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岁月苍黄     
离开故乡整整50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浓重,儿时记忆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常常闪现在脑际,有时甚至到了无法排解的程度。其实,养育我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了。按理说,生我养我的那块地方,对于我来说应是无所挂牵了。但浓烈的乡情和亲  相似文献   

2.
正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童年的"百宝箱",尘封着儿时记忆。但不管忘记得多么彻底,只要有一个场景、一句乡音,便能开启你心中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每一段记忆,都有一组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等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物那景,都将在各种要素的排列中重新开启。从1993年离开家乡,很多事情已经相当模糊,无从记起。但只要遇到熟悉的人,熟悉的场景,那些记忆又如泛黄的老电影,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3.
生死西湖     
魏炜 《绿色视野》2010,(9):54-55
<正>此西湖非彼西湖,乃是在我家乡霍邱县城关西边的湖,因其紧贴小城西门,所以家乡人都亲切地称它为西湖,而沣湖的本名也遗忘在时间的长河中了。西湖是卡在淮海咽喉上的一座大湖,面积140平方公里,在淮河水系中仅次于洪泽  相似文献   

4.
绿色卫士     
正又是一年春节到,家家户户真热闹。为了避免堵车耽搁时间,我便提前出发回老家。进入家乡,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不是那亲切的家乡人,也不是那每家每户的喜庆装饰,而是那些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绿色垃圾箱。经过询问,我得知原来那些垃圾箱是村里统一发放的,每家一个,来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果不其然,有了垃圾箱就是不一样。首先,垃圾箱的设置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在没  相似文献   

5.
正清明是个挺神奇的节日,人至此则变,变得多愁善感;景至此亦变,变得繁花似锦;岁月至此更有变化,明显感觉其富有使命感,脚步比以往快了许多。清明的真在于情,幻在于景。不管是思乡情,还是祭奠先人的悲情,抑或是想念家人的亲情都真诚无比。每一个人的情感既充沛仿佛又易碎,不管脸上的表情如何,内心深处的情感之湖是有圈圈涟漪的,甚至还会有旋涡转个不停。但也是奇怪,内心激烈改变不了表面的柔软温顺,大概这就是清明的魔力。假如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冷杉 《绿叶》2014,(3):78-78
正说到水,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丰盈、润泽、潋滟、涓涓、汹涌、浩荡等诸多形容水的词汇。在人们的印象中,可能地球上最广布最廉价的资源当首推为水了。人们喜爱水,常常以"花钱如流水"形容富裕;"连口水都没得喝"形容贫穷;"端出来一碗清汤寡水"形容吝啬;"读来如行云流水"形容文章精妙洒脱。水到了作家笔下,便有了灵魂:作家徐刚,将人与水的情感放在家乡湿地上,展示出家乡人对被水浸润的土地的深厚情谊,人们在享受丰沛的水资源带给家乡欢乐的同时,人与水的关系也越拉越近。于是,水的气息就与人的气息息息相通了。人爱水,水养人,人水一体便成了崇明岛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凤仙情     
《绿叶》2018,(12)
正有人说,乡情是浓烈的酒,乡情是清香的茶。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正当我乡情泛滥的时候,月光透过窗外的桂花树水一般地漫进窗棂,柔柔地泻落在床头,撩拨着我的思绪,辗转难眠啊!我走到窗前,双眼凝视夜空淡淡的月色,双手捧起一片幽幽的月光,倏然,我的记忆里残留出一些凤仙花那绿叶红花的碎影来了。那是好多好多年前,我生活在科尔沁西北部一个叫那林的偏僻小村子里。在这百余户的小村子里,我见到了生长在家家户户庭院不起眼地方的凤仙花,  相似文献   

8.
老树祭     
很小的记忆中,家乡有棵老树,那个时候并不知道什么名,长大后才知道是短叶罗汉松,这棵老树已然故去二十余年了。老树不是很高,但却很粗,四个大人合抱,主干也就四米。老树每年长出的新枝叶很少,犹如一个庞大的盆景摆在村子  相似文献   

9.
正到了年关,春运有如飓风来临,春节的火车票也早早地开启了网上预订。那些长年在外漂泊的游子们都归心似箭,不管天气多寒冷,不管路途多遥远,不管人群多拥挤,只要有可能,他们都要搭上回家的车,享受故土和家园的温馨。而小小的一张火车票,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神经,方寸之间记载着太多记忆,有对回家  相似文献   

10.
<正>几年前,家乡的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别看家乡的面积不大,但却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建起了许许多多的工厂、工业园区以及各类产品材料的加工基地。那时候我心里也曾有过一阵欣喜,觉得家乡不再是小山村了,家乡已变成了一个工业基地。可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想法真是欠考虑。家乡的经济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家乡  相似文献   

11.
<正>家乡,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辛勤的人;家乡,孕育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家乡,滋养了一片又一片肥沃的土壤……家乡,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他轻轻一挥手中的魔术棒,就变化出了静谧的村庄,热闹的城镇和繁华的都市。  相似文献   

12.
在家乡,七月半与清明、冬至一样隆重,都是祭奠祖先的日子。说起来,国人最不忘本,一年就那么几个传统节日,完全为了祭奠先人的节日就有三个,可见老祖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过鬼节祭奠先人,一是表达思念之情;第二也是为了自己,愿祖先保佑平安幸福、健康和顺。不管祖先有没有这个能力,不管祷告有没有效用,这些积极的想法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13.
58岁的马清涵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首诗,“生态攸关天下事,污浊怎可任由之……”短短几年来,马清涵已创作了200多首环保诗歌。在马清涵的家乡辽阳,他是一个名人,几乎家喻户晓,只要一说起“创作环保诗歌的老师”,很多人都会翘起大拇指称赞他。作为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调研员,马清涵从来没有在环保部门工作过,却15年如一日,将环保进行到底。环保诗人把马清涵与环保诗歌联系起来的,是他家乡的一条小河。15年前,马清涵是一名教师,每天都要沿着县城的一条小河去学校。这是辽阳县惟一的河流,就是这条河流,承载了他太多的记忆,也驱使他为…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20,(4)
正我是一个藏族人,来自四川若尔盖。我在家乡做草原沙化治理十多年了,慢慢地发现,草原、牛羊、牧民是离不开的,这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若尔盖是全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黄河水的30%来自若尔盖湿地。记忆中的若尔盖实在令人着迷。牧民的孩子在马背上长大,从小放牧。可年纪那么小,家乡的山山水水,我怎么知道?小时候放羊,爸爸跟我讲,今天我们家的牛丢了,有可能在冬季草场,你去找回来。怎么找呢?他比画着跟我讲,你这样走的时候,这里有一块沼泽地,这边有条河,过这条河时候你必须要找到不太深的地方;还有那边有一户,他们家的狗特别厉害,你得绕着走。我根据爸爸比画的地图,脑子里面反复想着,然后骑着马就这样寻找,找到牛羊的时候,我特  相似文献   

15.
忆柳溪     
不久前,老家来信说高速公路修到了村口,我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高速路将带动家乡经济的腾飞,担忧的是家乡的那片柳林。阳春3月,我驱车赶往家乡,要看个究竟。车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般地行驶,我靠在车椅背上,望着窗外,思绪早已飞到了带给我童年无限欢乐的柳溪。我的老家在柳溪。一片偌大的柳林,小溪从柳林中流淌。柳丝从树梢垂到水面,好像少女对着镜子梳洗如丝的长发。自学会迈动两条小腿的时候,除吃饭外,在我的记忆中只有柳溪。初春,还是冰雪融融,柳条就由褐变黄,由黄变绿,然后柳眼圆睁,吐出柳芽。拧一支绿色的柳苗,含在嘴里。嘀呜——滴呜地吹起迎春曲。天一放  相似文献   

16.
家乡的鸟     
彭宗怀 《绿叶》2023,(7):53-58
<正>我的家乡有很多种鸟。我认识的鸟儿也越来越多,不再仅限于乌鸦、喜鹊、麻雀之类了。这是荆山腹地的一个小县城,位于荆山之北。现在我所居之城,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鸟。鸟儿如人类一样,是自然界的一员。家乡的天空、大地、山谷、河流、树林、房舍,家乡的春光、秋色,显然是一个适宜鸟类生存的环境。在这里,鸟儿全然是任性的、纵情的,与人们融洽相处。如果鸟儿在某天猝然从林子消失了,我想,家乡的人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寂寞。  相似文献   

17.
杨豪 《环境教育》2016,(Z1):41-43
正2015年春节前夕,我在家乡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使我有机会对家乡有一个全面地深度地了解,进一步开展了一次详细地调查研究;耳闻目睹的情况可以说是让我触目惊心,我的故乡怎么会变得如此陌生?具体讲,我的家乡有这样几个变化。没有年味了以前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预备  相似文献   

18.
黄金桦,199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给排水专业。抱着对所学专业的信心,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毕业后一年里,黄金桦在自己的家乡福建南安的美林建筑工程公司担任给排水管理员和负责人。在家乡赚得了第一桶金后,他一直梦想着开创一个环保公司,毕业后的第二年只身到了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家乡     
林欣 《环境教育》2015,(4):90-91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的家乡在江苏南通。它是一座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古老城市,它一直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永恒记忆。家乡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狼山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在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有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年间,州官杨钧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名为"琅山",也称"紫琅山"。狼山风景优美,也是佛教名地,有诗云:"慈悲的菩萨,你用神力的袈裟,将那多情的白狼,裹向了远方,只留下一座空空的狼山。伴着凄凉的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她或许是高楼林立的都市,或许是山水环绕的城镇,也有可能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但无论她闻名遐迩,历史悠远,还是默默无闻,家乡有多美,只有生长在那里的人看得最真。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家乡,将对家乡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