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苯酚降解中间产物(苯醌)、酸性甲基橙的目标化合物,研究了苯醌类与苯醌亚胺类在光/Fenton体系中的降解特性,分析了苯醌及酸性甲基橙的光敏特性,测定了光敏剂存在的情况下日光/Fenton和UV/Fenton体系中·OH的产量.结果表明,苯醌类光解,由于其光敏性好,能促进日光体系产生更多的·OH,日光/Fenton法好于UV/Fenton法.苯醌亚胺类降解,浓度较低时,UV/Fenton法好,浓度较高时,日光/Fenton法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苯醌亚胺类光敏性一般,浓度低时日光体系中·OH的产量少于紫外体系,但苯醌亚胺类降解过程中有苯醌类生成,苯醌类的光敏性比苯醌亚胺类好,苯醌亚胺类浓度越高,其降解产物中苯醌类越多,进而导致日光体系中1O2、O2-·和·OH的产量多于紫外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黄葛榕落叶中可溶性有机质(DOM)和不可溶性有机质(NDOM)为研究对象,分析用DOM、NDOM和DOM+NDOM改良碱性(Al-P)、中性(Ne-P)和酸性紫色土(Ac-P)后,土中Cu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各改良紫色土中离子交换态Cu含量均明显降低,碳酸盐结合态Cu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u含量均逐渐增加。老化后,供试改良紫色土中Cu表现为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离子交换态的趋势,Cu迁移能力整体降低,降低幅度为44.22%~68.99%。  相似文献   
3.
针对废手机线路板碱性矿浆电解资源化过程中电解液带来的污染问题,采用氨-氯化铵碱性矿浆电解液循环回收废手机线路板中金属,以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研究了氨-氯化铵碱性矿浆电解体系从废手机板制备阴极铜的过程中,电解液循环对Cu的回收率、电流效率、Cu纯度以及Cu和Ni、Zn、Pb等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经过7次电解液循环实验,结...  相似文献   
4.
湖泊底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重金属铅、铜形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区试验研究了田间种植冬小麦条件下,底泥土地利用前后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形态演变及小麦各器官中铅、铜的富集。结果表明,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重金属铅、铜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本试验所有处理中,可交换态铅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2~0.10 mg·kg-1,碳酸盐结合态铅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04~0.24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质量分数为0.41~1.88 mg·kg-1,有机物结合态铅质量分数范围为1.23~4.92 mg·kg-1,残渣态铅质量分数范围为4.82~23.66 mg·kg-1;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交换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40.00%~200.00%,碳酸盐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36.84%~363.16%,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7.17~45.15%,有机结合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7.98%~62.61%,残渣态铜质量分数增加了0.12%~9.69%,各处理的残渣态铅、铜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底泥用量增加,小麦根系、茎叶、籽粒中铅、铜质量分数均呈增加趋势,植株对重金属铅、铜的富集顺序为根系>茎叶>籽粒,铜的富集系数均大于铅。小麦籽粒产量、茎叶生物量及地上部生物量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均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当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时,籽粒中铅、铜质量分数未超出我国相应标准,依此确定底泥环境安全施用量为3051.29 t·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质量分数为1%的生物炭(C)和生物炭负载膨润土( CB )改良嘉陵江、渠江和涪江(川渝段)8个不同河岸土样,并以土柱实验模拟铜在各改良土样中的迁移和形态变化特征(原土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C和CB 的添加均有利于沿岸土对铜的吸附,吸附能力和穿透时间表现为CB 改良土样>C改良土样>原土样;各改良沿岸土样对铜吸附能力表现为上游土样强于下游。供试土柱中铜累积量为16.43 g/kg~56.54 g/kg,且表现为CB改良土样>C改良土样>原土样的趋势。铜结合形态以碳酸盐结合态比例最大,铁锰氧化态次之,可交换态和有机态较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淇县淇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采用资料搜集为主,现场监测补缺、核实为辅的方法,对淇县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调查。选取2013年淇县下辖的各乡镇各污染源排放的COD、氨氮、总氮、总磷为评价指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区域、分来源进行了污染负荷评价。结果表明:淇县等标污染负荷总计42051.61×106 m3/a,其中,西岗镇最高,等标污染负荷为8189.42×106 m3/a,灵山办事处最低,等标污染负荷为987.98×106 m3/a;畜禽养殖业源等标污染负荷最高,为36384.95×106 m3/a,其次是种植业源,等标污染负荷为3023.92×106 m3/a。污染负荷比中总磷污染负荷比最高占61%,其次是总氮占2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