氨化预处理破坏了稻秆表面的蜡质层,表面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使其更易被微生物利用,说明稻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其产气效率的内在原因,通过对各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4.5%尿素氨化预处理产气效果最佳,累积产气量达到17 053 mL,比对照组提高了50.67%,并相对缩短了产气周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季4种稻秆还田方式(不还田、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后续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以探讨稻.麦轮作系统中秸秆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后续效应。试验于2007年小麦播种期将4.8t·hm^-2水稻秸秆分别以不同方式还田(不还田处理除外),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008年后续稻季CH4排放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麦季稻秆还田方式显著影响后续稻季的CH4排放。与不施稻秆处理相比,表面覆盖和均匀混施处理后续稻季CH4排放量增加了75%和40%,且CH4排放量差异主要体现在水稻生长前期(0.60d);原位焚烧处理CH4排放量与稻秆不还田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不施稻秆处理相比,均匀混施处理显著增加稻季开始前土壤全C质量分数6%和全N质量分数12%(P〈0.05);各处理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稻秆麦季均匀混施与表面覆盖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后续稻季CH4排放.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导致的C、N、P等元素的大量损失,是较为合理的麦季稻秆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洪水资源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刘祖发  黎坤  陈晓宏 《生态环境》2005,14(4):616-619
广东省多年平均人海水量4018亿m^2,并主要集中在汛期以洪水形式流人大海。文章根据广东省水资源与洪水特点,探讨了洪水资源化的途径及其安全保障措施:利用现有和新建水工程,采用科学合理的蓄、引、提、回灌与冲污等方式使洪水资源化;加强防洪调度与管理,以降低洪水资源化风险,确保安全利用洪水。该研究对解决广东省目前部分地区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江流域耕地资源较为丰富,但耕地质量差.土壤肥力的耗竭已严重限制了该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以博罗县龙溪镇试验点为例,阐述了东江流域中低产水稻土的有机质状况,并就稻草在水稻上中的分地试验,研究和探讨稻草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稻秆还田是防治地力衰退、更新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盆栽试验表明,一次性水稻专用涂层复混肥一次性施用能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并能促进养分由稻秆向谷粒的转移,提高成穗率和产量,使用方便,节省劳力,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骆房增 《生态环境》2002,11(2):219-220
连平县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大,10年来增长了42.6%,但全县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在144496 hm2(表1)水平,复种指数保持在247%的幅度。在农作物产量无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化肥使用量的增大,意味着有机肥使用量的减少。 1 连平县有机肥的现状 过去,连平县有机肥来源渠道较多。如今,有机肥来源渠道不多。在对完善镇4户、陂头镇3户、隆街镇1户共8户农民的调查中,发现连平县有机肥现状令人担忧。 1.1 秸秆还田 连平县以稻秆、花生苗等还田面积较大,但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早晚稻收割后有533 hm2被烧毁,占全年水稻面积的2.9%。烧毁稻秆…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稻秆生物炭介导土壤Cd形态转化过程中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通过室内培养实际污染土壤实验,研究施加稻秆生物炭对土壤Cd形态、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CA)、脲酶(UA)、过氧化氢酶(IA)活性等的影响特征,并...  相似文献   

8.
利用IBSQ-69型驱动耙进行稻草还田的优点和方法张育灿(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州510500)据广东省近年来的地力监测结果表明,全省耕地地力普遍呈下降趋势。增施有机肥料是提高耕地地力最有效的措施,而利用稻草还田又是增施有机肥料直接有效的办法之一。它...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土壤肥力监测总结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州510500)土壤肥力监测(又称地力监测)是对农业区主要耕地类型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力进行监测,以便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耕作措施对地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和提高地力、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耕地利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广东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省耕地的减少趋势日益突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确保广东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广东省耕地面积变化、耕地质量和耕地农业利用布局情况等三方面深入研究了广东省耕地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广东省耕地利用中存在的耕地面积减少、地力退化、农田污染等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以法治地,合理用地养地,调整农作物布局,建设高标准农田, 提高耕地质量,建立完善耕地保养和耕地环境污染监测制度等合理利用耕地土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稻秆还田促水稻稳产高产汤华耀(广东蕉岭县农业局,广东514100)蕉岭县地处广东东北部,有耕地面积0.73万多hm2,其中水稻田面积0.60万多hm2,人均水田面积0.04hm2,是一个人多田少的山区县。近年来耕地逐年减少,人口却逐年增加,土地后备资...  相似文献   

12.
叶细养  汤建东 《生态环境》2003,12(2):248-249
根据农业部的布置,广东省选择佛山市高明区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工作。查清了高明区耕地等级及其分布、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及水源受污染的背景,建立了高明区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高明区土壤合理利用和改良、作物布局调整、肥料合理生产和正确施用、土地有偿使用、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等提供了指导,也为今后全省各地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水资源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伟烈 《生态环境》2004,13(2):284-286
论述了广东省的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认为水质性缺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管理体制不健全是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健全防洪防旱体系,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运作饥制,提高全民节水观念,发展节水农业,走兴林治水之路,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了广东省的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地势三个侵蚀因子对土壤侵蚀方面的影响,指出了广东土地抗蚀性极弱地区主要是湛江市、新丰县的小部分地区,而抗蚀性弱的区域则很大,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9.8%,遍布全省中部和南部.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要减少抗蚀性弱和极弱地区的土壤侵蚀,必须做到:对土地的利用开垦进行统一规划;严禁乱伐森林;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土壤侵蚀的进一步变化.  相似文献   

15.
渗漏对甲烷流向大气和底土的通量分布的影响稻田的甲烷通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向大气的排放并不是稻田产生的甲烷的唯一去向。日本学者开展了水稻盆栽试验以分析渗漏速率和施用稻秆对流向大气和底土的甲烷通量的影响,估算了渗漏到底土的甲烷碳...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于水文预报的优化BP神经网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广东省滨江流域的水文观测资料,建立了以前期降水量为预报因子、以水位为输出的BP人工神经网络水文预报模型。首先采用了合理的方法进行样本组织,进而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技术进行输入因子的确定,然后进行了不同隐层节点数、不同转移函数、不同训练算法的组合试验,确定了应用于水文预报中的优化BP神经网络:网络结构为8-9-1;转移函数的组合方式为tansig-线性函数;训练算法为采用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为便于精度分析,还采用了最优子集回归模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化BP网络模型无论在拟合精度还是在预测精度上都高于最优子集模型。总的来说BP网络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水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在田水、土壤、稻秆、糙米和稻壳中的残留.水样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液-液分配净化;土壤样品以丙酮为提取剂,液-液分配净化;水稻样品经乙腈提取,NH2-Carb柱净化.对水稻和环境中的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回收率在78.2%—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4.4%.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小检出量在0.004—0.02 ng,其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08—0.0009 mg.L-1,在土壤、稻秆、糙米、稻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0.003 mg.kg-1.  相似文献   

18.
在广东省陆丰市红江橙示范场进行的海岸带荒地改造利用试验表明,将海岸带荒地改造为果园后,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生态效益,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得到改善,荒地的旱生性禾本科植物被阴生性植物取代,生物量也由0.19t/hm^2提高于13.95t/hm^2。通过比较一地的沿海荒地改造效益,认为在海岸带荒地改造时,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土壤、水分、品种、病虫害和园艺措施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盐京九号水稻为材料,研究经高温灭菌或物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微细颗粒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藻液中水稻秸秆添加量≥10g·L-1时,高温灭菌与未灭菌的水稻秸秆同样能抑制微囊藻生长.灭菌稻秆试验组藻细胞的呼吸速率和SOD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迅速下降的趋势;通过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稻秆水浸液,用滤纸片法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做的抑藻试验结果表明,乙醚提取液有明显的抑藻圈.提示抑藻效应是水稻秸秆中某些化学物质溶出而产生的作用,与微生物的活动无关.进一步分离鉴定乙醚提取液结果显示,浸提液中有机酸类和酚类物质有显著的抑藻效应.水稻秸秆微粒的粒径越小,产生的抑藻效应出现得越早,也越明显,这可能还与秸秆微粒的吸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存在一定局限,从而使各项环保措施难以收到理想效果。文章针对几种环境管理方式的局限性,指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对国外流行的方式照搬照抄,而是要脚踏实地,从现实入手进行环境管理。最后对几种新环境管理方式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