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策划人语:当科学遇到技术成为科技,将人们带入到工业时代之后,"环境污染"就成了现代社会挥之不去的症结。在分享科技、工业和商业带来的种种福祉时,如何将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环境所能容纳的阈值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带来了环境文明、环保意识、生态科学和绿色制度的发展,环境信息公开是诸多发展中的一项制度成果。与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的知识增加带来了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呈现极大增长。因而,现代社会被称为"风险社会"。其中,"环境风险"是人类所面临的核心危险。  相似文献   

2.
孙庆丰 《绿叶》2014,(1):4-5
相对于人类社会形成的时间.始于1750年左右的“现代社会”只是沧海一粟。不过,发生在这一粟之中的变化.却远胜于过去的沧海。  相似文献   

3.
在此次"信封公关"中,多家媒体毫不犹豫,坚决拒绝"门缝里塞进来"饱鼓鼓的信封,这就是媒体良知与职业道德的所在,这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希望所在。只要还有守望者,社会正义的大厦就不会坍塌。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社会学角度出发,将自然环境视作社会中的变量,通过对国外环境社会研究历程以及研究成果的阐述来分析中国环境治理主体应实现由政府到社区的转换,和现代社会对以社区为主体开展环境治理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夏光 《绿叶》2011,(10):7-14
在中国转向绿色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担负新的重要使命:重建社会道德,重塑中国人性,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民族信仰。如何实现环境保护的这项使命?第一,要确立环境保护在执政理念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形成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第二,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在经济领域形成"保护环境引以为荣"的道德风气。第三,要推进环境教育创新,培育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利益相关,匹夫有责"的社会主流风气。  相似文献   

6.
肖唐镖 《绿叶》2013,(7):42-51
现代政治应当具有多元性认同面向,其中,既有属于国家层面的认同,也有属于市民社会和个人生活层面的认同,它们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包容。包括家庭、宗族组织在内的血缘认同虽不再具有主导性地位,但并不是要被消灭。乡民以国家公民身份为基础,既可以村民身份而行动,也可以企业职员或民间组织成员角色而行动,更可以某宗族族人角色而行动。由此,乡民就真正实现了公民权基础上的"多元性认同",宗族社会也即成功地融入了现代公民社会,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法治国家和风险社会理念下的环境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现代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治理需要以法治国家和风险社会理念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法治国家要求立法、行政与司法的长期稳定、系统有效运作,而风险管理需要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对风险有及时认知和科学评估,两方面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现代环境行政法首先强化了直接行政监管,不断加强对私权干涉的程度,而且扩展了现代环境规划制度,还创新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同时针对现代环境问题的源头:经济上的外部性,针对性采取多种经济手段。此外在风险沟通和信息公开以及加强程序性权利上,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得到细化。这些环境治理行政手段既继承了国家传统行政机制,又都基于法治国家与风险管理理念予以补充,以更有效地、针对性地实现现代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区域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基于对区域差距的这一理解,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区域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算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西部区域之间各方面的差距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环境社会治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突出短板。2020年11月13日,环境社会治理专委会2020年年会成功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从多种角度围绕“新时代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进行了分享与讨论,对推动环境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启示:一是环境社会治理是调整环境治理主体和客体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制度手段,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从“物理”到“人文”的转变,体现平等参与的价值观。二是在转型期社会力量博弈变迁的背景下,环境问题须通过社会力量解决,并配套相应的环境社会治理新策略和手段,提高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三是坚持系统性思维,以目的为导向、理清治理主体和客体作用,协调布局环境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以环境社会治理核心要素、重点关注内容为抓手,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体系。面对当前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有必要进一步重点加强环境与社会相互关系与影响研究、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体系研究、全民行动体系研究、关键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燕 《绿叶》2012,(1):81-88
工业社会的形式理性及其法律制度本身是环境事故高发和风险规制匮乏的重要原因。事故经验本身推动着人类对自身的理性与制度结构做出反思。在"风险知识"的刺激下,风险规制中的预防原则获得法律上的确立,并极大冲击和重塑着现代环境法框架。我国环境法体系侧重后果防治及其责任配置,无法应对贝克指示的新风险,也无法吸纳预防原则要求的法律理性,因而需要根据新的风险知识和法律原则及时做出修改。在以"风险知识"为根据的全新法律框架之下,风险规制机构应强化建制,程序设计也应容纳技术因素之外的社会参与,形成"科学—民主"的宽域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1.
王政伟 《绿叶》2014,(8):41-49
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历史的纵向分析,我们归纳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四大必要的机制逻辑,并据此提出,现代乡村建设需要以解决“三化”问题和项目制的投入所造成的问题为出发点,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互动、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方针,在充分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基础上,培育和激活自然社区组织,提高以自然社区组织为主体的公众参与度,探索协商民主在乡村社会的落地之道。  相似文献   

12.
张敏 《绿叶》2011,(7):74-78
社会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面体结构。对于治国者而言,关键是要在多个维度之间寻求平衡,偏向于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社会结构失衡。历史上,当西方社会从"重商主义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时,由于过于强化市场经济自发秩序中的"经济人",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诸如生态恶化、贫富差距、政治腐化、社会同质化等社会危机。当前,中国社会同样面临这样的转型问题。在德鲁克看来,要避免转型社会的治理难题,在工业社会中实现多元化,必须使社会成为一个自由的功能性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杨慧宇 《绿叶》2013,(1):87-92
现代社会,公共空间愈益扩大.仅“重私德”而“轻公德”,显然无法应对环境问题。”美丽中国”由图景变成现实,各级政府要从公共的角度出发来处理公共领域的事务i民众也要走出小圈子,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君 《绿叶》2011,(3):65-73
当下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用西方流行的理论范式常常无法解释。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理论范式都没有跳出"国家"与"社会"的二分法,总在两者之间做钟摆,忽视了市场的力量对"国家-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恩派(NPI)社会组织发展中心通过孵化器项目,草根社会组织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身份得到了认可,活力得到了增强,视野得到了开阔。社会服务的资金提供方终于可以找到合适的、有能力的社会服务的资金需求方,由此,"社会组织产业链"得以打通。  相似文献   

15.
赫晓霞 《绿叶》2013,(3):63-69
在中国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农户经济行为发生了改变,后者引发了农村物质循环系统的变迁,造成了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由此,在农村环境治理中,需针对农村物质循环系统来采取措施,构建适合现代农村的垃圾循环和回收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接受西方的环境伦理观念的。中国之所以接受这一观念并日益重视这一观念的研究和宣传,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也遇到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历史、文化、社会管理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在现代交汇,构成了我们环境伦理观念的现状,我国环境伦理观念的普及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的作用就是面向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以提高青少年环境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向污染宣战"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这些基地担负着围绕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向  相似文献   

18.
<正>"一心两翼"中的"一心"是指以学校活动为中心,"两翼"是指以家庭活动和社区活动为支撑,扩大活动辐射面,形成全社会关心环保,身体力行做环保的氛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学校为环保教育的主阵地,带动家庭和社会共同致力  相似文献   

19.
夏学銮 《绿叶》2011,(4):104-107
当前社会精神层面的价值取向转型,使得"义利人财"呈现于传统社会相反的排序,这既是社会精神追求的倒退,也是社会开放包容的进步。多元价值虽然道德平等,却需要构建主流价值引导社会前进。参考美国经验,回归传统才是我们未来主流价值的大方向。我们应当兼顾感性文化与理性文化,善于利用传统价值,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用。  相似文献   

20.
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形式来完成,这其中远程教育是新世纪的首选。现代社会必然发展终身教育,这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终身教育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界限,以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