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段整体包括蚌埠、淮南、阜阳等8座城市2013—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发展状况和耦合协调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2013—2017年,淮河经济带安徽段整体耦合度为0.49~0.50,始终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阶段转化为初级协调阶段,一直呈增长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绿叶》2004,(4)
最近,国家环保总局派出3个督察组,赴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沿淮四省进行暗查。调查结果显示,淮河工业污染出现一定反弹,一些支流污染相当严重。淮河污染反弹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条关系到1.3亿群众生活的河流:淮河,何去何从?本刊编发的这一组由环保志愿者霍岱珊追踪拍摄的淮河生态照片,再现了淮河污染反弹后的触目惊心,同时也表明综合治淮的不可暂歇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5月,淮河流域第一次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经过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沿淮4省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全流域1亿5千万淮河儿女艰苦奋斗,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到1997年底,流域内工业污染企业已基本实现达标排放,顺利完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中规定的淮河治污的第一个目标。现将近4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简要回顾如下:一、淮河基本扭况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4省,流域总面积ZO多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4.
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淮河经济带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态环境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并判断其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17年,淮河经济带经济发展系统得分总体低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19个地市处于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普遍在0.56以上,良好协调类型占总数的68%。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较发达的上、下游区域为高度耦合;同时其协调度也高于经济较落后区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合GDAS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潜在源分析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等多种手段探讨2015年连云港市不同季节气流轨迹特征及PM_(2.5)的潜在来源。结果显示,连云港气流轨迹季节变化特征明显,秋冬气流轨迹主要以西北气流为主,春夏季以东南和西南气流轨迹为主。连云港PM_(2.5)输送方向则以西北方向长距离传输和周边省市的近距离传输为主,相对清洁的轨迹主要受到海洋性气团的影响。潜在源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主要沿西北和西南路径影响连云港PM_(2.5)浓度。连云港春季潜在源区集中在江苏、山东全境、安徽、浙江、河南大部分地区、山西、河北西南地区,夏季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区域,秋季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中北部区域及湖北中部区域,冬季集中在以山东为中心,包含河北、河南、安徽北部、江苏等在内的区域,以及上海、浙北及湖北东等多个地区。  相似文献   

6.
建立生态文明、产业技术与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Bayes-AHP法确定指标权重,使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6—2016年华中地区的耦合协调度,结合相对发展矩阵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呈高速增长态势,2006—2015年处于失调与磨合状态,2016年河南、湖北和湖南达到协调状态,但多省的产业技术发展程度相对滞后。(2)研究期内华中地区不同省份的耦合协调度不存在同一发展趋势,不同省份差异日趋明显。(3)华中地区整体上生态文明相对发展度逐年下降,且耦合发展进程中山西出现异常波动,应着力进行制度化、系统性的生态恢复工程,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性,选取表征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序参量,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基于协同理论和集对分析,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为例,测算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市的水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偏低,但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度最高。蚌埠市和滁州市的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为0.50,处于最低水平。亳州市和宿州市的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较高,位居第二。  相似文献   

8.
根据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从3个准则、24个基层指标因子出发,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德尔菲法、模糊数学法以及层次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评价。其中,运用对称贴近度进行各个指标因子排序比较;运用非对称贴近度评价出生态质量、有效管理质量、社会经济价值分别处于较好、较差、较好水平,同时得出周至自然保护区综合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兼容径向与非径向特点的EBM模型、Malmquist指数法和Tobit面板回归模型,使用淮河生态经济带38个地级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的相对效率并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水资源效率整体不高,不同地区的效率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农业用水效率10年间呈下降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用水强度、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效灌溉指数和资产投资力度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环保动态     
《环境教育》2009,(4):35-36
环境卫星在轨交付仪式举行环境保护部将全力推进卫星业务化应用和能力建设;张力军在考核河南淮河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时强调要加快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执行进度;环境保护部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结束 我国立场受广泛赞扬;环境保护都督察组赴安徽调研时要求放大以奖促治项目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差系数、区位商等方法研究了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入境旅游时空分异,并使用R/S分析方法预测了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呈现出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的特征。②上海、江苏和浙江是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优势区域,云南和安徽为后发优势区域,湖北、湖南、四川和重庆为潜力区域,而贵州和江西属于劣势区域。③预计2018—2037年,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相对差异将持续缩小,并以2028年为界呈现出先弱后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丛  操勤  袁媛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2):118-119,179
人类根据自身的具体要求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定。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判别,为安徽生态省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江苏省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经济、能源和环境三个系统的协调度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江苏省13个市进行了单系统、两两系统和综合系统的协调度分析评价,得出江苏省绝大多数市处于不协调状态,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利旅游是水利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吸引力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性研究。借鉴引力理论,构建了由25个指标组成的水利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PCA—Borda主客观组合评价法,对我国水利旅游吸引力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水利旅游吸引力地区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河南、浙江、湖南、北京和江西等省水利旅游吸引力较强,西部省份和处于我国版图中轴线附近的省份水利旅游吸引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省"沿江开发"战略的指引下,安徽沿江地区得以快速发展。合理划定区域生态功能区,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GIS技术为支撑,从自然生态约束分区评价着手,以安徽沿江41个县市为基本单元,选择山地、水网、湿地、水环境容量等指标进行生态功能差异评价,经聚类归并以及兼顾功能区的完整连片,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功能区1、4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安徽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分区对科学有效地管理安徽沿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和治理策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安徽沿江地区提供了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对其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到的指标多而复杂。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年末总人口等15个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京市1995-2002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南京市的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视角,构建包含水、空气、固体废物、声环境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再采用加权主成分距离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12—2016年的环境质量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6年徐州、苏州的环境质量状况最差,环境污染最严重,南京、盐城其次,其他城市环境质量较乐观稳定;江苏省环境质量整体不均衡,呈现区域性特征。根据因子分析和加权主成分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分析了江苏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认为该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密切。根据江苏经济发展特点,对该省的环境治理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系统科学思想为基础,根据1990-2005年间安徽省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分层次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方法、坎蒂雷赋权法将相应层次的指标进行综合,根据协调发展的含义建立数学模型,从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协调发展趋势指数的角度定量分析了安徽省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状况。该研究思路可作为其它地区在进行同类分析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蓝楠 《绿色视野》2008,(8):40-44
【案情】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如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江苏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1997—2008年辽宁沿海各城市的城市化和气候指标,运用线性拟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盘锦和大连的气温在城市化影响下呈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各地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合理水平、下垫面变化和城市环境共同构成葫芦岛、锦州、营口和大连城市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盘锦和丹东,城市规模和城市环境是第一主成分,产业结构合理水平和下垫面变化是第二主成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应控制人口数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绿地面积,从而协调城市化发展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