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下面,我讲三点: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当作一项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大事来抓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  相似文献   

2.
总结四平市近几年生态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果,客观地分析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全市生态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6月8日,全省创建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动员会议在长春松苑宾馆召开。会议对我省"十二五"期间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2015年末,实现"一市、十县(市)、百乡(镇)、千村庄",也就是启动至少一个市(州)以上、至少10个县市区以上生态创建工作以及新创建100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和1000个市州级以上生态村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建设进展及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建设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为目的,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参加生态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整理了近几十年来有关生态建设研究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概括国内主要的工作,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绿叶》2000,(4)
近年来。向应镇在金州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199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0.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经济的发展与坚持生态建设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就谈谈体会。向应镇被确定为市、区生态示范镇为全镇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镇党委、政府认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国家有关的文件精神,全镇上下统一认识,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含义,向应镇应从实际出发,立足农业生态建设。4年里,我们组织各村干部到山东等地参观,并建立健全了全镇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制、汇报制、考核制和人大监察制,使生态建设工作纳入到议事日程。生态建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机遇和挑战。为了编制—个符合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镇政府由1名副镇长带队,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区规划编写培训班,成立规划编写小组,制定全镇经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有效地推动了长兴县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然而在实践中,尚不健全的环保工作机制、形势严峻的生态环境质量、难度较大的环境整治工作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建设。破解该难题,必须进一步提高民众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工作、创新生态建设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对生态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资金需求、阻力估计不足,生态建设过于口号化,我国生态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从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生态建设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提出了当前生态建设应采取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倡导绿色消费、加强污染综合治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激励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斯柳 《绿叶》2005,(10)
闽西苏区是我党最早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作为闽西苏区政权的创建者,邓子恢较早注意到了山林保护问题。他主持起草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涉及生态建设的法令——《闽西苏区山林法令》,最早将山林生态建设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构建的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北京和张家口两市的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及京张生态建设耦合协同发展度。结果表明:(1)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张家口,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北京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中经济社会发展所占比重最大,生态质量次之,环境质量最小;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指数中生态质量所占比重最大,环境质量次之,经济社会发展最小。(3)研究期内,北京和张家口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始终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协同发展度稳步上升,从最初的初级协同发展阶段到如今的中级协同发展阶段。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未来京张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