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梁晓声 《绿叶》2010,(1):109-112
活在当下却说从前好的中国人.不会很多。说现在好的中国人.当是最多的吧?只要一直生活在中国.并稍微客观一点。期盼将来的.是真正的爱国者——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人,城市平民.中小知识分子和仍没被腐败收买的高级知识分子。而希望中国永远“现在化”的,是演戏的爱国者——现在之中国财富的最轻松容易的占有者.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攫取者。一个比“现在”现代起来的中国的将来是不可阻挡的——以现代理念对现在实行“修正主义”.不断挣脱“现在化”的羁绊。  相似文献   

2.
敬文东 《绿叶》2008,(9):103-112
船坚炮利的西方人强行敲开中国的大门,"世纪"、"世界"修理了中国人的基因——"甲子"和"天下"。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主题,前半叶,空间革命优先;后半叶,时间革命摆在了第一位。时间革命就是在"封建主义"的原始土地上,跑步完成赶英超美的任务;空间革命则是拼死抢夺对"赶英超美"的领导权。革命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拥有两重身份:作为"知识",为空间革命效劳;作为"分子",为时间革命效命。21世纪,"世界"和"世纪"依然存活,"革命"真的可以告别?  相似文献   

3.
今天讨论"五四",旨在文明反思。近现代中国的目标是进步、赶超,标志是对物质世界的掌控。为此中国文明彻底重构:学科学,抛弃传统,对世界重新解释;追求现代化生活,建设大工厂,发展新技术。在今天的工业中国,科学与技术成了主义,人与人的矛盾转变为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未来怎么走?科学与人文如何关联?由此而思考中国的前景,这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后五四"任务。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 《绿叶》2008,(1):29-37
中国穷怕了,中国人要追求幸福的生活。上个世纪80年代,文革时期那种凡私皆恶的极左的、僵化的思想被抛弃,中国的社会风气实现了第一次转变:从精神至上转向发家致富,许多中国人将美国式的生活作为现代幸福生活的目标。自90年代迄今,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起飞,物质欲望得到充分释放,道德淡化:凡公——社会正义、社会公德、社会公平、社会关怀——被视作幼稚而弃。中国的社会风气需要第二次转变,以寻求:思想和制度同步进行,利己和利他平衡,好的传统在日常行为中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15,(Z1):2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有一首歌,从解放区唱遍全中国。歌的第一句就是"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那时候的中国人,对这个新的国家寄予了无限热爱和期待,把它比作大自然中最美好的景象。但曾几何时,在中国大地上,晴朗的天竟然成了稀缺产品。在雾霾最重的北京,老百姓居然怀念起当年令人恐惧的西北风,因为只有西北风能够吹散雾霾,重现天日。仅仅两年前,中国人第一次听说PM2.5这个词时,有政府官员甚至还认为这是西方敌对势力故意污损中国政府的一个阴谋。仅仅两年后,2014年11  相似文献   

6.
记者手记:党的十八大把实现"美丽中国"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这是所有中国人的期盼和愿景。建设"美丽中国"并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落实,关键在于行动,唯有如是,才能让中国、让国人圆"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绿色视野》2008,(4):27-29
华南虎是中国独有的虎种,学术界称之为中国虎。中国虎现在在野外的数量估计在10~30只之间,是所有虎亚种中最少的一种。为了拯救这一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虎种,由全莉女士发起的"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南非设立了拯救中国虎野化训练基地——老虎谷保护区。2003年9月2日,动物园出生的雌虎国泰、雄虎希望从中国运抵南非(希望于2005年8月因病死亡)。2004年10月,又有两只小虎"虎伍兹"和"麦当娜"飞往南非加入国泰和希望的野化行列。几年过去了,几只中国虎不仅适应了环境,而且还开始了它们的感情生活。  相似文献   

8.
90年来,除了外敌入侵,我们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都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20世纪90年代,"五四"开启的思想文化上破旧立新的使命远未完成之时,否定启蒙、消解科学与民主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纪念"五四",倡导个人价值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不仅仅是怀念,更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9.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评价,对运动中的一面大旗"科学",我们要从历史性的角度进行考察。科学是力量,是公理,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但在近现代史上也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重要方式——知识投资。破除科学的霸权和特权,通过平民的而不是精英的教育体制将科学知识推广到基层民众中去,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进程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正视河流的生命,我们需要自然的、生态的河流!现在,小河小沟堵了,大江大河堵了,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技术和钢筋混凝土,在中国的大地上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心肌梗死"。我们不是不要发展,但我们现在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获得的。  相似文献   

11.
刘永龙 《绿叶》2008,(10):75-81
环保理念容易接受,但行动很难,环保工作很容易做成环保宣传。中国现在的NGO大多是项目主导型运作模式,资金提供方把NGO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并非从公民社会发展角度来扶持。包括"热爱家园"在内的环保NGO,需补上"短板"——科盲、太多的道德优越感,扎实、持久地把环保做得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2.
欧阳江河 《绿叶》2008,(7):11-17
中国小传统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市民百姓都有一定艺术修养。中国古代书法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晋朝尚韵,唐朝尚法,宋朝尚意。由于多种书法资源的滋养,中国现代书法呈现尚趣的风格。现代书法既是创作方式,又是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体验消费时代精神、体验无限创造力的方式。书法市场是把双刃剑,过于市场化,书法的道和禅宗的意义将会瓦解。随着零书写时代的到来,人类从不会写字到拥有丰富的书法艺术的过程也将结束。  相似文献   

13.
<正>说起北京的交通,老北京的回忆里是自行车发出的"叮铃铃"的清脆声,现在满大街充斥耳膜的是汽车"嘀——"的喇叭声,建国六十年过去了,昔日之"自行车王国"华丽转身为"私家车王国",昔日寥寥无几的职业司机淹没在千千万万的车主之中。然而,在这华丽的转身之后,留给我们面对的是什么?堵车、环境污染、能源耗竭……  相似文献   

14.
要解决官民矛盾,既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圣君明主,也不能依赖清官和道德,可行之径是要为官民力量的博弈搭建一个合理的政治平台,重在疏导。从根本上来说,应该从中国的民本主义传统出发,丢掉"为民做主"的修辞,确立"人民自主"的现代政治传统——在基层和国家之间生长出一种粘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绿色视野》2008,(2):10-11
"化工=污染",甚至于"谈化色变",这是当前一些人惧怕化工心态的真实写照。化工行业作为为人类提供能源、物质和文化消费的一个传统产业,在整个人类的现代文明史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化工行业  相似文献   

16.
温铁军 《绿叶》2008,(11):54-60
若依照西方的私有化+市场化教条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结果必然是耕者无其田的社会动乱和城市贫民窟化,如印度、菲律宾等国。而若能借鉴同为东亚小农经济的日、韩、中国台湾地区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的现代多功能农业的经验,并传承上世纪80年代中国"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和谐社会模式,推行体现普惠制服务的弱势小农的合作化,新农村建设——综合性的合作经济和乡村自治——定将成为中国三农发展道路之本。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教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现代教育制度对于人类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现代工业、现代农业,丰富人类的物质财富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考场时游刃有余,而对自然价值、本土价值和传统价值的理解相对肤浅。现代教育作为齐一化的教育,也就成为了一种"离土教育",与传统、自然、社会、实践有所脱节。不要说在学校受教育的学生,就  相似文献   

18.
在神州大地上,西方文化正以绵绵不绝的态势,浸染着中国人的心灵和意识,改变着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结构。这种惟西方文化马首是瞻的现象,被人噱称为是中国人的“香蕉化”——除了皮肤是黄色的之外,内心和本质上都已经是“白色”的了。“香蕉人”开口就是H i、Ok、Bye,动辄就是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满眼都是美国大片。“西洋无限好,惟恨皮肤黄”。黄色的皮肤自然不好剥掉换成白色的,但染染头发,描描眉目,却是可以接近金发碧眼的。尤其是那些源于西方而在中国却大行其道的洋节日到来时,比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母…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才曝出人长时间看手机可能致盲的新闻,现在又曝出个"手机脖",称低头玩手机,等于脖子上挂50斤重物。好吓人,手机俨然快成人体健康杀手了。别不信,这则消息还真不是假新闻,物理学者和医学人员都证实了这则新闻的真实性。来源关于"手机脖"最早的新闻来源于欧洲脊柱协会在2017年1月11日发布的一则消息,消息标题是"短信脖——新一代的全球疾病"。这个欧洲脊  相似文献   

20.
在高度媒介化的风险社会,大众传媒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重要的软力量。在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大众传媒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各种风险、危机和灾难往往被媒体放大和扩散。面对网民正在成为当代中国传播体系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趋势,管理者和媒体急需确立危机传播和"媒体执政"的意识,用好危机传播3T原则——真实地说,及时地说,首先来说——以求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