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对开发三峡库区旅游文化资源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曦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3):186-187,138
运用旅游文化学理论 ,并结合三峡旅游的实际 ,对三峡库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提出了开发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三峡民居的建筑特色及其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三峡传统民居是三峡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其建筑形态与风格不但体现了实用与审美、建筑与场所的完美结合,而且记载了峡区民众对宇宙、自然以及住所环境的理性思考,是他们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物化反映.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三峡民居的珍贵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古韵风貌成为十分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因此,分析研究三峡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挖掘其潜力并提出合理规划、开发的对策与措施,使其旅游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三峡旅游产品的品质,促进库区旅游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正>资源税在我国的发展征收资源税在我国古已有之,周朝的"山泽之赋",秦国的"盐课",明朝的"坑治之课"等均是对资源课税的具体例证。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对盐课税,但未规定对矿产品等其他资源课税,导致长达30多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风能资源禀赋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中部、南部地区拥有广阔的沿海滩涂和辐射沙洲,建设沿海风电场的条件优越,是打造江苏"海上三峡"新能源基地的希望所在。阐述了江苏沿海风能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沿海风能资源的禀赋与时空分布特点,指出江苏沿海岸区风能资源丰富,且沿海滩涂宽广,是建立大型风力发电场的理想之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江苏沿海绿色能源基地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黑龙江省湿地资源丰富,孕育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以高纬度寒冷湿地为依托,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在宣传力度、联合发展、产品升级、综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破坏环境、旅游适游期短等问题。因此,以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北大荒文化、饮食文化、候鸟文化、乡愁文化为线索,以"一带、两湖、三网、两边"为总体构架,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和底蕴,以特色文化助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发展,在传播湿地文化、讲述湿地故事、建设湿地形象中,展现黑龙江省湿地旅游独有的诗情和意境。  相似文献   

6.
宁夏甘草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宁夏地道中药材甘草资源在"先开发后保护"的观念指导下造成了野生资源的极大破坏,成为制约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障碍.阐述了宁夏甘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提出了具有半干旱地区区域特点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宜昌至重庆段形成了长达660km的狭长水库,从而改变了库区的旅游资源分布结构。根据库区目前各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分布状况、开发程度及客源市场前景,库区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三峡主干线)、两个中心(重庆和宜昌)、四个片区(三峡大坝旅游区、三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七宝古镇文化资源形成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谱系结构,"海派认同"与"江南认同"是认同性经济的依据,由此可探索古镇开发的实践路径,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平台的构建和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几个方面。认同性经济提供了古镇开发的一种思路,避免因为过度开发而带来的文化损伤,平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突出古镇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中的盐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自然界中盐雾的形成和分布、盐雾的腐蚀破坏及其机理等。可供制订产品盐雾试验标准等方面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对江苏省三峡外迁移民安置试点大丰市的调研基础上,探讨了移民社区安置中的资源挖掘问题,主要是闲置房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社会网络资源的开发、投资性资源的启动等,指出资源的充分挖掘,有助于顺利安置移民。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实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根据不同的资源与区位,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从空间、管理、资源等角度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1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为"核心—边缘"联动模式,区域间为"双核联动"模式,大区域为"点—轴"联动模式;2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3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对遗址文化空间内涵的拓展和遗产资源的文化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和SWOT分析法,对遗址区的文化资源和现状文化产业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发现:汉长安城遗址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布局分散,整体上呈现"种类少、规模小、分布零散"的特征,未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基于此,构建了原生态文化空间、衍生态文化空间、创生态文化空间,并提出相应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策略,以促进遗址区文化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沙文化是人们对沙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思考.为拓展沙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对沙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如沙文化的提出、定义、研究意义、"语言"和表现形式、内容体系、重点和难点,以及沙文化的创新要求进行了分析说明,以此推动沙文化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使沙资源化害为利,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4.
海水淡化集成技术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为核心,联合热电与盐碱化工,形成"热-电-水-盐"四联产模式,实现淡水资源、海水资源以及能源的综合利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取得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为未来向城市供水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大有可为 民族地区具备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集中表现为:①丰富多样性.我国民族地区纵跨多个纬度带,从陆上极高点到极低点各类地形兼备,江河湖泊众多,生物品种丰富,自然景观雄奇壮丽;加之50多个民族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神奇珍稀的古迹遗存,人文景观异彩纷呈.②不可替代性.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下军阵"秦陵兵马俑、"壁画长廊"敦煌莫高窟等,都是世界级的精品、绝品资源;一些民族文化和民俗艺术形式,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鄂尔多斯婚礼"、纳西族古乐、白族"三道茶"、傣族"泼水节"等,独具魅力,堪称人间瑰宝.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独特性强.③原始神秘性.由于受人为破坏较少,目前这些资源大都保留了其原始风貌,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和趋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王金涛 《绿叶》2007,(11):64-65
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机场旁边,有一座植被茂密、溪水潺潺、四面环山、绿沁心脾的幽谷,这就是三峡珍稀植物园,也被称作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的"避难所"。谁都想不到,这个植物园的创建者向秀发,竟是一个"弃富翁而不做"的"植物狂人"。为了抢救三峡珍稀植物,他不惜倾家荡产,为三峡库区奉献了一笔宝贵的自然财富。最近,笔者采访了向秀发,走进了他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秦皇岛海滨地区进行调查,初步统计其盐生牧草资源共计158种,隶属45科109属。在分析了滨海盐生牧草资源特点的同时,提出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引种驯化野生牧草资源、人工改良、提高天然草场的产量和质量等一系列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鉴于河北平山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西柏坡"精神的社会影响,以太行山原生态资源为依托,西柏坡革命圣地旅游为龙头,县辖景致和文化遗址为基础,努力打造文化产业精品,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倡导"文化兴县"并突出旅游经济地位,开拓县辖区"红色承载和谐自然"的人文生态环境,倡导创建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互融与双赢"的时代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是在尊重遗产的前提下,采取创造性的方式来促进遗产蕴含的价值与文化特色发挥出来,从而提升遗产服务社会的功能。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四个层面分析了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的动因,结合文化遗产资源的保存状况、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状况两个维度设计出了承袭式、修复式、还原式、适应式、再生式、创意式六种差异化的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对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带来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20世纪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并带来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资源、能源短缺等环境问题。18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阶段,人类文明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在范围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远远超过农业社会。由于工业大多分布在资源基地附近或城市地区,导致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