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SSM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变异系数,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样本数据,从客源市场结构和旅游竞争力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1996—2007年大连、青岛我国北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滨海城市入境旅游的区域发展差异。结果表明,从客源市场和相对差异都可发现两个城市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经历了"减小—增大"的演变过程,原因在于青岛便利的交通、独特的文化和区位优势,使青岛由落后效仿者变为领先者,充分发挥了厚积薄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1—2010年辽宁省接待入境游客的各项数据,探讨"入世"对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世前后辽宁省入境旅游市场整体均呈稳定的增长态势,省内各地级市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入世前,大连、沈阳两市入境旅游市场占绝对垄断地位;入世后,其他地级市接待入境游客数量所占比例均有大幅增长,以抚顺市的快速增长为首。此外,辽宁各地级市的入境旅游人数在保持增长的同时,游客分布由集中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3.
三亚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及其演化特征,可为目的地旅游国际化水平提升提供研究支撑。基于2007—2016年三亚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数据,对三亚21个入境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度、亲景度、市场竞争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亚市近十年来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逐渐趋于分散,结构较稳定,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明显,但年际变化不大;洲内客源市场亲景度总体较稳定,洲际市场呈现平稳向好态势;入境客源市场竞争态以瘦狗市场和幼童市场为主,且出现明显的交替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三亚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的关联分析,发现两者相关性不强,最后就三亚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优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省2001—2014年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外国旅游市场增长迅速,港澳台市场逐渐萎缩。2004年,外国旅游市场份额首次超过港澳台市场。(2)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各细分市场间的相对差异逐步缩小。(3)在16个细分市场中,台湾地区、香港特区和新加坡较稳定,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为新兴市场,发展较为迅速;其他市场发展较缓慢,澳门特区出现倒退现象。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选取2006—2015年"一带一路"入境旅游经济数据作为衡量"一带一路"(中国段)入境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指标,运用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地位、首位度指数、EG指数、Zipf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整体—局部(子区域)—个体(省域)的角度研究了"一带一路"(中国段)入境旅游空间差异性与协调性特征。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非均衡状态与协调倾向并存,总体非均衡与局部协调并存;②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成熟度与区域空间结构合理性呈正相关,即入境旅游发展越成熟的区域,省域间入境旅游发展越协调;③高高型区域、高低波动型区域、低低型区域三大区域入境旅游空间集聚类型差异明显;④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成熟度与区域空间显著相关的省域数量呈负相关,即低低型区域空间显著相关的省域数量多于高低波动型区域和高高型区域。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000-2011年为连续的时间序列,以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系数等研究方法从总体差异和地带性差异两个层面分析了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然后运用赫芬达尔指数、绝对集中度和绝对分散度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山西省入境旅游的区域极化程度和地域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虽然山西省入境旅游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各地级市入境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从总体差异层面看,绝对差异呈加速增长趋势,而相对差异表现为波动缩小的变化趋势;从地带性差异层面来看,市际差异呈波动缩小趋势,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市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晋中区域的内部差异又是造成地带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山西省入境旅游的空间格局特征表现为:入境旅游明显集聚于少数几个地级市,但是极化程度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形成了核心边缘式的地域空间格局,而且核心区和外围区逐渐扩大,边缘区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居民生活用电量不断增长,用电增速远超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确其增长动因及未来增长潜力对能源保障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安徽省为例,基于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因素分解模型,对安徽省1995—2015年居民生活用电增量进行动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人口增长、城镇化、住房条件改善和用电强度变化分别贡献了安徽省居民生活用电增长的-5%、6%,8%、53%和37%,居住条件改善和用电强度提升是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通过构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情景,预计2020年居民用电量年均增长6.9%—7.9%,其中城镇居民用电增长占增量的80%左右,居住条件改善和用电强度提升仍然是主要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SSM)对2000-2009年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5年黑龙江省竞争力和增长率均较小,2005-2009年竞争力有所增强,但结构优势有所下降.②全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在不断变化,将13个主要客源国分为兴旺市场、崛起市场、成熟市场和停滞市场,并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增长收敛的视角分析我国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问题,选取199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入境旅游人次数据,采用σ收敛方法检验我国入境旅游的收敛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入境旅游不存在全域性收敛,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和西部地区呈发散趋势。旅游资源开发是入境旅游收敛的主要原因,突发事件对经济落后地区的短期入境旅游收敛有很大影响,旅游固定资产、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人力资源供给都不是入境旅游收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基于SSM方法,选取2005—2010年入境旅游相关数据,对晋陕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省入境旅游总体发展速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市场结构具有向集中化与多元化并存发展的相似性;两者相比,陕西省入境游客增长总量大于山西省,客源市场结构也更为合理,而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增长率要大于陕西省,更具市场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拓展晋陕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入境旅游目的地由于资源、市场等禀赋不同,造成了时空地域格局的差异。借助区位商、市场占有两个指标构建研究模型,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2015年6个典型年份的历史数据,对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地域格局分布差异进行分析。根据研究模型将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划分为核心区、强势区、潜力增长区、转型区4类区域,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两极分化较严重,有13个省区呈现动态发展变化,主要有正向演化、负向演化、不规则抛物线型演化和波动演化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经济地理学中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对淮海经济区近10年的入境旅游规模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淮海经济区入境旅游规模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旅游规模发展差异较大,早期首位分布不明显,但后期表现明显.为进一步探讨淮海经济区入境旅游规模差异的原因,该研究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位序—规模法则,通过回归分析对淮海经济区入境旅游规模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入境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入境旅游规模开始逐渐呈首位型发展,入境旅游规模分散均衡程度低,部分城市存在高度垄断现象.此外,在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和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1年沿海11省市入境旅游的相关指标数据,从时空差异视角揭示沿海地区入境游客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及其演变特征,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沿海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入境旅游消费水平不高,非基本资料所占总消费资料比重和入境旅游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低。为推动沿海地区入境旅游稳定、持续与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标准差、基尼系数、变差系数、区位商等方法研究了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入境旅游时空分异,并使用R/S分析方法预测了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①1998—2017年,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呈现出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的特征。②上海、江苏和浙江是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优势区域,云南和安徽为后发优势区域,湖北、湖南、四川和重庆为潜力区域,而贵州和江西属于劣势区域。③预计2018—2037年,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相对差异将持续缩小,并以2028年为界呈现出先弱后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长期呈现港澳台市场占80%以上,外国市场不足20%的“二八”结构,因此拓展入境旅游外国市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口岸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其他省市入境旅游发展的“二手客源地”,在我国人境旅游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从京、沪、穗口岸入境的外国游客作为调查对象,对三大口岸间的外国市场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作为整体与全国入境外国市场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拓展全国和其他省市的入境旅游外国市场规模提供理论指导。结论为:①从三大口岸入境的外国市场具有各自的特征,但在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学历结构上具有一致性。②从不同口岸入境的外国市场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范围和扩散能力。③从三大口岸入境的外国市场特征对全国入境外国市场特征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两岸三地入境旅游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入境旅游发展的历史、旅游资源的特色、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及2001—2008年三地入境旅游发展的业绩指标和客源市场的对比分析可知:香港、台湾是中国大陆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两地游客总数占大陆入境旅游总数的63.4%;香港回归后,大陆放宽居民赴港旅游的政策使大陆游客迅速占据香港入境客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缓和,大陆将成为台湾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三地的旅游合作和共赢的途径是:将三地作为整体推广针对远程外国入境游客的"一程多站"旅游模式,使每个进入其中一地的游客都成为其他两地的中转客源,从而使各方受益。由于其地缘邻近、文化同源、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强,两岸三地必将相互成为主要的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7.
入境旅游是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云南省2006—2015年数据为基础,运用亲景度、吸引力模型、年际波动指数和多元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了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时间序列上,2006—2015年新加坡、泰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属强亲景度类型;空间序列上,2006—2008年和2008—2015年两个时期的波动表现为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由前期的亲滇度类型后期转入低一层级类型。位次变动呈现出高层级亲滇度类型向低层级类型的跨类型转变,而低层级类型向高层级类型的转入是类型内部位序调整的特点。(2)2006—2011年云南省吸引力逐年上升,说明客源国的偏好增强;2011—2015年云南对客源国的吸引力呈"弓形"态势。(3)通过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可知,进出口贸易总额、人均GDP、旅游产品品位度对入境游客规模具有正相促进关系,旅游距离呈现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对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合作意义重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2000—2019年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探讨其区域合作路径。结果表明:①西北五省(区)中各省(区)的入境旅游发展极不均衡,客流分散;整体入境旅游的客源和客流稳定,更具竞争优势。②西北五省(区)整体入境旅游处于起步阶段,适合采取“增长极”和“点—轴”相结合的路径。③当入境旅游迈入成长阶段时,高级别“增长极”采用“梯度网络”路径不断开拓和外延市场,低级别“增长极”则运用“点—轴”路径辐射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确定性重大事件等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如何实现内生性增长,是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旅游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编码分析,探究影响入境游客来华和我国入境旅游内生性增长因素。研究发现,签证因素、退税因素和产品价格等7个主范畴对入境旅游内生性增长存在显著影响。将旅游需求方的推—拉理论与有利于旅游供给方制定有效营销策略和管理政策的内生增长理论进行对接与融合,为我国入境旅游内生性增长提供一个整合分析的框架与思路,对政府制定有效管理政策和入境旅游企业优化营销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相关入境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对2002—2007年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较好,但总体竞争力不强。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中的优势部门、增长部门和劣势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