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松花江保护母亲河"绿色大讲堂活动介绍为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松花江活动中来,由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吉林省环境保护厅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意识项目"保护松花江,保护母亲河"社区绿色大讲堂活动于7月24日在长春市新奥·蓝城社区举行。此次讲座活动是由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和吉林省环保厅共同主办的"保护松花江,保护母亲河"绿色大讲堂系列活动中社区  相似文献   

3.
6月2日,中国环境意识项目“保护松花江,保护母亲河“社区绿色大讲堂活动在吉林市丰满区江南街道南山社区举行。省环保宣传中心主任杨淑华做了《关爱环境,做环境友好型公民》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4.
6月25日,中国环境意识项目“保护松花江,保护母亲河“社区绿色大讲堂活动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哈萨尔社区举行。吉林省环保宣传中心主任杨淑华、副主任王晓君,松原市环保局副局长屠长青、纪检组长高戈峰、宣教中心主任王晓东,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3~6月,吉林省开展了中国环境意识项目"我爱松花江,选择绿‘视’界"活动。"我爱松花江,选择绿‘视’界"活动,是由中国环境意识项目批准的地方项目之一。中国环境意识项目(简称CEAP)是国家环境保护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共同发起的一项以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为宗旨的环境教育项目。"我爱松花江,选择绿‘视’界"活动主要通过在吉  相似文献   

6.
10月13日,中国环境意识项目"保护松花江,保护母亲河"社区绿色大讲堂活动在长春市曙光街道电力社区隆重举行。吉林省环保宣传中心主任杨淑华为到场的近百位社区居民、社区干部及参加活动的新闻记者作了环保知识专题讲座,精彩的讲座赢得了广大居民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7.
正创建绿色社区要成立以区内居民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制定公众参与环保的有效措施,鼓励居民监督和纠正社区内外破坏环境行为。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针对城市社区在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全国开展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回顾10多年来的绿色社区创建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绿色社区创建在本质上是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的绿色活动。在创建过程中,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进而促进社区的环保工作。但社区环保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工作指导上注重引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忽视  相似文献   

8.
小小问卷透视公众环境意识 活动现场就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希望从环保类杂志中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等题目面向公众展开问卷调查.当天共收到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群众的近200份调查问卷,通过一张小小的问卷透视了公众环境意识,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环境图书杂志选题策划明晰了方向.《中国环境报》记者对活动负责人、热心公众进行了现场采访,并在近期公众参与版面上进行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9.
高盟 《环境教育》2007,(9):64-65
创建"绿色社区"的意义在于:在"文明社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保护"软"、"硬"件建设,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建立社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的新机制,在增强公众环境保护责任感的同时,维护了居民的合法环境权益;通过社区内环境意识和法制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绿色文明,引导居民正确的消费及生活观念,创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居民既是良好环境的受益者也是环保卫士的社会文明风尚。以下社区的创建工作在此次福建全民环境教育会议中做了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 促进公众参与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吉林省多年来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采用多种手段,开展了丰富多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在增强公众参与、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吉林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回顾   吉林省在开展公众环境教育中,始终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来进行,即以公众参与为中心,以抓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带动公众整体环境意识的全面提高。   1、把各级领导做为重点,逐步使领导者由宣传教育的受体变为主体。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中各级领导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环保部门始终把各级领导、企业法人作为环境…  相似文献   

11.
推进公众参与是开展环境保护的神圣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相继开展了“绿色与环保”、“北京国际论坛”、“关注森林”、“保护母亲河”和“保护长江万里行”等一系列大型公益环保活动,并开展了20多项环保专题调研。为了能够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建议:第一,要扩大环境信息公开化的程度。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了解和掌握信息是前提。1998年,35个来自欧洲和中亚的国家在丹麦签署了《奥胡斯公约》。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随后又有39个国家也加入了该公约。国家环保总局高度重视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布环境公报,…  相似文献   

12.
<正>乌鲁木齐市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大环境教育的影响力,鼓励公众参与各项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六进"项目,充分展现了环境教育在社会环保意识提高方面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事业是"靠宣传教育起家"的,在人们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的当下,环境教育能否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能否让"接地气儿"的环境教育活动凝聚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正能量,培育出大众的参与意识,对于环境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是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促进社区环境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是实施全民环境教育的综合阵地,对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福建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始终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与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倡导绿色消费与创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根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规定,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决定,在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之际,共同组织一次全国规模的公众环境意识抽样调查,旨在了解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探讨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的相关因素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途径,为我国环保工作积累基础资料,为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调查活动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港、澳、台除外)中的139个县级行政区10495个合格样本户。年龄为少年组10-15岁,成人组16-65岁。完成样本9202户,完成率…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09,(6):35-35
活动现场就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希望从环保类杂志中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等题目面向公众展开问卷调查。当天共收到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群众的近200份调查问卷,通过一张小小的问卷透视了公众环境意识,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环境图书杂志选题策划明晰了方向。《中国环境报》记者对活动负责人、热心公众进行了现场采访,并在近期公众参与版面上进行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环境法还没有真正成为公众环境维权的有力武器。”10月10日,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对记者表示。王灿发的判断,来自于对西部五省(自治区)部分城市“公民环境维权意识和环境法律需求”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7月4日至22日,由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CL APV)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 R DC)工作人员组成的环境维权流动宣传组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五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城市进行了流动法律咨询活动,并向当地参加法律咨询的群众散发了调查问卷。“设计这套调查问卷是为了了解公众,特别是西部老百姓对环境状况的感…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省组织开展各类环保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积极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积极创建环境教育基地,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渐入佳境。大同市组织《大同日报》小记者深入东郊、西郊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组织环境公司走进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大讲堂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提升很快,但是由于环保司法制度的缺陷、公众组织化程度有限以及仍然较强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等等的制约,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力还很不足。未来走向成熟的公众环境意识应该是明确意识到自己责任的、自觉配合政府环境政策的、积极践行环境行为的环境意识。为此,应进一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创造和扩大公众参与机会,改善公众参与的条件,以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李晶 《环境教育》2008,(1):77-79
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要求,绿色创建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不但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素养,还带动了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逐步形成有利于环境的社会新风,失去了社会的进步,绿色创建活动已成为我国环保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环境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洪大用 《绿叶》2014,(4):4-14
近年来.中国公众环境意识水平提升很快.但是由于环保司法制度的缺陷、公众组织化程度有限以及仍然较强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等等的制约,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力还很不足。未来走向成熟的公众环境意识应该是明确意识到自己责任的、自觉配合政府环境政策的、积极践行环境行为的环境意识。为此,应进一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加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创造和扩大公众参与机会.改善公众参与的条件,以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