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联那些事     
《绿色视野》2015,(2):17-18
"深情唱和记心里、满面羞涩并肩立,不是一年复始日,哪来相携欢聚时。"在2011年12月24日的新安百姓讲坛上,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民俗学者陈频用一个谜面做了开场白,其谜底就是春联。在陈频看来,春联是春节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春联由桃符演化而来"对联是由春联演化而来的,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成。"陈频告诉记者,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不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不前呼后拥送往迎来,不夜以继日奋战在麻将桌上,这,就是一种轻松。鞭炮一响,PM_(2.5)爆表;春联写上环保内容,散发着浓浓墨香……本期关注的几篇文章,均与春节习俗有关,而这些春节习俗,或将呈现不同的走向。春联折射出生生不已的文化活力;而鞭炮,因污染环境和安全隐患等多种原因,呼吁它淡出  相似文献   

3.
正写春联、贴门神、包饺子、舞狮子……这些传承千年的春节习俗,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传递着春节特有的温情。但确有一些老习俗并不能增添年味儿,反而徒增烦恼。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欢度一个喜庆、吉祥、幸福、快乐、和谐的春节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陋习,经常  相似文献   

4.
山里红     
正过年了,春联贴出来,鞭炮响起来,灯笼挂起来,红包接过来。小孩踩在爆竹纸屑上,松软欢喜。冷不丁从怀里掏出地上捡来的零炮,往人堆里一抛,掩耳缩脖的人散了开来。天上、地下,红彤彤。此刻,人的心亦是红的吧?鞭炮是划在空中的火,火是鞭炮咧开的笑。据说,火诞生后,燃起柴火,驱走野兽,危险就远离了,火红火红,寓意平安、吉祥。人出生,从肚兜、帽子,到襁褓,主打色都是吉祥红色。娘胎十月,温暖,幽暗,红是亮色,迎接生命,除了吉祥,怕是隐喻光明吧。有客来道喜,  相似文献   

5.
"砰!"这是17世纪80年代的一声枪响。而随着这一声枪响。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上的鸟类彻底灭绝了。他们就是渡渡鸟。是啊!他们本可以在岛上自由地生活,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9,(3):72-72
鹿角蕨又名鹿角羊齿,原产澳大利亚。又名麋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属于附生性观赏蕨。其孢子叶十分别致,形似梅花鹿角。它是室内立体绿化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是啊,人这良心可不能坏。坏到逮光了鱼杀光了鸟,这样的海,只能叫死海。我们不希望在我们身边潮起潮落千年万年的大海变成死海。海堤连着湿地,湿地连着沙滩,沙滩牵手海滩。在这片范围不是很大的潮上带海边,长年生活着一种叫海猫的海鸟。它或漂流于起伏不定的海浪之中,或静静地站立在沙滩之上,或摇摆着身子漫不经心的散步。它一年四季从不离去,也从未有人去打扰。它在海边生活了多少年,也只有它们自己知道。海猫,是我们叫的土话,学名叫海鸥。有海的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辽宁迎来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落实中央振兴东北战略部署,辽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改革的触角伸向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也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永葆山青、水碧、天蓝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省4300万人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举全省之力治理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以保障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宗旨。  相似文献   

9.
无梦不蓬莱     
从诗意走向现实。寻根,找寻生命的起点。从此,他便如此踏上征途,离开首都、离开他的桌案,走进了自然、走进了森林,也走上了环境文学写作的新路。你从哪里来?从芦苇里来。你往哪里去?森林、大川以及小河。你为何而去?为了大地以黎明之光显现,为了花开花落,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0.
张春燕 《环境教育》2013,(Z1):57-61
他来自中国四川。现定居非洲,职业,专业野生动物保护者。许多人会好奇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到非洲做野生动物保护?"他的答案是:"第一次来到肯尼亚,就再也不想去别的地方。"他捧着一本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慢慢地读起来:"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19710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做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也许根本不觉得痛。"他说。"千真万确?"女儿问。"当然,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气味吸引了它。也许是  相似文献   

11.
孔锦 《环境教育》2010,(4):76-76
<正>森林是万物的摇篮。与地球共生,新世纪的都市建设已然开始。"森林,是多种生命的集合体。既养育生命,也独自增殖。我们的祖先,也曾以此为家。获得文明的人类,虽已开拓森林、构筑城市,但森林摇篮的记忆,通过DNA而得以传递。与森林共生并非理性,而是生命的真谛。故,森林是永远的眷恋。""都市,是人类生活的空间。换而言之,是生活活动的森林。伦敦、纽约以及东京等城市,是世界上拥依广袤森林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林红宾 《绿叶》2013,(8):102-110
深谷怪声天气有些反常。"谷雨"以后,气温仍然偏低,倘若在以往,早该进山采茶了。直到"立夏",我才与两位朋友驱车来到百里之外的深山采茶。这儿地处大山前怀,背凤朝阳,气温偏高,都怪异地春温不等,再加上我主观臆断推迟此行,导致山茶略老。山茶生长在巨石杂陈、落差较大的谷底溪床上,与野蔷薇混为一处,山溪上下,比比皆是,团团嫩绿,葳蕤生光。两位朋友是夫妻,首次采茶,甚是愉悦,便如鸡啄米般采了起来。我酷爱爬山,又是采茶老手,深知山高风烈,越往上走气温越低,山谷尽头的山茶正当时,索性舍近求远。我跟朋友说明情况,要他们优中选优,溯流而上,在山半腰汇合。言罢,背上行囊,沿着羊肠小道独自爬山。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11,(4):84-85
1油菜花,原产地在欧洲与中亚一带,植物学上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在我国栽培较广以长江流域和以南各地为最多。庸代诗人刘禹锡在《再游玄都观》中写下了“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佳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1,(3):4-4
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布 环保部日前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保持稳定。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为轻度污染。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酸雨污染依然较重。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夜间噪声污染相对较重。典型农村地区地表水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5.
老表无可奈何地告诉我,野鸭吃点紫菜,比起海水污染造成的损失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一次排污能叫几千亩紫菜全军毁灭。老家的海边,从大板桥到方洋港,最近十多年兴起了长盛不衰的紫菜养殖业。每年一到初冬季节,海堤二百米开外的海面上,紫菜架一方接一方,绵延几十里。这告诉人们,新一轮的紫菜养殖开始了。而以往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去海边一睹这个特有的养殖场景。  相似文献   

16.
姑苏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蕴,并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斯,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罕有。左右皆园,前后皆林。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兼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杜荀鹤有几首诗写得很好,其一送人游吴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戴绮  相似文献   

17.
哲夫 《环境教育》2012,(7):85-86
这次再访奈曼导游小姐的说法较之更进了一个层次:这个怪柳的身上,几乎浓缩了我们沙区的众生相。奈曼旗古为鲜卑之地。唐朝属营州都督府治。辽金时为兴中府北境。明初为蒙古所长期占据,奈曼为部落之号。清初设奈曼旗。南部属低山丘陵,中部为风沙地,北部为冲积平原。河流主要有老哈河、西辽河、教来河等。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相似文献   

18.
爱是一个圆     
玲子 《绿色视野》2008,(4):57-57
应邀去参观女友的新居。进得门来,朋友两岁的小女乐颠颠地递来拖鞋。她粉嘟嘟的模样,如一朵娇俏的花骨朵。欣喜地牵着小女,在各个房间里转悠。女友和她的爱人,都是中学老师。受此熏染,这居所的格调也简洁雅致,颇有书香气息。装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声音     
究竟是保护区还是开发区?自然不反对开发建设。它只是难以承受有组织、无秩序的开发,它只是难以认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当畅通的道路修至山顶,开发的不只是一条路,而是整片森林;忍受的不只是一片林地。而是整个系统。当游客蜂拥而至享受生态旅游,闯入的不只是络绎不绝的脚步。而是无止无尽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20.
拯救地球120     
马添 《环境教育》2012,(8):81-81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6亿的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美丽。那就是我们的母亲——地球。46亿年后的今天,她虽风华正茂,但不再意气风发,因为他最小的孩子——人类,令她很伤心。人类在破坏地球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因为森林被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地球上将会有100万种生物逐年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啊!到那时,亚洲象和东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