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程洁 《绿叶》2012,(9):37-44
环评报告是我国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制度机制。就其本身而言,环保报告属于政府信息,应被纳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范围。在一般情况下,环评报告不属于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不能被简单列入公开豁免的范围。在环评报告具备公开属性的前提下,政府机关应优先选择主动公开的方式。环评报告的主动公开可以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环评,有效遏制审批寻租,促进更为优良的环境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信息公开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它不仅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也是推进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全方位提升的重要手段。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但仍存在关键性环境信息严重缺失等现象,不仅无法满足社会及政府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有时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稳定。本文从政府、企业、社会的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组织监管和沟通协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包括:1加强组织领导,任命副部级官员主管环境信息公开工作;2推动国务院出台《环境信息公开条例》,推动各类环境政策法规纳入信息公开条款;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4建立主要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刺激企业改进环境表现;5加强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督查、考核、评价及表现公开;6加强各级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能力建设;7实现环保部及环保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统一管理、协调共享;8全面改善环境数据质量;9细化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包括环境风险及健康信息公开政策;10加强与其他部委关于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3.
曹明德 《绿叶》2012,(9):8-12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民环境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环境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公众参与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当下,唯有充分发挥和实现政府的环境责任,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获得行政司法救济,才能避免环境群体事件的发生,有效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曹明德  毛苑入 《绿叶》2013,(9):27-31
通过对开展网络环保的必要性分析,环保部门应当重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中的网络环保.满足公开信息的特征要求、完善公开途径,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环境资源应属全人类公有,政府与民众均有责任。信息透明可将环境风险降到最小,一为公众知情权的诉求推动,二为早日研究出应对之策。环境形势逼人,政府只有积极主动的信息公开,才能真正实现为民众负责。  相似文献   

6.
《绿色视野》2008,(4):30-33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国务院颁发《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政府部门发布的第一部有关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也是第一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浅析环境信息公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信息公开能提高环境保护参与者的环境意识,改变他们的环境行为和行动,解决"市场失灵"、"政治失灵"的问题,教育环境保护各利益相关者,推进决策过程中的民主进程。要提高环境信息的作用,应公开公众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公开的环境信息必须可靠,有关的环境信息必须对公众有用且方便获得,政府机构应关注公众对环境信息的反馈。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17(2):42-42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日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政府部门发布的第一部有关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也是第一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综合性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9.
申进忠 《绿叶》2012,(9):45-50
政府主导的强制性企业环境排放信息公开制度以公众环境知情权为理论基础,是欧盟等国外环境信息公开立法所普遍采取的基本模式。我国有必要建立政府主导的企业环境排放信息公开制度,以改变目前企业环境排放信息无法为公众充分、及时、有效获取的状况。而此过程需要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对环境信息的定义进行了表述。环境信息具有空间性、时间性、整体性、科学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可用系统法、用途法和公开法进行分类。环境信息公开中的环境信息经过收集、评估、整理、分析、公开(传播)、使用六个环节形成环境信息循环。  相似文献   

11.
马燕 《绿叶》2012,(9):51-56
国家的环境管理职能决定了政府环境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因而政府环境信息是衡量环境管理能力和判断环境质量状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环境知情权、环境保护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的基础。尽管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也有多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丁家珍 《四川环境》2022,(2):192-196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不可少的制度,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措施。然而,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存在很多不足:公开义务主体范围狭窄、公开内容少、公开方式不明确、监督机制缺失、惩罚力度轻等。以国内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现状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立法实践,深入分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目前的问题,并阐述相关建议,逐步完善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3.
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4月11日发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政府部门发布的第一部有关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也是第一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综合性部门规章。该《办法》将强制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向全社会公开重要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污染减排工作提供平台。现将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常成 《绿叶》2011,(4):21-26
环境信息公开不单单是信息的普及,它还能通过压力促进环境执法、动员公众对环境议题的支持等。新时代的经济社会条件对环境信息公开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信息公开也还面临着公开范围不足,例外情况过多等局限。  相似文献   

15.
李明华  蒋培 《四川环境》2011,(5):117-120
文章主要论述农村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的构建过程,首先讲述了农村的环境现状及农民的环境弱势地位,分析了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同时还考察了国外农村环境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法规,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从农村环境信息公开法律的立法以及农村环境信息的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周训芳 《绿叶》2012,(9):27-31
在世界范围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公民行使环境权的基本方式,申请政府环境信息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开端,提起公益诉讼是保护公民环境权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决定着公民环境权能否实现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走出目前的环境信息公开困局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主动适应公民环境权的发展趋势,尽早实现环境管理模式的生态化,使环境信息成为福音,而不是负累。  相似文献   

17.
金玲 《环境教育》2010,(6):43-45
<正>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环境信息公开,是指政府或者企业根据法律的规定、当事人的申请或者其他原因,向申请人或者社会公众公开有关环境信息的活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环境信息公开一般包括政府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8.
肖莆 《绿色视野》2008,(9):36-3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掀起行政改革的浪潮,不少国家都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以顺应社会各界对更公开、更透明的公共管理的呼吁。推行环境信息公开战略,大大降低了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信息成本。环境信息公开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信息治理发展历经三个阶段:自给自足、信息公开与公共服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当前环境信息治理处于环境信息公开向环境信息公共服务的转型与变革。这次变革的核心是以公众为本位,表现为环境信息需求的公众主导,以及环境信息供给的公众参与,包括参与环境信息的供给决策、生产过程、以及公共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价等全过程。当前环境信息治理变革的目标路径重点包括5个方面,即提高公众满意度、优化环境信息公开、严格环境信息质量控制、整合环境信息资源、实现多元供给。  相似文献   

20.
傅毅明  宋国君 《绿叶》2013,(9):13-20
中国环境信息行业发展历经三部曲:自给自足、信息公开与公共服务。当前正处于环境信息公开向环境信息公共服务的转型与变革期。相较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公共服务强调以公众为本位的“信息流再造”.要按照公众需求来重塑环境信息流,安排环境信息的生产、公开,服务与反馈等信息活动;强调制度构建,重点包括建立政府统筹协调下的干系人参与网络、以公众环境权益保障为中心的信息体系、信息质量和信息标准、信息流的全过程管理及价值显现与补偿机制等。发展环境信息公共服务,顺应服务型政府建设与改革需要,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