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意味深长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  相似文献   

2.
声音     
《环境教育》2012,(11):10
"核心问题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尽快改变目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以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的倾向。要真正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成为应有之意。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11月12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周生贤在十八大新闻中心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与记者分享了他对"美丽中国"的看法。当记者提及与环保相关的群体性事件时,他不但没有回避,还提醒说,"你还没说PX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张敏 《青海环境》2001,11(4):169-171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环境与资源。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深入研究,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提出正确运用环境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中坚力量的中小城市,如何去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广元低碳发展路径对欠发达地区有着较强的示范意义。工业化、城市化是现阶段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把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2006年,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要根据国家关于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积极推动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居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更大的调节和控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的环保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环保,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蚌埠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切实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低碳经济是遏制气候变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重点分析蚌埠市工农业发展的碳源消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蚌埠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计划,从观念创新、优化结构、科技先导、碳汇农林、园区平台等不同层面提出适合蚌埠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六届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个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同志则进一步将“三个转变”概括为“我国环保工作已经进入从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转变为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以下简称“阶段论”)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以"双赢"措施化解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中国环境管理》:内蒙古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内蒙古是如何协调处理两者关系的?李剑:资源优势是内蒙古区位优势的一大特征。近年来,内蒙古加大资源优势转化的力度,抓住了发展机遇,顺势而为,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在取得GDP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趋凸显,这是摆  相似文献   

9.
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向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提出的“三个转变”,正在我国环保领域引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指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低碳经济语境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的理念就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以新疆为例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新疆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新疆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环境保护的必然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在给农村经济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外部不经济问题。伴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及城镇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要协调好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在城镇建立起企业内部清洁生产、企业间生态工业园区、工农业的多级生态链接、社会循环利用四个层次的循环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然而也面临着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这都制约了秦皇岛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秦皇岛市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47团场自建场以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必须看到自然对发展的限制与惩罚。从环境学出发,作者对该场的经济与环境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出了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施循环经济推动大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发展的大问题,循环经济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以龙口矿业集团公司为例,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正愈演愈烈,迫切需要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与消费结构仍处于高碳状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履行好其对外交流、对内调控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从化市为例,讨论了该市环境质量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研究了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蓉 《环境技术》2005,23(1):39-42
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是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我国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必须采取系统措施,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把发展汽车产业、城市建设和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进行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追求有效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利用的生态性、技术基础的复杂性、经济运行的社会性等为根本特征。制度与循环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制度的规范和引导。论述了我国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经济中遇到的制度障碍,如市场机制障碍、产权制度障碍和政策法规障碍等,并提出解决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A fundamental purpose of intergovernmental growth management has been to infuse regional concerns—especially region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cerns—into local land use planning.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state-mandated local planning in coastal North Carolina during the mid-1990s, addressing in particular local effort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as required by the state's planning mandate.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need for coastal resource protection, coastal localities were not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rough their planning efforts beyond stating support for the State's minimum resource protection rules. Within this context, key factors yielding less environmentally focused local planning included both local elected officials' concerns about the ne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jobs and their belief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s not a local problem. Factors that tended to shift local planning back towa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cluded local officials' perception that the local economy was in good shape and heightened citizen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