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信息动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铜的文明古国之一.从三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一直到十五世纪前,我国炼铜和加工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直到今天,铜与铜合金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铜应用范围和市场的增加,铜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尤其在我国,精铜消费量约从1990年的73万吨增至2013年的810万吨.据保守估计,过去50年排放到全球环境中的铜总量高达9139万吨左右.尽管铜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过量的铜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由含铜三废排放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土壤调查点位铜超标率为2.1%,且铜污染事件时常发生.因此,评价及控制铜的生态健康风险对环境保护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 期《产业与环境》考察了食物链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食品是以一系列复杂而相互联系的过程生产和消费的 .每个生产阶段——从农作物或牲畜饲养到运输和贮存、通过制造过程转化、购买与消费、和废物处置——都有环境影响 .世界食品生产趋势历史上 ,我们依靠 3个基本食品体系——农田、牧场和渔业——获得我们的大部分食品供给 .在过去一个世纪中 ,食品生产有了巨大的扩大 ,与世界人口的 3倍增长相对应 .在 1 95 0年至1 990年期间 ,世界谷物收获量从 6 .31亿吨增加到 1 7.80亿吨 ,几乎增加 2倍 ;牛肉和羊肉产量从 2 40 0万吨增加到 6 2 0 0万…  相似文献   

3.
交通运输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SNCF)把注意力放在一种新型的“Y37”型转架车上,它可用在货车上: 由于能很好地补偿弯道上的超高,可以最大时速160公里行驶; 每根车轴上可增加负荷达18吨; 保证在稳定、安全和舒适摆动的条件下运输货物。 能源控制局在财政上参与此项开发研究,其数目高达35%。 无论是法国国营铁路公司还是能源控制局,他们的计算都表明,100节车箱,在其最大有效负载时,1年中每跑10万公里,同时将节约6000当量吨石油。而每1万当量吨石油则被4000当量吨的电所替代  相似文献   

4.
一、海南岛现行的农业生态结构分析 建国三十多年来,海南岛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发展很快。耕地面积从430万亩发展到674万亩。粮食总产从7.6亿斤提高到29.2亿斤(丰收年);橡胶用地从3.66万亩发展到325万亩。年产干胶从200吨到10万吨;其它热作、果树、茶叶、南药等发展到123万亩。人工造林258万亩。这些成绩是十分可喜的。但是,在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土地资源开发多、利用少;用地多、养地少;特别是“刀耕火种”的传统农  相似文献   

5.
溶解性有机碳的主要组成对青鳉鱼铜急性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溶解性有机碳(DOC)的组成对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铜的生物毒性准确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浓度黄腐酸(FA)、腐殖酸(HA)和两者不同浓度比例混合物影响铜对青鳉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条件下,黄腐酸或腐殖酸浓度增加时,铜对青鳉的LC50均增加;两者共存时,当腐殖酸质量百分比从10%增至90%时,铜对青鳉的LC50也增加。当天然水中DOC的组成不确定时,可假设HA和FA的组成比例为1∶1,此时BLM预测铜对青鳉的LC50的偏差最小。  相似文献   

6.
某些有色金属矿石开采的环境问题 有色金属提取和加工往往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报告评述了这些影响的性质和来源,也评价了技术的、管理的和法规的控制方案。 本报告是在国际采矿与环境专家组帮助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产业与环境计划活动中心编写的。它侧重于5种有色金属:铜、镍、铅、锌和金。1988年这些金属的世界开采量大约是2200万吨,占所有矿物开采量的15%。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温平衡法研究3种性质不同的磷肥(磷酸二铵,钙镁磷肥和磷矿粉)对棕壤铜吸附量的影响,并应用Freundlich方程Cs=KfCen分析土壤铜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处理(对照)相比,当n(磷):n(铜)=1:1时,钙镁磷肥和磷矿粉增加棕壤对铜的吸附量,分别增加107%和158%;不同用量的磷酸二铵均会降低棕壤对铜的吸附能力;增加非水溶性磷肥(钙镁磷肥和磷矿粉)的施用量,能增加棕壤对铜的吸附量,提高棕壤的吸附能力;高量磷矿粉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由此可知,为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铜污染棕壤上不宜施用磷酸二铵,但可选用磷矿粉作为肥源。  相似文献   

8.
农田土壤中铜的来源分析及控制阈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的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的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的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 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 mg· 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 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对棕壤和红壤铜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平衡法,观测了羟基磷灰石对红壤、棕壤铜吸附量的影响,并应用Freundlich方程Cs=KfCen分析了土壤铜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棕壤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红壤。以n(磷)∶n(铜)=1∶1向棕壤与红壤中施用羟基磷灰石,会增加两种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其中,羟基磷灰石影响红壤对铜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棕壤。增加羟基磷灰石的施用量,会增加红壤与棕壤对铜的吸附量,提高土壤铜的吸附能力。高量羟基磷灰石[n(磷)∶n(铜)=4∶1]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铜的吸附量分别增加62.1%和28.4%。据此推测,在铜污染红壤或棕壤上,可以选用羟基磷灰石作为磷肥的肥源。  相似文献   

10.
湖泊底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重金属铅、铜形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区试验研究了田间种植冬小麦条件下,底泥土地利用前后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形态演变及小麦各器官中铅、铜的富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本试验所有处理中,可交换态铅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2~0.10 mg·kg-1,碳酸盐结合态铅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4~0.24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质量分数为0.41~1.88 mg·kg-1,有机物结合态铅质量分数范围为1.23~4.92 mg·kg-1,残渣态铅质量分数范围为4.82~23.66 mg·kg-1;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交换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40.00%~200.00%,碳酸盐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36.84%~363.16%,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7.17~45.15%,有机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7.98%~62.61%,残渣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0.12%~9.69%,各处理的残渣态铅、铜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底泥用量增加,小麦根系、茎叶、籽粒中铅、铜质量分数均呈增加趋势,植株对重金属铅、铜的富集顺序为根系>茎叶>籽粒,铜的富集系数均大于铅。小麦籽粒产量、茎叶生物量及地上部生物量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均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当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时,籽粒中铅、铜质量分数未超出我国相应标准,依此确定底泥环境安全施用量为3051.29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