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孝德 《绿叶》2014,(12):4-11
城镇化,是中国百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与载体。如何进一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消弭城乡差别,是中国今天正在继续的现代化进程所无法绕过的、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城镇化一头牵着城市,一头牵着乡村,一面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面担负着修复生态与保护环境的重任。农民的出路问题、农业的生态问题、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都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这一实践过程中去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大国,乡村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乡村的建设和农业生产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下,乡村所受到的冲击十分剧烈。城镇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进程有其客观规律,而且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为地阻挡城镇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若不顾实际条件,不惜代价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难以保持和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而且对乡村的影响会更大。本文在论述中国1949年以来几个阶段城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近年来城乡差距与乡村人口劳动力的变化、土地高速非农化与粮食安全、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四个方面论述快速城镇化对乡村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乡村的发展问题。根据上述乡村发展问题,本文提出若干意见,其中最要顾及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由于我国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地的经济区位差异很大、发展的起点不同、进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所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特别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构建平等协调的城乡关系。各地城镇化的发展时序可有所不同,但必须因地制宜、同时做好乡村发展规划,力求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从而使农业和乡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支援农业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社区支援农业是加快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破解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方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社区支援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困境,面临着交易成本、认证和市场监督等市场困境,也面临着相应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组织架构不合理等管理困境。推动中国社区支援农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重新构建社区支援农业发展的系统框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社区支援农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具有"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点。在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城乡耦合系统理论,提出通过城镇规模和空间优化、功能完善提升生态环境管治。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型城镇体系下的生态环境管治应基于城镇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努力夯实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约束的先导作用,并通过实施有效的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治策略、提升生态环境空间管治效率、构建政企民共同参与的新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来提升生态环境管治能力。  相似文献   

5.
观点     
《绿叶》2013,(11):117-118
城镇居住人口已然超过50%。中国的城镇化已从城乡分割的二元型社会进入到了城乡一体,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如今超过7.1亿人生活在中国的城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城镇聚集,城镇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徐刚 《环境教育》2011,(4):32-35
陕西,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生态环境保护是陕西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历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科学发展,污染减排实现圆满收官,"一山两水三大板块",使环境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在全省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大量污染排放,威胁乡村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在对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剖析的基础上,从战略、实施、方式等层面探索解决思路,围绕科学规划、发展方式、基础建设、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关键点,加强乡村环境保护,保障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为促进农村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8.
从城镇发展度、城镇宜居度、城乡协调度和城镇发展效率4个维度综合评估了2005—2019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结果表明:①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整体质量依然处于较低水平。②城镇发展系统和城镇宜居系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维度,城镇发展效率和城乡协调度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短板,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质量快速发展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城乡协调度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维度。③研究后期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缩小,城市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用事业的发展既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关键性保障。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长期存在政府投资力度不足、公用设施发展滞后、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等现实困境,农村公用事业发展始终难以与城市接轨,农村居民始终无法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便利公共服务。基于城乡融合的视角,应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公用事业建设规划体系,促进资金和技术要素向农村地区畅通流动。通过探索农村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模式,推动农村公用设施升级改造,探索农村监管机构驻点设置,建立城乡不定期联合监管和错区域监管机制等路径,加快推进农村公用事业发展,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经济决定了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与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以城市为载体的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历史起点,沿着不同的文明之路前行。因此,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记得住乡愁",走出"现代化等同于城市化"的认识误区,避免城市替代乡村的西方单级城市化道路。在生态文明时代,走城市与乡村二元文明共生、循环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安徽省提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能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指导下,创新开展全省垃圾跨区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及"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垃圾处理——城镇化绕不开的难题垃圾处理是老百姓关心、政府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关乎经济社会全局和子孙万代永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超过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农业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是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山东省肥城市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熵值法,根据生态城市的内涵,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对徐州市2001—2008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徐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质量在逐年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指出行政推动力、经济推动力、城市经济组织与居民推动力、资源与环境约束力是解决徐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云南境内金沙江流域城乡关系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沙江流域为例,从城镇化发展及其辐射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差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城乡商品流通、城乡社会发展改革、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会保障8个方面对金沙江流域城乡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限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基于金沙江流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景,提出了加快城镇及农村村镇建设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完善城乡基础交通网络、建设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快实施城乡生态建设工程的五大战略,以及保障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梦佳  刘冬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1):123-127,131
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全球视角从总结借鉴国际上主要国家城镇化过程、模式以及在此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经验入手,从科学规划、科技发展、法律制度、公众参与等方面总结国外经验,并从构建空间治理体系、治理环境突出问题、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等方面探索构建我国新型城镇体系下生态环境管治的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长春市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快速推进成为该市农村区域的一个重要特征,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不断地趋于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从城乡互动、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地理学思维,利用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重点探讨长春市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苏州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苏州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对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对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质量优劣,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城市生态系统,消耗着自然界提供的大量资源,同时又最大量、最集中地向自然界排放各种废弃物。造成对城市生态的破坏。解决城市生态问题,必须努力开展对城市生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桂华 《绿叶》2011,(2):114-117
非均衡的现代化策略导致中国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建设与乡村发展之间的失衡。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结构为中国快速发展提供稳定基础,这是中国道路的关键所在,而巨大的发展成本则被转嫁到农村,并最终产生了"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发展是与整个中国发展模式高度相关的,由此而决定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要超越农业本身的。  相似文献   

20.
吴文良 《绿叶》2011,(12):49-55
"入世"之后,生态、安全、绿色、有机在中国农业结构中的导向非常鲜明,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中国农业生产存在着农村空洞化、农业收益低、绿色和有机蔬菜产业化较为困难等问题。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转换是解决中国环境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促进国际农业绿色贸易的关键,因此构建新的农业组织形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