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东风送暖,天地万物回春。暖阳融融,驱散了寒冷的阴霾;春雷阵阵,唤醒了沉睡的生机;草木复苏,百花竞艳,神州大地万象更新。2012年3月,全国"两会"在京召开。这是一次珍视民意、关注民生的"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聚焦民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无小事,而"环境民生"与人民群众安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8,(3):16-17
中央两会是全民关心的大事,农民关心医疗、教育、三农;企业注重环保、货币、宏观调控;市民看重房价、交通、环境;学生热心就业、户口。众多领域、众多行业关注的热点都在两会中可以得到反映,两会是各路专家彰显智慧,体现价值的大舞台。委员代表们在北京热议国是,还有很多虽没有参加两会的人们,同样关注两会的进行。自从环境保护被列入国策以来,一直都是公众热议的一个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绿叶》2016,(3)
2016年两会期间,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到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绿色发展与摆脱贫困都成为关键词。绿水青山怎样发挥金山银山的价值?环境治理与摆脱贫困是否可以共赢?认识与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更有着来自基层的有力支撑。两会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角,为读者呈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10,(2):62-62
<正>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已然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从低碳建筑、低碳城市,到碳交易制度,甚至到反对"政绩亮化",政协委员们从各方面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低碳经济"成为中国地方"两会"的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绿叶》2016,(3)
正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这字字如同警钟,警醒着绿色发展的必要与紧迫。在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20多项环境治理指标既综合又具体,关键是刚性约束,每一个目标的完成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两会期间,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答  相似文献   

6.
彭伟步 《绿叶》2013,(10):21-28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引发的突发环境公共事件已成为社会热点,并造成政府管治危机。政府在事件媒介化过程中的种种不当反应,是造成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改变管洽思维,尊重传播规律,以更坦诚、开放的态度面对媒体民意,科学、妥善地处置突发环境公共事件,并赢得民意的尊重。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毕井泉表示,由于我国的资源环境价格偏低,既没有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也没有反映出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因此,2007年资源环境价格改革要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宋旭 《中国环境管理》2015,7(3):40-42,46
今年是新《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的实施元年,而环境监管与环境执法工作是新法发挥“牙齿”作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加强环保执法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环境治理的要害就是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保法》,《环保法》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陈吉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08,(3):5-7
三月的北京像往年一样迎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三月北京的天气也像往年一样沙尘再次“光临”,给京城一点“小颜色”。虽然近年北京的蓝天日数屡刷记录,但空气质量与人民期望值还是有很大距离。这更加提醒了两会代表,环境质量是关系到百姓健康生存的民生大事,让环保再次成为两会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环保问题年年是两会热点。但与往年抱怨的多、诉苦的多、反映问题的多不同,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不同角度为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大量建议和方案。这些建议和方案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本刊对这些建议和方案做一梳理,为的是让读者从中领会到,中国的哪些方面将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生的环境热点事件,历历在目。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PM2.5、食品安全等环保话题尤为关注,有的代表委员还为环境教育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资源环境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利用公权力对资源本身以及由资源环境产生的利益进行分配的过程,是对环境公共利益的分配与选择,它具有全民性、复杂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征,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从公众参与政策选择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公众参与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归纳概括了公众参与政策选择时出现的非理性因素绑架民意、政府屈从民意、降低政策选择效率等问题,并从加强沟通、争取信任,建立健全政策参与制度,改进政府管理,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四个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环境治理现代化,是改革创新向前拓展、环保工作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包括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两个方面,就是使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环境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环境。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特征,传统观点认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领域市场机制往往是失效的。实践上,最近十几年随着技术水平与认知能力的提高,市场机制在环境治理、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因此,理论上有必要对市场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运行机理、条件及发展趋势等展开深入研究。结合环境治理实践,探讨了市场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运行机理、有效运行条件及其在环境治理、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利用市场机制,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国家开展环境教育立法的呼声越发高涨,连续几年都有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相关提案。环境保护部也在2012年建议将环境教育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规划。而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环境教育的话题依然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热点。环境教育,是今年两会上新出现并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在国外,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健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62-169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是指从权利的角度去考察、理解当代中国的环境治理,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相关权利是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重要的治理工具。所谓环境相关权利,是指环境治理有助于保障的环境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命权和健康权,以及在环境治理中可以运用到的知情、表达、参与、监督等权利。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在理论上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以人为本原则,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针和取向,在实践上也能够揭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和发展方向,既具有阐释性,也具有建构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为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制,提高环境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水平,浙江省将多方参与、相互协商等治理机制体现在环境治理的各个环节。2017年,浙江省环境宣教工作紧紧围绕"提质量、补短板、抓改革、严监管、强服务、惠民生"的中心,树立环境宣教工作是环保核心工作的责任意识,有创新、有力度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各项工作,宣教工作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和亮点,为推动形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与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省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将如潮民意作为前行动力,不断顺应时代要求,讲好环保故事,以微博、微信两大新媒体平台为主要阵地,倾力打造"温小保"新媒体品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特别是伴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环保宣传工作面临更大挑战。浙江省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将如潮民意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2):5-13
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近二十几年来会期最长的一次“两会”,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要携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2018年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进程,填补环境治理方面的空白。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组建生态环境部,将环保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的部分职责整合,解决长期以来中国生态环保领域体制机制方面的突出问题。“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包括参加政协的各党派、人民团体及政协专门委员会)就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中国环境管理》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摘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PACE2016中国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就中国环境政府治理、环境市场治理、环境社会治理以及环境治理结构展开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以下共识:大国模式下的环境政府治理面临着突出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和"多层次治理体系"等问题;不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市场治理必然面临"要不要走环境治理市场化之路"的疑虑,相关研究表明市场手段作为有效的环境治理方式正在逐渐地打消此等疑虑;中国环境治理最主要的短板在于社会治理,提高公众参与度的主要挑战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态度,然而社会企业家是环境社会治理的希望;多元环境治理结构是中国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政府引领、企业自觉、公众参与的制衡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